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閘就能救鄱陽湖? 治理湖患還需清本逐源
時間:2014-08-25 09:26:00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針對鄱陽湖秋冬季干旱,江西省提出在鄱陽湖修閘調控水位,一直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本報記者就鄱陽湖建水利樞紐問題采訪了對鄱陽湖研究有著長達30多年經歷的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江西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
戴年華:簡單地回答支持與反對是不負責的。關鍵看工程怎么建,也就是說建這項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即它的必要性是什么。其次要看工程建后的運行方案。因為鄱陽湖是一個多變的鄱陽湖,春夏秋冬水情、草景和生態景觀都不同,年內高變幅水位的湖泊濕地生境,棲息的生物資源也是季節性變化的。再次,還要分析鄱陽湖存在什么主要生態問題及發展趨勢。
鄱陽湖目前的確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進入2000年以來,鄱陽湖的秋冬季干旱問題也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既與長江流域有關系,又與江西生態環境變化有關,還與江西五河流域森林涵養功能有待提高有著密切相關。我們先要弄清楚鄱陽湖干旱缺水的原因,才能知道是否需要建水利樞紐工程。
這就好比要先知道鄱陽湖是否生病了,擬建水利樞紐工程好比選擇是否做治療手術,要做還得實行個性化治療,選取治療最佳方案。
戴年華:鄱陽湖水生態是否健康與安全,主要取決于鄱陽湖流域即江西省省域面積94%的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控制水平。
流域水污染問題必須要解決好。我們要保證流入鄱陽湖的“五河”流域來水都是干凈無污染的。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鄱陽湖流域有1/3的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有關部門去檢查,有些城鎮或園區污水處理廠就按要求運行并達標排放,一旦檢查監督工作不到位就會發生偷排現象。若流入鄱陽湖的水都是干凈清潔的,則不存在富營養化風險的問題。
而政府能否承諾流入鄱陽湖的水都是干凈的水?而誰來實現這個承諾?這些也是反對者擔憂的問題。
戴年華:這個說法有點嚇人,估計說出這話的人對鄱陽湖及其流域不太了解,特別是對鄱陽湖湖泊濕地及濕地植物的生態學特性不太了解,F在沒建閘,鄱陽湖濕地及濕地植物也在發生變化,是變好還是變壞,還需要時間觀察。
建閘前和建閘后,需要對比分析,才能確定有無影響,到底有多大影響?影響在哪里?趨勢如何?
只有依據水工程的方案才能評價是與非。現在鄱陽湖水工程方案還一直在修改中,只要專家提出意見就進行修改,現在修改成了什么樣,我們也不太清楚。
戴年華:首先,要加強鄱陽湖的長期定位生態觀測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對鄱陽湖進行協同規劃并按功能分區制定切合實際的可行性保護與建設管理方案,加強科學管理、綜合管理乃至流域管理。我們必須通過長期觀測記錄鄱陽湖生態動態變化的科學數據,充分認知鄱陽湖并找出規律,然后再做出適應管理的科學決策。
目前,對于建不建水利樞紐工程,大多是定性的意見,還是缺少定量的趨勢分析。僅僅說建大閘有沒有影響,有什么影響,而到底有多大影響,卻缺乏科學數據來支撐。
此外,由于目的、立場不一樣,各個部門觀測數據也存在相互矛盾的情況。這就好比對同一個病人在相關科室都做了不同的診斷,所以需要會診,以便做出最優治療方案,要建大閘亦是如此。
其次,鄱陽湖需要有個很好的綜合規劃。鄱陽湖建閘或不建閘,也不一定能完全拯救長江的生態健康。建閘或不建閘,鄱陽湖下一步該怎么辦?這需要國家、江西共同來考慮,也需要國際的關注與關愛,不是簡單地說不,應該多說怎么辦。我們要對鄱陽湖有個清醒的認識,提出比較完善的方案,保護好治理好鄱陽湖。
再次,要解決好湖區當地百姓生計與出路問題。目前鄱陽湖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最新調查資料顯示,鄱陽湖的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核心區也僅有40多種魚類,而歷史上記載鄱陽湖魚類種數為133種。同時,鄱陽湖的干旱加速了圍湖養殖的進程,圍堰塹湖以前需要一兩年一點一點圍起來,而干旱后的湖灘草洲方便了機械化施工,挖掘機的非法進入,數天內很快就圍好。還有非法采砂等,這都加速了鄱陽湖生境破碎化進程。
湖區漁民和居民管理跟不上,酷漁濫捕、非法盜獵等時有發生,亞健康狀態的鄱陽湖需要為老百姓找好出路,保護鄱陽湖乃至一湖清水才能成為現實。
戴年華:我個人認為,鄱陽湖的協同管理比建閘更顯緊迫。因為生境發生變化了,物種消失了就消失了,而閘建了如果有不妥還可以拆除或者說不關上閘門就是,只不過是浪費了人力和物力而已。鄱陽湖的條塊分割管理讓其生態面臨越來越危險的境地。像巢湖、太湖、洪湖等均有其管理委員會,但是鄱陽湖卻一直沒有建立起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鄱陽湖生態資源與社會經濟資源的綜合管理。
因此,涉湖的各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仍需要加強協同合作,提高綜合管理的能力。同時,需要明確的是,要管理好鄱陽湖,江西自己需要努力,長江流域乃至國家層面都要積極支持與扶持,世界性的國際組織需要加強理解和關注鄱陽湖。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