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我國被鋼筋水泥吞噬的“海綿城市”

時間:2014-11-11 09:31:00 作者:  來源:新華網

 

解決內澇問題,不僅要改造好“良心”,還有從整個城市整個軀體動手術才行。

近日,住建部出臺《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顧名思義,“海綿城市”就是指城市要像海綿一樣,遇到雨水時把它們吸納起來,缺水的時候再吐出來利用!昂>d城市”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純文科出身的我并不懂這個概念。我知道的是,在原生態的情況下,森林、道路、河湖就是一個個天然的海綿體。

大約因為在冬季,也大概因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藍天需求和盡量不影響雙十一收貨速度才是當前的最大矛盾,《海綿城市建設指南》并沒有引發多大的關注。把全國幾千座城市建成海綿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造好城市的老城區的難度可能更大。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一起來做個“海綿城市”夢。

“海綿城市”的概念之前就在不少地方提出。住建部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指南》的意義當然更重大。根據指南要求,今后各地城市將建立“滲,蓄,滯,用,排”五位一體的新型城市雨水處理系統,80%左右的雨水留住,以便涵養水源,改善城市生態效益。建設海綿城市要求城市有更多的海綿體,包括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特殊的規劃設計讓城市中的綠地、花園、道路、房屋、廣場成為滯留雨水的綠色設施。這也就意味著,城鎮排水防澇系統將改變目前各地所采用的雨水快排模式和以“修大管子”為主城市排水系統改造思路。城市中的雨水將被視作可供利用的寶貴財富而不是為禍人間的洪水。這還意味著,城市內澇或許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個更為完善合理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將建立起來。

大中小城市的外表在改擴建的浪潮中變得越來越光鮮亮麗,可是,只需要一場暴雨,城市靚麗容顏背后的丑態就顯露無疑。一份統計數據顯示,過去3年內,全國有超過360個城市遭遇過內澇,其中60多個城市單次內澇淹水時間超過12個小時,淹水深度超過0.5米,北京、深圳、長沙等地還曾造成過嚴重的人員傷亡。大雨傾盆,不僅深圳、廈門等沿海城市可以看海,長沙、濟南、北京等內陸城市也可以看海。看海,多少人心中浪漫的一件事,那一刻卻成為了多少人的噩夢。誰也不會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在一場暴雨面前變成了一片汪洋。財產損失不說,生命安全也受到嚴重的威脅。北京721暴雨的遇難者,長沙街頭被沖入下水道的花季少女楊麗君,每每思之,他們的不幸就讓人心中陡生寒意。

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有很多,有自然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人禍。我國的下水道主要學習的是前蘇聯“地下管網式”排水的經驗,這樣的排水管道,設計偏保守,排水管口徑小,很難應對大流量的來水。它帶來的問題,尤其對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江南地區,近年來尤其嚴重。隨著城市擴張加快,湖泊河道被填埋,硬化路面的面積越來越大以及城市管理的不善造成的管道堵塞,內澇便成為了逃不掉的噩運。

下水道一直被許多人比喻城市的良心。2012年,湖南長沙的楊麗君因為井蓋被移走在暴雨中被沖進下水道,我寫過一篇叫作《楊麗君之死拷問城市良心》的文章,呼吁城市規劃建設者們不能只關注城市外部的光鮮亮麗,還要重視“城市的良心”。但是從“海綿城市“的概念看來,解決內澇問題,不僅要改造好“良心”,還有從整個城市整個軀體動手術才行。值得期待的是,保護并利用好現有的城市“海綿體”,恢復被破壞的“海綿體”,并建設一定規模的“海綿體”,將從根本上改變城市內澇的局面。

同樣值得期待的是,建設好了的“海綿城市”將成為一個巨大蓄水池,它能把大部分雨水收納起來,像北京這樣的有一定降水量的城市的缺水狀況將有待緩解。北京的年降水量為每年600毫米,每年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流失的雨水超過10億立方,而南水北調工程每年輸往北京的水量為10.5億立方米。北京之外,我國有1100座城市嚴重缺水,如果能把雨水最大限度地收集起來利用而不是讓他們白白流走,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不言而喻。

建國初期,武漢城區有127個湖泊,武漢因之而被譽為“百湖之市”,在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填湖運動中,100多個湖泊人為消失,近30年武漢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曾經“優于水”的武漢,現在不得不“憂于水”。天然河湖的消失,帶來的不僅僅是內澇的頻發,還有詩意家園的消失。沒有水的滋潤,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就會少了一股動人的靈氣。如果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指南來改造或者建設我們的城市,這種破壞固有海綿體的做法將逐漸得到糾正,生硬的鋼筋水泥將少一些,吞吐自然的柔軟的海綿體將更多,我們的生活的城市將更加綠色,更加詩意。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