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生態癥”京津冀呵護生命共同體

時間:2014-08-11 09:56:06 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

“水呢,水在哪兒?”西尋灤河源,車進河北豐寧小梁山,我們有些迫不及待。

“天旱,光剩泉眼有水了!蓖械奶帐澜苷f。窗外,草似地毯稠密,樹如羊群散落。

峽谷深處,找到臉盆大小的泉口!斑@是姊妹泉,水供天津;山那邊,是潮河源,水通北京。”

失望頓升。想象中,它本該奔涌叮咚。這盆靜水,如何供養千萬人口的城市?

“過度放牧,水土流失,泉水斷流過。幸虧人工造林12萬畝,徑流量大大增加!痹谇蓧瘟謭龈闪15年的陶世杰,感嘆造林護水不易:“一畝林撥300元,買棵大點的樟子松就得40元,真叫捉襟見肘。”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投入不足,水源如何豐沛?近30年來,京津冀水資源量減少113億立方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缺水,成為京津冀區域發展的最大制約。

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連鎖反應。水量小—水污染—水短缺,惡性循環。森林—湖泊—濕地減少,一個個盛水的“盆”變小,水安全亮起紅燈。

“水病”似血脈不通,霧霾致呼吸不暢。2013年,京津冀的空氣質量一半以上時間不達標,北京重污染天氣比例16.2%。衛星云圖上的“灰鍋蓋”、顯微鏡下的霾顆粒,一次次觸動人們的敏感神經。

給超載的環境減負,讓脆弱的生態堅強,三地全力壓煤、控車、降塵。到2016年,北京提前淘汰1200家“三高”企業;3年內,天津升級改造1.3萬家中小企業;到2017年,河北再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30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產能。

然而,空氣會串門,水流能跨界。無論是快見成效,還是解決根本,治污都需三地聯手:既要自掃門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

現實問題倒逼制度設計,打響綠色保衛戰,集結號嘹亮催人。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區域生態重建帶來一次歷史性機遇。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一張“生態藍圖”管到底,三項“協作機制”做到位。

過去,各擺生態區、產業區,區域間“綠屏”斷裂、“綠廊”錯位。如今,“一盤棋”共識凝心聚力:制定生態保護專項規劃,明確涵養區定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擴大生態空間。

先看政府合作機制。

京津冀生態圈,地緣相接,唇齒相依。敞開的生態空間,決定了生態建設的共享共建、聯防聯治。

期盼藍天白云深呼吸,不是奢望—— “大氣十條”出臺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防治大氣污染,協作軌道已通暢。今年1—5月,京津冀13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6%,區域協同發展,率先在大氣治污上取得進展。

期盼碧波清流臨水立,看到希望——“水十條”編制完成,一場旨在根治“水疾”的戰役即將打響。京津冀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的合作空間,次第打開。治水、節水、限水、調水、蓄水、造水,將逐步深入。

再看生態補償機制。

潘家口水庫是引灤入津的起點,是否劃定水源保護區?立足點不同,訴求各異。天津人著急:“水庫網箱養魚,水體富營養化,影響下游吃水!焙颖比宋骸梆B水送水30多年,農民卻過著苦日子!

矛盾有解,協同利益是關鍵。津冀已達成協議,設立水環境補償基金,共保灤河水質。局部探索,正為全局統籌探路。水利部水規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說,三地財政分灶吃飯,應建立大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跨界探索。河北治理,北京出錢。河北張百萬西溝小流域治理,就得益于納入“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項目”。

要生態補償,也要對口援建、產業幫扶。張家口、承德作為區域水源涵養地,能否發展工業?承德市委書記鄭雪碧說:“生態好比生命線,對列入負面清單的企業,無論財政貢獻多大,堅決淘汰轉型!背械旅闇矢呖萍,與中關村合作,共建綠色產業基地。

三看綠色GDP考核機制。

生態與發展,核心是政績觀,讓綠色GDP成為考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氨仨氄{‘綠’考評,將生態保護作為約束性要求納入考核!碧旖蚴协h保局副巡視員劉潔說。

門頭溝區98.5%為山地,是北京的生態涵養區!笆欣飳﹂T頭溝不考核GDP,不考核財政收入,最看重生態建設!眳^委書記韓子榮坦言,門頭溝就是要守住保護永定河的門,帶好修復山區生態的頭。

京津冀的空氣質量超標天數,居三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的水資源短缺程度,與以色列不相上下。環境危機面前,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紅線絕不能后移。呵護好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撥云見日,共筑彩虹。

問診京津冀“生態癥”(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篇)

京津冀的“生態癥”,霾受關注最多。

從“霧鎖一城”到“十面霾伏”,京津冀13個城市曾有11個空氣污染排名全國居前?諝狻氨怼,三地“肺葉”不堪重負。

京津冀的“生態癥”,水隱憂最大。

從水量減少到水質惡化,區域21條主河,年均斷流258天,劣五類水質河長6180公里。“血氣”不通,體魄不健百病生。

山水相連,空氣相通,區域生態合作如何破題?生態區貧困問題如何解決?生態空間承載力如何提高?三問三診,記者尋求生態良方。

治污治表,補償補里,涵養養元。一步一步往前走,京津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氣更爽,當可期!

污染無邊界,執法有轄區,咋辦?

區域聯動聯控協力減排減負

治理污染,跨界最難。

區域協作,由大氣污染防治破題。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各地協作機制建立,配套政策出臺,集中治理展開,專項執法強化,應急聯動啟動……

今年5月,又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會議,提出率先在大氣污染協同防治上取得進展。

協同治霾,效果初顯,死角猶在:大量中小企業仍未納入污染源監控;形同虛設:納入監控企業的部分環保設備并未運轉;水平不一:氣象監測水平各異,影響重污染天氣應急協作;各自為政:聯合執法措施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

5月22日,我們從天津市靜?h子牙鎮向西,經西高莊村,進入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西子牙村。

村道兩側,并排十幾個院落,散放著一坨坨電線。鐵絲網墻后面,一個大院,盤著鍋臺,堆著煤塊。

“每到半夜,院里大鍋熬煉,專取電線銅絲。刺鼻的味道,一直飄到天津!备浇迕裾f,靜海限于權限,無法跨境執法。

“河北‘利劍斬污’,重拳打擊夜間偷排。不過,執法力量薄弱,企業玩‘貓鼠游戲’,可能漏網!焙颖笔…h保廳的干部說。

上下游、左右岸、城市鄉村,聯合治污,消除“三不管”,方能執法不真空。在天津市環境監察總隊隊長賈春寧看來,打破區域壁壘,光簽個協議、開個會不靈,要有聯合執法機制,保障落實。

治霾,關鍵在減負。京津冀及周邊燃煤總量約14.5億噸,是主要污染源。而減煤減排,不光需要區域協作,政府、市場“兩只手”也要協作。

“政府補貼液化氣,市場價一罐120元,我只交50元,誰還燒煤?”6月16日下午3點半,北京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農民艾長文,在村口準時等到運輸車,換了一罐液化氣。

艾長文家一年要用8噸煤。有了8罐定量液化氣,燃煤只需取暖用的4.5噸。按政策,山區農民每人每年能買1.5噸清潔型煤,每噸720元,比市場價低40%。算總賬,一年節省2700多元。僅液化氣一項,門頭溝區每年補貼農民2000多萬元。

最大受益者不是農戶,而是環境——劣質煤污染大減。

“政府政策引導,服務到位,同時讓市場發揮作用!北本┧畡站志珠L金樹東說,5月1日起,北京調整居民階梯水價。天津調整了二氧化硫等4種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平均由每公斤0.83元調整到近8元。

階梯水價,企業要算成本,市場規律自然而然起作用。北京京東方公司主動采用逆流清洗技術,用水量從每天3.7萬噸降到2萬噸,且全部用再生水。

吃水的怕水臟,保水的守著窮,咋辦?

增加轉移支付鼓勵對口援建

潘家口水庫,地處河北,是天津的“水缸”。多年來,圍繞引灤入津的水質與補償,爭議不斷。

車行河北寬城縣桲羅臺鎮,放眼望去,潘家口庫區水面上,網箱密密麻麻。寬城縣移民辦主任張志武告訴記者,全縣在庫區有3.8萬個網箱。賣一箱魚,農民能掙3200元左右。

水庫邊,一個磚頭砌的小院里,85歲的孟祥遠老漢實話實說:“水庫蓄水,全家14畝地被淹,每人每年補貼600元,不養魚咋活?”

地處上游,承德年均向北京供水4.73億噸,向天津供水4.7億噸。為保環境,“十一五”以來,承德取締企業1410家,禁上項目2014個,年直接減少利稅50多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北京的34%、天津的40%。河北省財政廳披露,2012年,河北人均財力和人均支出均為全國第三十位。

吃水的怕水臟,保水的守著窮,咋辦?約束中,要有補償。

“感謝河北供水,天津連續5年每年拿出兩三千萬元,給予補償!碧旖蚴协h保局副巡視員劉潔說,今年2月,財政部、環保部、兩省市聯合調研,擬參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設立兩地水環境補償基金,額度為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天津、河北分別出1億元。雙方還商定,河北合理控制庫區人口。到2018年底,嚴格控制庫區網箱養魚,徹底取消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投餌養殖。

補償怎么補?探索不少,期盼更多。

水利部水規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認為,生態補償分兩部分:一是對生態區保護環境的補償,二是對生態區失去發展機會的補償。

增加直接補貼。灤平縣付家店鄉四道梁村支書楊俊說,全村600畝地退耕還林,前8年,國家每畝每年補貼才160元;8年后,每畝每年減到90元!按謇170口人,迫于生計,120人出門打工,希望國家能提高補貼標準!

創造就業崗位。北京市密云縣聘請2000余名護水員,保護密云水庫。溪翁莊鎮農民黃曉燕,以前年收入不足3000元,自從成為護水員,月工資1560元。北京內部的經驗,可資區域補償借鑒。

鼓勵產業帶動。北京市門頭溝區與張家口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軍莊國際葡萄酒文化產業基地與懷來縣、涿鹿縣葡萄(酒)產業結合,形成區域葡萄(酒)文化產業鏈。

發展經濟有訴求,涵養生態有約束,咋辦?

統籌生態布局改革政績考核

“豬上房、羊跳墻、小孩生在屋檐上!

河北豐寧縣小壩子鄉的流行語,記錄了一段“風沙襲京”的教訓。

“2000年前后,風沙吹來,門都推不開!辈勰霚洗遛r民韓祥說,這里海拔800米,風沙吹到北京,就像“站在屋頂,往院里揚沙”。

小壩子鄉黨委書記張國強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小壩子水草豐美。此后,村民過度放牧。最多時,全鄉4939人,養了10萬只羊,導致水土流失225平方公里。

12年前,國家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小壩子鄉退耕還林4.37萬畝,風沙源治理2.1萬畝,社會援助植樹4.9萬畝。韓祥賣掉100只羊,外出打工。如今,家門口又長出成片的楊樹。

防止“小壩子悲劇”重演,須從根本上涵養生態,三地對此高度認同。

頂層設計,規劃先行。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建議,明確生態環境布局,配套產業政策、生態補償政策。

劃定紅線,嚴格監管。天津市長黃興國說,天津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劃定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占市域國土面積的25%。

點面結合,“綠網”相通。兩院院士吳良鏞提出,建設燕山山脈等“綠屏”、河流綠化帶等“綠廊”、環首都東南部地區等“綠環”、河北白洋淀濕地等“綠心”,形成京津冀生態安全格局。設立大水源涵養區、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

“三地規劃不可能包羅萬象,地方需要主動作為!焙颖边w安市委書記李忠說,遷安建設主干道,5000畝地全部綠化。市內建成60多個公園,“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生態涵養區當好生態屏障,保持水土,保住綠色,使命責無旁貸;生態涵養區也要過日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訴求無可厚非。合作共贏,不能讓生態涵養區總是過苦日子。

改革政績考核機制是關鍵。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說,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已經建立。再進一步,在“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下,不能單純以GDP論英雄,應降低或取消生態區經濟增長指標。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