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海綿型城市概念全新問世!

時間:2014-12-17 09:35:00 作者:  來源:廣東建設報

日前在珠海召開的城建工作暨綜合管廊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印發了《住房和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14工作要點》,包括城市技術設施建設、城鎮節能減排、城市管理水平三大方面17項具體內容。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司長陸克華表示,《2014工作要點》是根據去年9月國務院出臺的“36號文”的精神制定的,在2014這個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36號文”全稱《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國務院的名義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文。

詳讀《2014工作要點》可以發現,其基本是延續《意見》所提出城市建設的脈絡進行了進一步的延伸和細化。結合兩份文件,可以按圖索驥地理清今年全國城市建設工作的重點。

地下管線:試點城市綜合管廊

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鏈馬路”現象在國內大多數城市屢見不鮮,其根源就是地下管網缺乏統一規劃管理。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說:“城市建設不能只搞地面建設,只搞形象工程,必須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居民和企業為城市交稅,城市就應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

《意見》明確要求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除了要求加強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的建設、改造和檢查,國務院還提出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要求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統一規劃、建設、管理,規范城市道路開挖和地下管線建設行為,杜絕“拉鏈馬路”、窨井傷人現象。

去年11月,廣東省政府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簽署《關于共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范省的合作框架協議》,廣東將成為較早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的地區之一。

此次城建司發布的《2014工作要點》中對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列出了步驟圖:首先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管網普查,查清家底,排除隱患;其次將啟動試點示范工程項目,并組織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導則》等技術指導文件。

防治內澇:建設海綿型城市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目前,城市排水防澇缺乏系統規劃、標準體系不完善、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滯后、重建輕管、河湖水系被隨意侵占現象突出,是導致城市內澇頻發的幾個重要原因。

《意見》要求在全面普查、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從建筑物對雨水分級收集利用開始,強化雨水的滯、滲、蓄,加強排水防澇設施、排水通道的建設,強化江河水系的治理。

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澇、防洪減災能力,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工程體系。

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邵益生說:“近年來,以水安全為代表的城市安全問題愈來愈嚴峻。城市供水系統好比是為城市輸血的動脈,現有供水設施的輸血能力滿足不了快速城鎮化的需要,必須加強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撐能力!

此次《2014工作要點》提出一個更新的概念——建設海綿型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將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統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大雨的時候就吸水,干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為此,將編制《全國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并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研究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政策措施。

交通治堵:加強線網規劃

據透露,近年來全國每年要投資7000億元,用于城市道路橋梁建設改造,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為提高城市道橋投資效率,更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意見》提出了城市道橋建設重點是“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系統,提升道路網絡密度”。具體包括,一方面,通過改造道路網絡結構,處理好道路的功能分級,在城市外圍地區加強各功能區快速通道建設,在中心城區嚴格控制快速路和立交橋建設,要按照“小街坊、高密度”的要求,加強次干路和支路建設,加密路網,完善微循環系統,提升道路網絡的連通性和可達性。另一方面加大道路交通管理系統建設,引導交通流量合理分布,通過精細化的交通工程設計,提高新建和改建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緩解交通擁堵。

具體如何操作呢?《2014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將首先從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角度入手,出臺《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線網規劃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指導作用,以及完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核會簽工作。此外,還將進一步挖掘現有線網的交通承載力,將研究出臺《城市交通設計導則》,通過精細化設計,提高交通設施使用功能和效率。同時,研究制訂加強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的政策,引導城市停車健康發展。

垃圾處理:修訂相關分類標準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44.6萬噸/日,無害化處理量1.45億噸,無害化處理率84.8%。目前處理能力的增長超過了產生量的增長,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十二五”末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的目標可以實現。

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了1.71億噸,垃圾圍城已是不爭的事實。城建司副司長李如生表示,當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總量不足、標準不高和運行管理粗放三方面問題。其中就包括有近20%的城市生活垃圾沒有實行無害化處理。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還將有近2億人口進入城市,上述數字還將進一步增大。

《意見》指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的工作包括加快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建設運行水平,逐步建立國家、省、市(縣)三級聯網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監管系統;大力推行垃圾分類,開展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改革,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2014工作要點》中將工作進一步細化,列明將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評價標準》等標準,推動垃圾分類,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工作。同時,將研究發布生活垃圾處理相關技術政策,推動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改革。此外,還將編制《存量垃圾(非正規垃圾場地)治理技術指南》并組織實施,推動餐廚垃圾、建筑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

園林綠化:試點下沉式綠地

城市要給居住其中的市民以最舒適的人居環境,就離不開園林綠化的建設。

《意見》要求加快推進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工作,并給出具體目標——到2015年,確保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60%。加強運營管理,強化公園公共服務屬性,嚴格綠線管制;另一方面,到2015年,城市至少建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水、氣、電等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防災避險公園。此外,結合城市污水管網、排水防澇設施改造建設,通過透水性鋪裝,選用耐水濕、吸附凈化能力強的植物等,建設下沉式綠地及城市濕地公園,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

下沉式綠地、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方向在《2014工作要點》中得到進一步確認:強調嚴控綠線管制,組織專項檢查,強化公園公共服務屬性,加快城市中心區、老城區公園綠地建設。同時,將制訂《防災避險公園規劃設計導則》,選取試點城市建設防災避險示范公園。此外,還將為濕地公園的建設提供具體技術指導,制訂《園林綠地雨水利用技術規程(草案)》,修訂《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選取試點城市建設下沉式綠地等示范項目,實現城市綠地調蓄雨洪等“城市海綿體”功能。

今年,城建司還將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工作,并編制《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指導手冊》。

資金投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錢從哪里來?李如生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大,建設周期長,具有先導性、基礎性、長效性的特征,必須確保政府必要的投入。要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

《意見》明確提出要在“確保政府投入”的基礎上,“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中央財政將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城鎮污水管網專項資金等現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要確保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

社會資本成了城市建設資金的主力軍!2014工作要點》中進一步指出,將推動地方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督促各地在3月底以前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實施意見并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

同時,將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推動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價格改革。此外,還將研究完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修訂城鎮供水、燃氣、供熱、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特許經營協議示范文本,規范特許經營招投標管理。

浙江財經大學校長王俊豪曾表示,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一方面民間資本的進入有利于形成多元主體的市場結構,促進基礎設施行業的企業改革,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與運營效率,另一方面還有利于緩解政府財政壓力,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