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環境專家:備用水源水質差等于沒作用!
時間:2014-09-18 10:08:00 作者: 來源:信息時報
7月14日的廣佛兩地跨界污染治理聯席會議,拉開了廣州市第二輪治理河涌的序幕,有專家和市民表示,希望此輪治水后不會再出現經常反復的情況,讓錢花得值。對此,廣東省珠江水資源環境專家、珠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原副總工程師曹永旭,廣州市水利專家、教授級高工余安仁均表示,廣州此輪治水的關鍵和難點,是做好源頭截污和限制排污兩方面工作。
此外,針對廣州此輪拿出140億治河涌,曹永旭表示,投入是必要的,但衡量治水效果不應該以投入多少金錢為取向,而應以采取的措施以及截污減排效果衡量。
廣東省珠江水資源環境專家、珠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原副總工程師曹永旭表示,廣州在2010年亞運會前進行了一輪治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治了表,并沒有去根,源頭上的污染源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會出現亞運治理前后河涌反復的情況。
“以流溪河為例,河道進行了治理,環境有改觀,防洪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大污染源的控制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養殖業等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平時廢水都在水塘中,一旦到了豐水期,下大雨,水塘中的污染物就匯入到流溪河中。
曹永旭表示,在前一輪治水中,還有一點不足就是以為分區域建“污水處理廠”就可以“包打天下”,實則不然。經過自己的長期走訪和調研,曹永旭發現,在一些工業園區以及污水處理廠,還存在污水處理廠沒建好,工廠就開工排污,或者建成了不運行,直接把收集的污水排放到河中的問題發生。
“管網的截污率和污水處理率低都是硬傷!辈苡佬裾f。
以流溪河沿岸等大規模興建的新樓盤為例,曹永旭表示,許多樓盤在新建時也沒有考慮到排污的問題,導致入住后,生活污水還不能接入市政管網,直接外排,“據我觀察,在從化流溪河下游、白云嘉禾望崗,以及在下一點的新建樓盤,目前都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環評報告時都說是納入到污水管網,但實際上是直接排放!
不過,廣州市資深水利專家、教授級高工余安仁表示,亞運治水按照當時的“不黑不臭”的標準,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成績不能抹殺。按照治水規律,接下來還有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對于接下來的新一輪水城建設,曹永旭表示,持續治理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即截污和限制排污。在此方面,水務、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到位。
曹永旭舉例說,他在佛山南海一工業園區發現,按照計劃是要建設園區統一的污水處理廠的,因此進駐企業并沒有再單獨建設,但后來卻出現企業開工了,污水處理廠還沒建成,工業廢水直接排到了河中,“環保部門要到位,堅決不能讓這種污染處理設施未建成的園區,先行開工排污;蛘叱霈F住宅小區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或者未接入市政管網前就驗收入住的問題!
曹永旭強調,如果廣州在第二輪治水中,將截污和限制排污兩方面的工作做足,相信治水效果就不會像第一輪一樣出現反復。
余安仁表示,廣州市此輪治水是有一系列背景的,具體落實到廣東省層面,就是2016年南粵水更清計劃提出了廣佛16條河涌的治理目標。“廣州市建設生態水城,首先應該關注的就是水體的水質,這才是生態水城的建設標準!庇喟踩时硎荆凑漳壳暗那闆r,廣州市要達到南粵水更清計劃的目標,有難度。
“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亞運治水,先把相對容易做的截污等工程先做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庇喟踩时硎,接下來的治水,兩個重要抓手,其中一個就是截污要徹底。截污是工程方面的手段,由于積蓄了幾十年的問題,沒有給污水留下通道,導致很難給污水找到通道,截污涉及到房屋拆遷或道路開挖,甚至有些舊管道還存在接錯交叉等問題,要理順地下管網很難。
不過,余安仁表示,“只要各方都動起來,投入有保證,截污是可以實現的!
余安仁表示,治水的另外一個重要抓手就是查處違法排污不能手軟!皬V州市按照南粵水更清的計劃要求,水務局和環保局已經制定了方案,接下來,就要把方案落實到位,在掩藏在城中村等地的違法排污小作坊,環保部門要加強管理和打擊力度。”
廣州亞運治水花了400多億,引發無數專家、學者和市民吐槽,稱“一天一個億”砸在水中。本輪治水,公開的信息顯示,廣州從今年開始到2016年,將投入140億元對現有河涌進行第二期治理,又引發新的問號,如何讓錢花出點效果來?
對此,曹永旭表示,廣州治水未必都要政府大包大攬,可以發動社會的力量參與。以新建樓盤為例,可以通過規定每個新建樓盤都配套建設污水預處理設施,運行和維護由業主負責,政府從收取的排污費中進行返還。
對于“錢”,曹永旭還表示,現在有一個誤區,就是看政府治水有沒有下大力氣,就以投入的錢為標準衡量,這樣容易導致亂花錢,公眾也會對錢是怎么花的產生質疑。更加科學的是,應該以治水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限制了多少排污,截住了多少污染源等衡量。通過上述指標對治水效果進行評價和問責。
流溪河和珠江西航道是公眾熟知的“備用水源”,但備用水源的重要意義似乎未被真正理解,以為“備用水源”就是上游水不行了,就可以隨時更換的“備胎”。而實際上,問題沒有那么簡單。
曹永旭表示,作為水源,必須要達到地表水水質Ⅲ類或者以上標準,亞運前,廣州通過借西江水,替代了污染加重的流溪河及珠江西航道,然而,一旦東、西、北江三大水源的取水口上游發生突發污染事故,需要啟動備用水源時,以目前流溪河和珠江西航道的水質,是不能立即啟用的。
“水源需達到Ⅲ類,達不到這個標準,啟用不了。我自己走過西部一些水廠和(備用)水源地,備用的取水口周邊就是黑臭的河涌。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還需要通過臨時限制備用水源上游排放、調用流溪河上游水庫補水等措施,在短時間內將水質提升上來才行!辈苡佬癖硎荆瑐溆盟吹闹卫硪獔猿植恍,不然關鍵時刻也難發力。
廣州供水部門以及上級水務主管部門多位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水質達到Ⅲ類方能作為自來水廠取水的水源,按照三大水廠的處理工藝和備用水源珠江西航道的水質,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處理出來的水是達不到新國標的。
上述人士介紹,以前西部三個水廠運行時,自來水出水執行的是舊國標,處理完的水質可以達標,但是自新國標實施后,當時的水源情況比較差,處理出來的水是達不到新國標的,不然也不會花那么大力氣去引西江水了。
其中一位人士也表示,比Ⅲ類差一些的水,需要投入許多其他的工藝,不僅投入巨大,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自來水廠是能處理的,但是水源不好始終會影響出水的水質,不能確定這樣的水處理出來的水可以穩定達標。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0年廣州亞運引西江水前,廣州市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已經被廣東省環保廳連續兩年掛牌督辦。
2008年和2009年,廣州西部水源地三大水廠的水質長期處于極差狀態。其中,江村水廠2009年有10個月月報水質極差,石門水廠和西村水廠均有9個月月報水質極差。而三大水廠從珠江廣州西航道和流溪河取水,經處理達標后進入荔灣、白云、越秀等中心城區,供水量占廣州市總量的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