師法自然 方得自然 水是城市景觀中清澈的眼睛
時間:2014-12-29 09:57:00 作者: 來源:昆明日報
水是景觀的靈魂,是景觀的眼睛。這幾乎是所有城市景觀設計師的共識。
“景觀設計中,水的問題十分重要。”先后從事水利工程和環境工程30年的高鵬杰說。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景觀設計師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設計了非常美麗的河流和湖泊,但這個湖泊的水從哪里來,水質怎么保障,水生態系統怎么構建,景觀如何可持續展示等問題,卻往往無法解決。
高鵬杰目前是東方園林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水利工程設計院院長。在日前舉辦的2014城市生態景觀、水生態治理研討論壇上,他認為,在我國整體缺水的背景下,我國城市的景觀設計對水的考慮并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對水資源的評估不足,對城市景觀用水維護缺乏工程支撐,對水系生態系統的構建十分薄弱。
城市景觀設計中水的問題如何解決?生態景觀的理念正在嘗試化解這一矛盾,而且景觀生態學也正被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接受和應用。
“在城市水生態問題上,我們最強調的就是水生態安全,水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問題是缺水!眹H生態城市建設理事會秘書長、景觀生態學博士、資深生態經濟分析師伍業鋼認為。因此,城市水生態安全應該包括水資源安全、水質安全和防洪防旱安全。
但在現實中的問題是,雖然大部分城市缺水,卻往往都會遇到洪澇災害。城市水系往往強調河道的排洪、循環功能,但是實際上,洪水尤其是大洪水的出現并不是非常頻繁,而生態問題卻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怎樣去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態問題,以及很多年才能發生的洪水問題?亦即怎么協調生態問題和安全問題?
“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中非常重視水景觀的設計,因為水具有調節的功能,可以降低城市的溫度,可以凈化城市中的水質,但是我們不僅僅要重視水的這些外在的功能,更要重視它內在的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功能!敝袊茖W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院士傅泊杰表示。
是否可以設計出具有凈化水體、減輕洪峰、增加下滲、保護地下水的陸地生態系統?比如設計出既具有景觀效果又具有凈化效果的潛流濕地、森林系統、岸邊生態過濾帶、海綿城市陸地景觀、雨水花園等。而在做綠化灌溉的時候,是否可以用水域中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水?
“這就需要做水陸一體化的設計。”高鵬杰說,水陸一體化的核心是生態價值、使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同時具備。而這一設計在實際操作中,遇到3個主要問題,即水利、景觀和生態。
如果說水利是一個人的骨骼,景觀設計就是肌肉、皮膚和美麗的外衣!八こ炭梢詾榫坝^做技術支撐,”高鵬杰告訴記者,比如提供必要的水資源和水動力條件。另一方面,把防洪理念融入景觀設計,進行雨洪利用和管理,通過景觀展示水利的價值。
生態則是水利和景觀設計中應同時考慮的因素,甚或共同作用的結果。高鵬杰表示,目前,真正的水生態系統的修復還不能完全做到,因為水體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水生態首先要解決水污染的治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水資源的配置,水生態系統的構建,之后進行水生態修復,增加水自凈能力,最后形成可使用的水循環利用系統。
“解決這一問題要分3個層面,”伍業鋼說,分別是污染治理、自凈能力恢復和生態系統修復。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來看,應推動城市水系走向自然水系。
伍業鋼表示,有兩個要素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第一個是水動力,解決好水動力就可以解決水污染的沉淀問題;第二個是土壤,微生物和動植物可以吸收或分解大量污染物。
“十堰市城市河道整治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他說,十堰市內有5條納污河,為了改善水質,改造過程中的生態工程和景觀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解決源頭污染,其次要通過水利工程保證堤岸安全。之后,他們引入了6項生態工程技術,讓水系恢復自然系統,并通過自然河道設計了大量濕地,通過多系統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最終實現水質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濕地的設計。伍業鋼說,多數濕地設計都沒有考慮水動力!氨热绾贾葜奈飨獫竦,水質目前并不好,為什么?它的空間布局和格局的設計理念都非常好,但卻忽略了水動力。濕地中的水流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濕地對水起不到凈化作用,太慢了就容易變成死水!彼嬖V記者。
記者在調查城市河道及湖泊污染整治相關問題時發現,大多數被調查的城市不約而同地采取硬化、防滲等方法,以割裂與周邊生態系統的聯系來美化河道景觀、減少污染,而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在數年之后暴露無遺,河流、湖泊的自凈能力喪失殆盡,水質越來越差,地下水補給來源減少,城市缺水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頻繁的人工清理更是令地方不堪重負。2005年引發廣泛爭議的圓明園防滲工程亦是如此。
目前在國際上,無論是對自然河道還是對大型的引水工程,要盡量營造河道的天然狀態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具體行動包括除去以前人工在河岸或河底建造的任何水泥板設施,軟化河床;盡量使河流自然彎曲,這有助于補充地下水,也有助于防洪;讓兩岸長出多種野生植物,使河水中的水生生物與岸邊的植物、棲息昆蟲、小動物、鳥等形成天然的生態環境和平衡,因而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河水的自我凈化功能。
讓城市水系走向自然水系,是長久探索后的共同取向。正如深圳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陳偉元所說,“城市看似堅固,其實經不起激蕩;自然猶如流暢的曲線,松弛有度,富有包容性。”
陳偉元進一步強調說,應該少干預,與水岸生態互動,連接城市森林,并非照搬自然,而是尋找人與自然的契合點,實現景觀中的生態性。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中人們不免走入一個誤區,為景觀而建造,而建造而景觀。景觀建設似乎成為定向的改造。實際上,景觀設計僅僅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景觀設計師應將目光放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利用生態的景觀手段,恢復、改善已被破壞的環境,延續已有的美麗環境!安煌跣,各安其位。”
水陸一體化就要采取生態系統設計,用聯系的系統的觀點來解決景觀中的水問題。在這種設計中,陸地景觀生態系統和水景觀生態系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它們既可以發揮良性的互動關系,也可以產生破壞作用。比如在一個缺水地區,種植大面積擴葉林,就會對地下水產生破壞,這就算不上好的生態設計。
景觀生態學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之間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