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往事:民國時期石家莊的排水系統是什么樣

時間:2014-12-02 10:07:00 作者:  來源:燕趙晚報

核心提示

石家莊作為一個新興中小城市,并不具備完善的排放污水系統的基礎設施。由于缺乏早期規劃,特別是隨著街道建設發展起來后,城市居民的污水排放難題日益突出,造成的城市環境衛生問題日益嚴重。雖然市公署成立之后,為解決城市污水排放,修建了部分街道的暗溝和下水明溝等,使城市排污設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全市下水道設施建設缺口依然較大,尚未建立起全市整體的下水排放系統。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的市政府主要忙于打內戰,并沒有再修建任何排水設施。到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時,石家莊全市的排污管道共計只有6.167公里。

早期修建的排污下水道

起初,一般市民居住區的排水就是放任自流,即便修建了下水道的居民區,也是高低不平,堵塞嚴重,排水不暢。城內工業區、商業區與居民區并無明確劃分區別,絕大多數工廠和商店的污水、廢水排放基本不做任何處理,幾乎都是自由挖溝直接排放。由于城建根本沒有相應規劃的下水道排放渠道,當然也就沒有對設施定期清淤和定期維護,致使城市的雨水、污水無法順暢排放到市外,只得積存于市內低洼之地,或者挖掘地窨貯存,任其就地蒸發或滲漏,嚴重地污染著城市環境衛生。

后經石門公安局和商會提議和協調,擬定在市內居民比較集中的區域修建排污溝渠和下水道。據《石家莊市市政建設史略》記載,石家莊城區最早的排污下水道修建于1930年冬天,即南小街和北小街下水道工程,該項工程全長1200米,全部由石塊砌成,“結構為1.1米×1.1米馬蹄型方溝,自北向南排入南窯坑。這是石家莊最早而且較大的一條公用下水道。”該工程于1931年春竣工。此后,還修建了丁字斜街東段、永康胡同、廠子巷的下水道。另據1931年4月8日《大公報》刊發的《石莊清除污水》報道,“于花園一帶,購地一段,專蓄污水,并在南小街、西小街、寺后街等處,各修暗溝。深約五尺,使各商戶此后均將臟水倒入暗溝,直流于污水坑內。聞現已在西花園南面,買就空地一段,需價二千一百余元。日內將繼續開工修鑿暗溝”。

石家莊三大著名近代企業,也先后分別修建了各自的地下排水管道工程。例如,正太鐵路總機車廠自建的下水道,從廠區“經大石橋南向東,至京漢鐵路向北,又向東穿過鐵路和勝利路至向陽街一帶大水坑中”,即流向姚栗村村南一帶大水坑,全長約2000米。這段排水管道采取了1.5米×1.25米石拱結構,并分別采用0.7米×0.8米、0.5米×0.6米雙排石墻條石作蓋板溝。煉焦廠自建的本廠下水道,由該廠向西南排入南窯坑中。大興紗廠自建的下水道,排入廠東南的水坑內。

盡管本市已經建設了部分下水道,但是,“石門下水設施向極不良”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下水道和排污溝渠需要常年維修,而常年缺乏疏浚的暗溝和失修的明渠,一遇到大雨,積水過多,幾乎形同虛設。

污水排放問題日漸突出

石家莊早期簡陋的排水設施,導致污水排放問題日漸突出,主要矛盾問題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各個街道的泄水口淤堵嚴重,污水經常外泄橫流,嚴重影響市內街道交通。當時市內下水道不分污水和雨水,例如,據市政調查報告記述,南小街南口污水坑之西北角的排泄口,因歷年雨水由溝內排泄,溝內淤泥沉淀堆積,排泄速度逐漸緩慢。加上市民們“不知溝渠之重要,任意傾倒垃圾、爐灰等物于污水溝內,致將泄水口逐漸堵塞,現在外露部分無幾,污水之排泄完全斷絕!比绻龅接昙荆3J怯晁c污水混合成積,蔓延街道,極大妨害市內正常交通。

第二,蓄水池沉淀難清,淤泥堆積阻礙存水。污水坑池污染嚴重,臭味熏天,滋生蚊蠅,嚴重威脅居民安全,影響城市經濟發展。例如,橋西花園街的蓄水坑,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和交易市場生意都構成了嚴重影響。隨著城市迅速擴張和街道延伸,南小街舊蓄水坑周圍已經被建房設攤的住戶和商鋪所環繞,若再不采取辦法及早予以治理,“非徒妨害附近衛生,抑亦實為市面發展之癌”。

第三,城市下水道等公共基礎設施的背后,一般都能折射出地方行政的影子。城區排放污水問題是一個較大的系統工程,諸如,排污溝渠設計、管道工程建設、渠道占用土地、平時清理維修等,都離不開城市管理部門的統一協調,一家一戶的居民和一廠一店的商家,都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各自單獨解決城市街道的系統排水問題。由于石家莊確立市制較晚,市政建設落后,城區下水排污系統的滯后問題一拖再拖,嚴重影響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圍繞排污問題產生的糾紛

由于城市初興,市政管理不健全,圍繞下水管道排污問題的糾紛不斷,而且越演越烈。隨著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許多原有的蓄水坑不堪重負,而且排水溝占用了大片良田,日益成為當地村民一大威脅。對于排污溝渠占地問題、污水排放何處問題越來越多地成為社會矛盾沖突的由頭。例如西北栗村村南水坑,由于下水道排水流向涉及鄉村之間利弊,當時各項擴建蓄水池工程,也被姚栗村村民認為是轉移禍水之舉。

特別是1917年石家莊及其附近廣大農村遭遇大水災之后,治理城市排水管道問題亦被提到議事日程。作為城中村的姚栗村村民認為,京漢、正太鐵路修建的排水溝繼續向東排放,流至村南水坑必然會危及本村利益,多次為鐵路局向西北栗村村南水坑排水問題而發生沖突。“京漢、正太兩公司及紳商各界,有鑒于此,僉以一誤不可再誤,協議挖溝引水,以為思患預防一勞永逸之計”。據1917年12月的檔案資料《姚栗村村正村副倉正參稟》記載,該村村民認為當時的排水溝渠對本村構成較大影響,極力反對繼續向本村排水,提出了讓鐵路部門改道修建下水溝渠的主張。“想石家莊村西村南地勢寬闊,挖溝東南而下,即可泄伊村之水,乃計不出此,竟移禍于鄰村,似此協持正太公司朦朧行事,奈鄉民見理不公,群情洶涌”。這場糾紛使鐵路和商會被告到獲鹿縣知縣,最終以溝渠改道而告終。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