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信訪工作急需完善機制 應步入大數據時代
時間:2014-06-24 09:09:38 作者:李青云 來源:中國環境報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環境信訪呈現多樣性、復雜化特征。因此,環境信訪工作急需完善機制,拓展信息源,擴大參與度,實現信訪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切實解決環境糾紛和矛盾,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
當前,全世界正迎來大數據時代。隨著群眾對環境權益的訴求不斷提高,環境信訪工作也應該走入大數據時代。環境信訪大數據就是將環境規劃、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等與環境管理相關的數據和信息聯系起來,讓群眾了解更多環境信息,并可以跟蹤、查詢,讓各級政府、各部門接受監督,從而實現環境保護工作標本兼治。
目前,環境信訪的特征由以往的突發性、個體化、信息慢等,轉化為群體廣泛性和擴展性,信息傳遞快,并且事前有計劃,事后有反饋。但是,這也帶來了弊端,各種環境問題的信息容易在網絡上彌漫發散,導致矛盾激化,極端趨利性案例不時發生。
因而,環境信訪處置是否得當,直接影響社會生活的穩定與和諧,也影響基層環保部門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目前,舉報違法違規環境行為、訴求環境權益,仍是環境信訪工作的主要內容。做好現在環境信訪工作,需要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聯動,認真落實各自責任,嚴格信訪工作紀律,力求短、平、快,強化案件處理的結案率。
短,就是時間短。一是保障12369、110、12345等相關舉報電話24小時暢通,如有疏漏,就作為責任事故,追究值班負責人的責任。二是當事人上門舉報,實施首問責任制,工作人員誰先接手,誰就負責處理到底,任何經辦人員不得拖拉、推諉,否則給予相應紀律處分。三是對于來信或上級轉交信件舉報,應立即向相關領導匯報,聯系當事各方處理,不得拖延,否則追查有關責任人責任。
平,就是處事公平。要讓群眾冤有處申,話有處說。要實地調查信訪投訴舉報的問題,做到對信訪內容和信訪要求心中有數,如對信訪舉報人投訴問題的發生時間、形成危害等,信訪舉報人是單純要求糾正環境違法行為,還是附帶有經濟賠償等。要做到有的放矢,妥善處置各項事務。
快,就是處理速度要快,結果反饋要快。對反映的問題和信訪積壓件,要盡快解決到位,因情況復雜一時解決不了的,做好充分解釋工作,安撫情緒激化群眾,對承諾處置期限的信訪案件,必須給予兌現。問題處理結束后,應盡可能向信訪人和被投訴對象反饋意見,如處理問題事實、處理問題的法律依據等。對處置不滿意的,研究制定限期解決方案。對沒有異議的結案,認真做好回訪工作,防止同樣問題再次發生。
環境信訪工作應不斷與時俱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現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要跟隨時代的進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革環境信訪工作的模式,以建設服務型政府機關為先導,將其向服務、答復、調處、監管為一體的環境保護機構轉型。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縣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