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度缺水城市 南水北調了,北京還缺水嗎

時間:2014-07-23 09:15:49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每天早晨起床,打開水龍頭就開始刷牙洗臉……我們每天都與水打交道,但不到交水費那天,很多人根本不關注自己到底用了多少水,更不會想有一天會缺水。事實上,北京是一個重度缺水的城市,我們每天的生活用水就是最大的缺口。

每個人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影響著北京,結果取決于你自己的選擇。節水,從每一天做起。

北京有多缺水?

北京是資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已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不足全國的1/20,不足世界的1/80。

北京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再加上近年來連續多年干旱、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過快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北京市水務局指出,水資源已成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北京確定人口規模的根本性制約因素就是水。

近年來,北京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也就意味著北京的年均水缺口達15億立方米。

節約生活用水有用嗎?

在不少市民的心目中,我們每天用的水是用水的小出口,農業、景觀等用水才是大頭呢!我們節約有用嗎?但其實,京華時報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生活用水才是北京市水資源的最大缺口。

1.生活用水從2000年的13億增加到2013年的16.3億立方米,占比達44.8%。近年來年均剛性增長3000萬-4000萬立方米,是首都水資源最大缺口。北京市在加大節約用水宣傳、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提高市民節水意識的同時,開展老舊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市自來水集團的管網漏失率已降低到7%。

2.大農業用水減少到9.1億立方米,近年來穩步下降。

3.環境用水增加到5.9億立方米,近年來穩步增長,主要是再生水利用增加。4.工業用水減少到5.1億立方米,已連續6年穩定在這一水平。

北京用水從哪來?

近年來,北京市用水量穩定在36億立方米左右,2013年全市總用水量36.4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及應急水源地成為主力,在保障了北京市用水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

1.地下水及應急水源地供水21億立方米,占比達57.7%。由于水資源嚴重緊缺,先后建設了懷柔、張坊(房山區)、平谷、馬池口(昌平區)四處應急水源地,通過超采地下水穩定市內水源,但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從1999年的12米下降到2013年的24.5米,水源地地下水埋深已下降到45-47米,地下水累計超采65億立方米,同時導致地面沉降加劇。

2.再生水利用8億立方米,占比達22.0%。再生水廣泛用于環境、工業、市政雜用等方面,已成為北京穩定的第二水源。

3.地表水供水3.9億立方米,占比達10.7%。其中密云水庫、懷柔水庫供水2.8億立方米;官廳水庫和其他中小水庫供水1.1億立方米。

4.利用已建成的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從河北調水3.5億立方米,占比達9.6%。2008年以來,已累計從河北四庫調水16億立方米,北京市累計向河北水支付調水費用、水源涵養等費用近45億元。

南水北調了,北京還缺水嗎?

北京市水務局方面表示,北京的水安全問題,關系到首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關系到首都市民的生活。雖然今年汛后南水北調江水將進京,按國家規劃,中線通水后,一期每年將有10.5億立方米的水送至北京。但北京主要是資源性缺水,南水北調雖能緩解水資源壓力,并不能徹底解決缺水問題。

北京將面臨這樣的現實:歷史欠賬多、地表水資源量銳減;現有地下水源地可開采量衰減;可供規模開采的新水源已難以找到;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北京水資源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水資源短缺仍將是首都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第一制約因素。

從大的區域發展看,京津冀同處海河流域,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季候,容易同豐同枯,發展中都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尤其是京津地區的水資源問題更加嚴峻。有專家呼吁,市民要養成文明節水的生活方式,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節約用水,可從你我做起,為缺水的北京貢獻一份力量!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