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對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的點滴思考!
時間:2014-12-08 09:53:45 作者: 來源:農業科技報
農村飲水問題,是關系到億萬農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必需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足夠的保護。筆者長期生活在豫西,對農村飲水問題有較多的了解。本人就讀的河海大學是一所以水利為特色的著名綜合大學,作為其中一分子,筆者十分關心農村飲水狀況,結合本人所學的環境工程專業,曾利用多個假期對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走訪和調查了解。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形勢不容樂觀,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不斷采取措施來有效遏制農村水污染現象的發生。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村水污染問題已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加強以水環境保護為重點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農村和農業實現科學發展、務實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農民實現小康的關鍵所在。
大量化肥、農藥的濫用是造成農村水污染的重要原因。長期以來,農民輕視有機肥,大量的施用化肥,使化肥中的廢氮和磷流失到農田之外,破壞了湖泊、池塘、河流和淺海水域的生態系統。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對農村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而且對農產品和環境帶來嚴重污染,一些有機化學藥品會殘留并積累在農產品中,致使人食用后在體內聚積并引發疾病。被有機化學藥品污染的水難以凈化,威脅人類飲用水的安全。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還會引起部分害蟲產生抗藥性,形成惡性循環。更有甚者,對使用后的農藥瓶(有的還剩余不少農藥)隨意丟棄,其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目前,隨著農村養殖業的不斷發展,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的情況在大部分農村已不多見,代之而起的,是集中養殖小區的大量出現。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大多數養殖小區,多數使用挖個大土坑,采取坑滲或者隨雨水順流的辦法來處理畜禽糞尿,沒有專門畜禽糞尿的處理設施,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隨處排放的現象司空見慣,這樣極易造成環境特別是地下水污染。
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不少城市的垃圾處理轉向了農村、污染企業也轉移到了農村,辦起了“地下工廠”,以逃避有關部門的監管。有的企業,雖然有污水處理設施,但僅是一個應付上級檢查的工具,不去使用,把污水處理設施當成擺設;有的企業,污水處理白天開了晚上關,趁著夜色直接把污水偷偷排放,沒有達到應有的處理效果;有的企業,有污水處理措施但僅是做了初步處理,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排放標準。偷排、漏排的現象非常嚴重,企業未達標的污水隨意排放到就近河流或地下中,污水中含有重金屬、難降解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這些也造成農村水體污染不斷增加。
隨著小康社會的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同時,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數量也大量增長。目前農村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系統還很少,采用的仍是舊時的垃圾處理辦法,找一處空地堆放垃圾,或者直接把垃圾倒入河流中。垃圾圍村、垃圾亂倒現象隨處可見。長期露天堆放的垃圾被微生物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不僅嚴重污染了大氣,惡臭還影響了群眾的生活和鄉村的形象,而且在堆放腐敗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農村中各種生活污水往往是隨排水道任意沿街排放,沒有集中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而且污水處理廠在農村是很少見的,污水處理對農民來說還是個新生事物。由于污水的隨意排放,夏季里臭氣熏天、污水橫流,蒼蠅蚊子大量滋生,為傳染性細菌病毒提供了溫床。各類養殖產生的廢水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造成養殖廢水的污染也日益突出。
以上問題的存在,是造成農村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于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億萬農民的中國夢,將越來越顯得迫切和重要。
一、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水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水安全意識。在農村,不少農民認為,水是取之不竭的東西。自家隨便挖個井,幾家合伙打個井就可以取水。農民對水是寶貴資源,水是商品的概念十分模糊,也沒有意識到現今水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更不要說保護水源了。因此,在農村大力宣傳用水安全,讓廣大農民朋友了解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了解到水環境被污染會帶來的嚴重后果,宣傳保護水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可以說是任重道遠、迫在眉睫。
二、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環保可持續的農業經濟。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農村經濟和保護農村用水環境的關系,絕不能只顧發展經濟而忽視對環境保護特別是水環境保護。在當前,重點應該采取以下幾項措施,避免水環境的不斷惡化。一是禁止使用高度殘留農藥和生長激素,提倡使用各種農作物生長的小劑量復合肥、有機肥,積極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平衡施肥、生態農業等農業新技術;要大力推行無害化處理,確保無害化排放。二是發展無公害農作物。培育更多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進行集約化生產。三是發展綠色養殖,禽養殖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多用天然飼料,加快畜禽養殖污染物治理達標。
三、進一步落實農村環境保護責任。要開展區域性的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活動,建設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建立和完善政府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實施環境質量和環境保護工作考核、獎罰;此外,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期的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四、做好農村發展的統籌規劃,徹底改善農民生存環境。加快農村環衛設施的建設,做好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垃圾回收等工作,收集、轉運直至集中處理。還要推廣普及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特別是要大力普及用沼氣,養殖圈和廁所里產生的糞便、田地里的秸稈等送到沼氣池中進行發酵,產生的甲烷等氣體運輸到廚房中是良好的燃料,如此循環利用,不僅降低了環境污染,減少了處理步驟,而且更加經濟可持續。以沼氣池建設推動改圈、改廁、改廚,引導和幫助廣大農民朋友切實解決住宅和畜禽圈舍混住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和垃圾分類處理。
五、采取措施,大力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作。集中連片供水,能夠保障供水質量,降低供水成本。以表流量計水價,還能培養農民的節約用水意識,應該是農村用水的發展方向。在這方面,豫西的河南省偃師市已經進行了有效探索。他們采取一個鄉鎮建一座自來水廠、或者一個行政村或者幾個行政村建一座自來水廠,進行集中連片供水。該市自2005年至2013年,投資1.07億元共完成9個年度14批次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任務,建集中供水廠11處,單村工程103處,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20.81萬人。從初步取得的效果來看,農村集中供水不失是有效降低農村水污染、提高農民飲水質量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