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更高的標準:“水十條”可以改變水失調?

時間:2014-12-10 09:56:00 作者:  來源:中國環境報

即將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備受關注,據了解,污水處理和飲水安全將是“水十條”的重中之重,工業、市政污水處理也將執行更高的排放標準。這對水務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那么,現在在供排水和污水處理領域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領域投資不足?“水十條”如何影響行業走勢?還需出臺哪些政策支持水環境改善?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住建部城建司水務處處長曹燕進。

水務行業哪些問題要解決?

供水管網漏失率較高,污水處理廠執行標準不一,污泥的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的回收利用還待加強

記者:現在我國城鎮供水現狀如何?城市和鄉鎮的處理能力大概是多少?

曹燕進:根據對我國658個設市城市、1582個縣及17449個鎮的初步統計來看,截至2013年底,全國公共供水廠的數量將近兩萬座,其中市縣有5110座,鎮有14059座,供水能力達4.2億立方米/日,年供水總量達767億立方米。

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為91.7%,縣城為82.5%。在供水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城鎮的公共供水管網漏失率目前還比較高,城市為15.5%,縣城為13.6%。

記者: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現狀如何?執行什么標準?在處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曹燕進:從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現狀來看,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5300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1.63億立方米/日,年處理的污水量已經達到450億立方米,濕污泥的產生量有3000萬噸。

城市和縣城污水的處理率已經分別達到89%和78%。同時,城市的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縣城的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6%。2013年污水處理對COD和氨氮的削減量分別達到1120萬噸和100萬噸。

從目前全國的城鎮污水處理執行的排放標準來看,我國污水處理廠主要執行的是一級B標準。按規模來統計,全國將近50%的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B標準,25%的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準,還有將近25%的污水處理廠執行的是二級標準,另外還有一些污水處理廠要達到地表水四類環境標準,而這一標準可以說非常高。

污水處理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從污泥處理處置來看,目前我國大部分污泥還是以填埋為主,變成有機肥料、建材和工程回填土的污泥少之又少。在污泥的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的回收利用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這也是我們“十二五”以及下一步“十三五”工作的重點方向。

現有投資夠用嗎?“水十條”如何影響水環境?

城市供水、排水防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的投資需求每年約為8000億元,目前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必須高度重視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的保護問題

記者:我國城鎮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的投資情況如何?投資夠不夠?

曹燕進:從自來水的投資與收費情況來看,我國城鎮供水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89億元,占市政公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4%。自來水費年收繳額約達670億元。從投資來源來看,目前我國城鎮水務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性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等。

從污水處理的投資與收費情況來看,2013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55億元,占市政公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2%,城鎮污水處理費年收繳額達到230億元。

按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8%~1.0%(相當于新增1000~1300萬城鎮人口)來預測,我國供、排水管網需達2.3萬公里,供水能力需達36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需達250萬噸/日,新增設施的投資每年約需500億元。

根據國內外研究表明,城市供水、排水防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的合理投資應為GDP的1.5%,據此測算,我國每年投資額至少約為8000億元。而目前我國每年在這一領域的投資額只有1100~1300億元,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

記者:即將出臺的“水十條”會對水環境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

曹燕進: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鎮供水保障能力、洪澇防御水平、資源環境容量都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面對我國一些城鎮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突顯的狀況, “水十條”即將出臺。國家要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布局;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資源;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住建部也出臺了相關的技術指南和標準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撐。

我們下一步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快城市供水安全體系、防洪排澇體系、生態空間體系的建設,從而達到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水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目標。

社會資本進入順暢嗎?

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立投融資機制;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PPP模式;強化基礎管理,完善收費機制

記者:國務院剛剛發布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這對水務市場會產生哪些影響?在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面,還有哪些具體政策需要出臺?

曹燕進:在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方面,要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政策性金融機構。

此外,還要進一步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PPP模式;打破行政地域壟斷和所有制限制,建立全國統一的投融資市場;完善價費機制,形成合理回報,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目前也在抓緊進行這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特別是要完善合同制管理。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中已經規定我國污水處理要進行全面的合同制管理。

在規范運作方面,下一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項目儲備與前期論證;競爭選擇合作伙伴,特別是進一步規范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確定政府購買服務費,涉及財政補貼機制的問題;籌組項目公司并簽訂協議;績效評價;監督管理,建立信用評價與黑名單制度。

除了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包括進一步完善投融資機制和費價政策,落實土地、用電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

記者:促進水務市場發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關注?

曹燕進:促進水務市場發展要強化基礎管理。在信息統計、源頭控制、監管考核等方面都要進一步加強。在信息統計方面加強指標設置的科學性、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對排水污水處理的規劃與建設、排水行為要進一步規范。

同時,還要完善收費機制。完善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和管理的相關制度,理順價費制度,包括再生水價格的制定、污水處理費用的調整等。

穩定財政投資渠道,充分利用商業融資以及BOT、TOT等市場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探索財政性投入和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的方式,通過機制創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國家對水務行業還應給予政策扶持,如免征污水處理廠增殖稅、優惠用電、優惠土地劃撥等。提供科技支撐也至極為重要。應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究、應用和推廣。依托國家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重大專項,即“水專項”,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治理的研究與示范。

此外,水務行業和其他行業還應開展跨行協作。污水處理特別是污泥處理處置與相關行業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燃氣、建材、肥料、電力、園林等各部門的協作,這也是下一步需要重點做好的工作。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