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節水優先 保障水安全的必經之路!

時間:2014-07-25 09:11:45 作者:  來源:中國水利

眾所周知,我國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因人口較多,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的28%。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特別是普遍性的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的矛盾。

筆者認為,解決區域水資源緊缺問題,理論上來說,可以采取外部和內部措施兩種方式。

外部措施,簡而言之,是從外部空間輸入水量,即:一是增加降水量,但可能性較小,需要改變大尺度范圍內的大氣環流,或者是使氣候發生區域間變化;二是工程調水或通過產品作物輸入水量。工程調水是目前采取較多的外部措施,也是大家通常最容易想到的措施,但一定不能影響水源地區域水生態環境的變化。通過農作物或工業產品的輸入,可等同于輸入了一些水量(即虛擬水),但由于區域間存在著交換,輸入與輸出兩者近乎相抵,而且水量相對來說也微乎其微,此部分水量可以忽略不計。

內部措施,即在區域范圍內提高用水效率,達到水循環高效利用,進一步挖掘水潛力、做足水文章,最好的途徑和辦法就是節約用水。

首先,節水舉措成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基礎保障。用水總量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是控制、約束性指標,反映的是區域水資源環境承載的總能力。一旦確定后,在一定程度上,其不會受經濟社會活動影響的制約,也不會受經濟技術水平高低的影響,相反,其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用水效率則受經濟社會發展及技術水平的影響較大,只要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先進技術不斷出現,就能有不斷提高的節水空間及可提升的效率潛能,因此,節水舉措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全過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與實施性,可直接影響到三條“紅線”實施的成效,成為三條“紅線”實施的最基礎保障。

其次,節水舉措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大到政府,小到家庭,當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作用,或用價格杠桿調控用水量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降低用水成本,減少用水總量,形成倒逼機制,讓大家采取節水的措施。

再次,節水舉措屬于地方優選事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水。當用水總量即將達到或超出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地方政府無法增加用水總量時(異地調水除外),他們會通過限制人口規模、調整產業結構、重新發展定位來加以限制經濟發展,但勢必會犧牲經濟效益,影響GDP,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不愿意這么做。所以,節水成為優先選擇措施,他們會要求社會各行各業充分用好每一滴水,讓每滴水產生最大價值。

最后,節水舉措改正社會的用水浪費行為!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受此影響,人們缺乏了珍惜水的認識,忽略了水的寶貴價值,產生了許多浪費水的不良行為:生活中長流水,生產中高耗水、污染水,管道中跑、冒、滴、漏浪費水的現象長期存在。實施節水措施能改正人們浪費水的行為,使人們能珍惜水、愛護水,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無限的生產、生活、生態價值。

以北京為例,當用水總量即將達到供水極值時,在不改變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及現狀情況下,首先應該考慮通過內部措施自力更生、自行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這就需要政府思考水資源是否高效利用?是否存在浪費現象?節水潛能是否充分挖掘?節水效果是否充分發揮到極致?倒逼政府主動采取高效節水手段與技術,讓節水意識深入各個方面,讓節水技術普及到各個行業。一旦當節水作用發揮到極致,再也無法提高節水效率,此時,北京應該去思考發展布局、人口規模是否合理?產業結構是否科學?發展定位是否準確?是否需要對上述狀況進行適當調整?只有當上述各項措施都實施完畢,仍無法保障用水總量時,才能采取外部措施,向周邊省份“借水”或通過工程措施遠距離調水。因此,向周邊省份“借水”或通過工程措施遠距離調水,應該看作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調水不僅減少了調水區域的用水總量,極有可能會犧牲調水區域的經濟發展,而且還會打破空間區域的生態平衡,會造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為緩解嚴峻的水形勢,堅持節水優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深刻認識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生產、生活、生態,任何生命成長均離不開水?茖W利用水,能促進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反之,不合理利用水,水就成為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瓶頸。要站在事關國家戰略發展安全的高度深刻認識水的生態資源安全保障作用,從五位一體建設推進的全局高度破解水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難題,著手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等水的社會化管理問題,不斷提升水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二是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準繩,在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條件下,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需、以水調結構、以水促發展”,科學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嚴格發展定位與發展規模,合理設定產業布局,切實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對于特大型城市或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發達地區,這一點十分重要。

三是摸清家底,分析水情,掌握水資源供需情況,不僅要了解地表水、地下水,還要熟悉空中水等供水情況,更要了解雨洪水集蓄、海水淡化、污廢水處理等非常規水源利用情況。同時,要掌握生產、生活、生態需求情況,堅持自力更生,始終采取“本地節約挖潛為主,異地開源調度為輔”的措施,科學制定用水定額,明確社會各行業水資源使用權指標,合理分配水資源。

四是結合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把強化節約用水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良好的管理和先進技術手段,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節水的農業、工業先進技術,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和企業節水改造,逐步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設備和產品,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將管網漏損降低至最少。通過價格杠桿調控用水行為,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在全社會樹立節水意識,讓節水思想深入生產、生活、生態等方方面面,更加深入人心。

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節約用水,愛惜水資源,需要公眾參與,人人動手節約每一滴水。節水優先,是保障水安全的必經之路,是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做出的關鍵選擇。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