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家族”再添新兵污水處理概念廠漸行漸近
時間:2014-11-05 09:53:00 作者: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本是水環境保護的一道“閘門”、本該承擔“過濾器”功能的污水處理廠,竟然成了超標排放大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污水處理廠還淪為污染企業超標排放的“保護傘”和“幫兇”。
2008年至2013年,正是國家兩個五年規劃期間,大量上馬污水處理廠的黃金時期。在“十一五”末年,即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是“十五”末的3倍。
在這令人矚目的數據背后,另一組數據則令人難堪。
從這6年共4961條記錄的時間趨勢上看,隨著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多,違規記錄在逐年增加。2011年為陡增的一年,達到1163條,較2010年大幅上升160%。
數據表明,污水處理廠超標情況甚至比其他污染源更嚴重。IPE對江蘇、山東、河北等14個有代表性省份2014年一季度監督性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污水處理廠的平均超標比例達17.7%,顯著高于國控廢水重點污染源9.5%的平均超標比例。
而從地域分布來看,江蘇、浙江和山東是監管記錄最多的前三名,包攬了監管記錄總數的超四成。這三省的共同特點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污水處理廠數量眾多,同時污染源信息公開也處在全國前列。比如,江蘇和浙江兩省自2008年起每年對污水處理廠環境運行狀況展開信用評級,公示記錄中顯示“有問題”的污水處理廠占到該省記錄總數的兩到三成。
其中,一批污水處理廠對“十一五”減排最重要指標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依然未能有效控制。這個問題在江蘇、河北和新疆等省份更加突出。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中強調,“有專家測算,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總量必須削減30%-50%,我們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改變!倍癯饩拶Y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卻不能有效削減污染物總量,將嚴重影響水污染治理規劃的實施效果。
對此,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污水處理廠成為超排大戶原因復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城鎮化進程中,待處理污水增多、成分日益復雜,對污水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污水處理廠裹步不前。一些治污企業負責人也坦承,出水不達標,既有進廠污水超過設計范圍的“客觀原因”,也有污水處理廠自身運行不達標的“主觀因素”。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的運作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完全由政府運作;二是政府與企業通過BOT模式合作運營;三是企業獨立運營。
比較而言,純國有的污水處理廠運營狀況較好,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城市捆綁進自來水費的污水處理費被挪作他用,有的地方最后進入污水處理廠的費用甚至連電費都不夠。民營污水處理廠的生存更是困難重重。
一方面,補貼過低、又難以及時到位。南京市一郊區污水處理廠的負責人抱怨說:“招標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費用已經被壓得很低,加上是農村地區,收費低,每噸水的污水處理費才1毛多錢,和成本相差太遠!睋P州市水利局農水處負責人李章林說,很多農村污水處理廠都是負債經營,成本壓力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污水處理的質量。
另一方面,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也導致投入增加,企業負擔加重。“現有的污水處理企業,基本上都是按照國家一級B類標準設計建造的,要達到新出臺的排放標準即一級A類標準的要求,就必須對這些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依靠現有的處理工藝和水平,要達到穩定達標排放很困難!蔽鞑磕呈…h保部門負責人說,全省有80多家污水處理企業需要提標改造,但仍有50家以上未完成改造要求。
同時,在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長期以來存在“重水輕泥”的現象。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污泥的初步減量化,但并未實現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據統計,雖然80%污水處理廠建有污泥的濃縮脫水設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量化,但約有80%的污泥未經穩定化處理,導致污泥中含有的惡臭物質、病原體、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容易從污水轉移到陸地,使污染物進一步擴散,也使已經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減排效益大打折扣。
“污水處理行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隱存著短視、粗放。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反思。”曲久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清華大學教授余剛,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漢青6位專家這樣認為。
“污水處理行業作為‘綠色家族’的天生一員,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漸行漸遠!鼻幂x說,我國絕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采用延時曝氣等高能耗工藝,以高能耗為代價實現污染物削減,形成了“減排污染物、增排溫室氣體”的尷尬局面。而在資源回收方面,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具體行動幾近空白。
直面傳統污水廠的積弊,將其提升改造,這似乎應該是比較現實的目標,然而,專家們的理想不止如此。他們期望設計建設一座能夠集技術大成,富有前瞻性,反映未來需求和理念的“概念廠”。
建一個水廠、用一種技術,使得污水變成凈水,其他廢物也變廢為寶?這一愿景如今正漸行漸近!日前,在宜興2014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上,全國首座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概念廠終于露出“真容”。
“低碳綠色,集中應用與展示已經和即將工程化的全球先進技術,能充分滿足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我們也期望成為國際水處理界的最新標桿!边@是專家們對自己這個“孩子”的期待。
“污水廠當然要將出水水質標準當做首要考慮的問題!鼻幂x表示,第一類出水水質標準要根據當地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第二類是要完全滿足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標準,讓污水再生。這類標準應該考慮深度去除各種有毒有害污染物,包括一些新興的污染物,保障缺水地區的水生態安全。
其次,大幅提高污水處理廠能源自給率,最終做到零能耗。專家們認為,我國污水處理廠節能空間巨大。污水中的有機物富含能源,如能合理利用,通常能滿足污水處理廠能耗的1/3到1/2;另一方面,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以及運營方式也有廣泛的節能效果。沿著概念廠的方向,有望為全社會減少1%的能耗。
對此,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總院總工程師鄭興燦表示,概念廠要有系統觀念,比如排水系統對降雨應通盤考慮,大暴雨時重點解決內澇問題,大雨考慮雨水利用,中雨考慮面源污染,小雨進行簡單的污水管理。排水系統還要與整個地表管理、垃圾管理等城市綜合管理統籌呼應。
“概念廠要突破已有的規范和標準,與現行標準、政策的沖突在所難免,這是我們面臨的困難,但并不是最大的問題!蓖鹾槌颊J為,缺少鼓勵性的政策,比如家用空調節能都有補貼,污水廠的節能降耗卻無人喝彩,對需要高投入以實現能源自給的概念廠來說,這可能是今后要面對的一大障礙。
高效消化槽、微孔過濾技術,這些設備能有效去除污水中堆積的淤泥,同時生產生物氣體(通常為沼氣)用來發電。以往這些成本高、科技含量高的“雙高”設備似乎只存在于大型污水處理廠中,然而近日有一項研究表明,即使很小的污水處理廠也能利用這些設備來收獲較好的經濟效益。
通常,污水處理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當含有有機物的淤泥堆積得越來越多,并最終腐爛之后,就會有生物燃氣產生。然而,據德國有關部門統計,眼下德國境內的10200家污水處理廠中,僅有1156家擁有有機物消化槽。小的污水處理廠都會被安裝消化槽所需的高昂成本嚇退。相反,為防止淤泥腐爛,使其保持穩定,這些小型污水處理廠經常會向淤泥活化池中注入氧氣。
來自德國弗勞恩霍夫界面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布麗奇特博士表示,“活化池維持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同時,由于阻止了生物燃氣的產生,這些污水處理廠還會損失巨大的生物能發電潛力?傮w算下來,這樣一家污水處理廠所消耗的電力比醫院還要多!
此外,由于轉化效率高,升級版消化槽還有另一個優勢:減少剩余淤泥的量,簡化后續處理工序,而這一優勢又將使工廠節省另10萬歐元成本。傳統污水處理廠除了需要支付高昂的能源費用外,還必須增加預算用來支付日益增漲的廢物處理費用。將污水廠的剩余淤泥用于農業生產一直存在廣泛爭議,而且目前德國法律也禁止泥漿隨處填埋;對泥漿進行燃料處理是另一個選擇,不過成本也會隨之水漲船高。因此,有效減少泥漿的產量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