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丹江口當前水質達標并不意味長期達標

時間:2014-09-28 09:29:00 作者:  來源:中國人民政協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今年汛后通水,屆時95億立方米的清澈的漢江之水將通過1274公里的干線渠道滾滾北上,滋潤干枯的華北大地,為京津等21座沿線城市提供安全水源。目前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總體良好,陶岔取水口繼續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但在張基堯看來,丹江口水源保護的關鍵是處理好水源地保護與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當前達標也并不意味著長期達標。

“從長遠看,水源地保護與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假如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庫區的水質安全。在缺思路、缺項目、缺資金的情況下,極易沿用傳統的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重走太湖、滇池污染的老路。一朝污染易,治理百年難,一旦丹江口水庫被污染,治理極其困難,1000多億元建設的南水北調建設的工程成果將會完全喪失,華北大地將重蹈缺水之苦,為此必須引起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睆埢鶊虮硎。

為此,張基堯建議采取標本兼治、立足長遠、扶持與限制相結合、調水區與受水區相協調、經濟發展與水源地保護相統一的方式,補充規劃,完善政策,建立機制,增加投入,強化監督,繼續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

張基堯還提出了六條建議。

首先是強化責任意識,確保水質安全。丹江口水源地,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的理念,層層建立責任制,把保障水質目標納入政績考核,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正確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水質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張基堯對此條建議做了進一步闡述!耙皇钦J真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各項規劃,加強城市及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加大中水使用,嚴防中水和垃圾滲水回流到河道水庫,形成二次污染。二是‘一河一策’對重污染河流的河段進行專項整治,結合截污導流、淤泥清理及環境整治,保證入庫水質達標。三是加強以農村垃圾和牲畜糞便為重點的農村面源治理,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鄉村清潔工程,進一步加強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四是盡快劃定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源區,加強庫周治理和庫區清理,抓緊治理無主尾礦庫和無序濫采濫挖,嚴防重金屬污染。”張基堯說。

其次,在他看來,還要加大對丹江口水源地國家級文明改革試驗區的政策支持力度。從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城鄉關系、土地開發、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有所突破。通過“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加大對生態農業及生態農產品加工、旅游服務、高科技產業等方面的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將水源地政績考核轉變到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為主的模式上來。

“第三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不斷完善并擴大生態補償。建立市場化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探索良性循環、持之以恒的補償渠道,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增長機制,提高轉移支付補助,加強水質規劃實施,轉移補償資金的考核,實行資金補償與考核結果掛鉤的獎懲制度!睆埢鶊蛘f。

第四則是有力有效推進對口協作。本著互利雙贏的原則,加快制定對口協作規劃,受水區不僅注重丹江口水庫的資金項目支持,更要加強思路、人才、生產農副產品的市場支持,共同發展生態經濟和生態友好型產業,以綠色認證的方式推動有機綠色庫區農副產品進入北京、天津等地市場。

張基堯表示,第五要建設水源區管理體制,建立水資源統籌規劃、綜合管理和統一調度的管理體制,抓緊制定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保護條例,建立水源地保護管理的法規體系,探索完善流域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源區管理制度,規范水源區的各種經濟活動。

“還要加強水質安全監測。盡快建立并完善覆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區的監測網絡,開展入河排污口及省市交接斷面監督性檢測,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專群結合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和群眾監督獎勵制度,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制訂應急預案,實時應急監測,實現水質監測及環境監測的科學化、制度化和經;,保證南水北調的水質安全。”張基堯說。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