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裝水為何一直這么“水” 是監管在“放水”
時間:2014-12-09 09:11:00 作者: 來源:人民網
近日,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階段19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監督抽檢信息。瓶(桶)裝飲用水、純凈水等微生物超標問題仍較為突出,不合格率超過兩成,791種各類飲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飲用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其他瓶(桶)裝飲用水樣,抽檢樣品不合格就達775種,占97.97%。不合格樣品中,也不乏樂百氏、匯源、娃哈哈、怡寶等知名品牌產品。
說實話,瓶(桶)裝飲用水、純凈水的質量很水,公眾應有心理預期。但“水”到不合格率超過兩成的程度,確實讓人意外。今年5月份的抽樣監測數據顯示,在瓶(桶)裝飲用水樣品中,不合格樣品率為11.9%。而且,有關部門信誓旦旦,絕不能讓桶裝水一直“水”下去。但可怕的是,從嚴監管的聲音還在余音繞梁,桶裝水卻變得更差。不禁要問,桶裝水為何一直這么“水”?
其實,桶裝水的質量問題出在哪,毫無秘密可言。即使是局外人都能總結出幾點來。比如,冒牌、貼牌水廠太多。許多小作坊,一頭接上自來水,另一頭就接上名牌水桶,高大上的桶裝水就新鮮出爐。再比如,為壓縮成本,許多水廠沒進行消毒、或消毒措施不徹底……。而監管的失明、相互扯皮,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桶裝水市場“劣幣驅良幣”,越來越“水”。
事實上,找到不合格的桶裝水,并不難。想想看,許多桶裝水的市場價是5元、8元一桶,除去配送成本、人工、電,使用什么水當材料,把工序簡化到什么程度才不虧本?這些低價的桶裝水,其實就是一封舉報信。而至于比較微觀、難治愈的微生物超標問題,我想在質量就是生命,聲譽就是信譽的今天。倘若有關部門,發現一起嚴懲一起,發現一起曝光一起,也能倒逼桶裝水品牌就范。
可實際情況卻是,有關部門只是定期做一個抽檢,集中進行一次曝光。即使是點了,樂百氏、匯源、娃哈哈、怡寶等大品牌的名,也是排名不分先后。到底誰的質量更糟糕,并未指明。至于關停黑水廠、嚴懲造假者等更直接有效的動作,也是靠地方監管部門的自覺。試問,如此溫柔的監管,能保護桶裝水的安全么?由此觀之,桶裝水的低合格率是監管在“放水”。只有讓監管硬起來、嚴起來,桶裝水才能不太“水”。
水是生命之源,飲用水安全關系著每個人的健康。特別是,在水污染事故此起彼伏的當下,公眾越來越把桶裝飲用水,當成是安全避風港。如何讓這個避風崗不再“水”?有關部門必須用行動說話,用更專業、更用心、更盡責的監管,治愈桶裝水這個“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