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堵住漏洞:自來水在輸送途中有15%被浪費

時間:2014-11-06 10:26:00 作者:  來源: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打破砂鍋

每天我們喝的自來水在輸送途中有15%被浪費,而丹麥的漏水率僅7%。專家稱,如果我國每年減少供水漏失率,積攢下來完全可以抵消跨流域調水的需求量。請關注——如何“堵住”地下水管的漏洞?

在城市給水管網系統中,每天都有相當數量的自來水從水廠輸送到用戶的過程中白白損耗掉。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15%—30%,有的甚至超過50%。因此,如何控制水的漏損成為當前供水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在無錫召開的中國—丹麥城市水效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丹麥環境部自然署顧問克里斯汀·哈爾德-莫特森稱,丹麥漏水率僅7%,首都哥本哈根不到5%,在世界范圍處于領先水平。那么,丹麥是怎樣做到這個成績的呢,其中有何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值得借鑒?

水損現狀令人堪憂

早在上世紀末我國有統計數據顯示,依據國外衡量漏失水平的三種主要指標,國內平均漏失量約占供水總量的15.14%,管道漏水占總損失的50%—60%;未售水(水廠生產的水量和售水量的差額)為17.87%;單位管長單位時間的漏水量是發達國家的幾倍。專家指出,現如今這種狀況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地方更趨嚴重。

造成水損的原因很多,包括給水管網漏水、計量和統計誤差、未計量市政用水(綠化、環衛、消防等)、供水企業自用水(管道沖洗、消防排污等)、偷盜水等。

顯然,水損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水資源,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而且也使水企業單位供水成本增高,經濟上蒙受損失。

尤為嚴重的是,城市地下給水管道的漏水,有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后果:管道長期暗漏,會長期沖刷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礎,引發道路塌陷和建筑物的跨塌;大量的暗漏會導致管網壓力的下降,引發用戶對供水服務的投訴;管網失壓時,漏點周圍污物和細菌有可能通過漏點進入管道內,污染水質。

技術升級高效防漏

傳統自來水供水系統通常使用高壓供水,造成輸水管道漏水、滲水,有的地方漏水率高達50%,所以探測出管道漏水點、減少漏失水量成為水務的一個重要課題。

丹麥奧胡斯水務局運營總監邁克爾·羅森伯格·佩德森介紹說,現在丹麥采取一種可以根據實際用水量自動調節水管壓力的新型供水系統,對管線壓力進行有效管理,分別在白天和夜晚對系統水管水流泄露和爆裂進行監測,避免因小的泄露引發大的事故及損失。

其中,水泵起著關鍵作用。丹麥格蘭富市政水務全球市場業務發展部經理摩頓·里斯說,為了減少隨著壓力爆管增加的情況,新型智能需求驅動配水水泵系統(DDD),通過遍布管網的遠程壓力傳感器收集實際需要的壓力數據,創建供水和配水模型進行按需配水。用多臺泵替代一個泵,改變管道壓力,做到在最佳輸送點因需泵送。實踐證明,通過這種泵的調節,可減少滲漏損失20%、節能20%,以及節約了后續的維修和保養問題。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科技研發中心主任李勝海指出,丹麥的先進技術及成熟經驗很值得借鑒。如果我國每年減少供水漏失率,積攢下來的水量完全可以抵消跨流域調水的需求量。

管理精細提高水效

“單憑技術手段是不夠的,在水務管理上精細化,可以大大提升用水效率。有時無須挖出管線,只是對管理體系進行調整,就可低成本的減少水的流失!钡湹とA水務總監斯騰·林德伯格說道。

丹麥對水的管理上下相通,政府對人均用水量采取了非常細致的調查和審計,規定了每個家庭的用水指標,甚至個人用水量,如一個四口之家每月用8噸水,每人兩噸,具體到洗澡、洗碗、沖刷草坪等項目。然后對各項用水排序、找出浪費的環節。并且,還把管線分成不同區域,安裝電表進行監控,保證精確用水。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在首次公布的《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評估及其方法研究》報告中提出,建議城市政府進一步公布更為具體的供、用水單位實體關于水的生產、消耗的數據信息,如城市內部供水企業、各類工業行業與企業、居民社區、機關單位等的供水量、漏損量、消耗量、產銷率等的水耗相關數據,用以輔助評估者識別和診斷出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管理存在的問題。

價格調控引導節水

據了解,丹麥自來水的價格較為昂貴,每立方米用水約為8美元、污水處理費4美元。水價看似較高,但反映出供水環節中的實際成本,并且還加強了居民的節水意識,有效抑制水資源的浪費。據丹麥官方計算,居民和企業交納的水費中至少有一半要用在廢水處理和凈化上,為保護地下水資源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溫桂芳介紹說,在全國的水效管理實踐中,北京市率先運用了價格機制節水提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過價格改革和調整水價不合理的狀況、征收污水處理費等措施,使得供水(用水)總量2001—2011年呈現從高到低逐步緩慢增加的走勢,其中,生活用水總量呈逐年小步上升之勢,工業用水和農村農業用水呈下降之勢,實現零增長;環境用水量則隨著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而大幅增加,但用中水代替自來水的比重也隨之大幅度提高。這項措施有待在全國復制推廣。

與會專家認為,借鑒國際成熟經驗,我國在有效控制供水漏損方面,必須從管網規劃設計、管材選型、工程施工、運行管理、漏損探測、計量和營收等方面綜合考慮。城市供水安全高效凸顯城市的綜合管理水平,但路還很長,任重道遠,需要政府、企業的共同努力,以及公眾的關注、參與和監督。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