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劃 大治理 “三條紅線”約束水資源管理
時間:2014-03-27 09:40:29 作者: 來源:經濟導報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臨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生態大市,也是水利大市。2012年12月,山東省政府正式命名臨沂市為山東省首個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2013年7月,臨沂市又被水利部列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目前,臨沂市已經吹響了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的號角,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臨沂市先后聘請7名國內城市規劃界著名專家為該市城市規劃顧問,對該市城市規劃進行長期指導,確定了“一河五片、組團發展、北上東進、南強西優”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和“商城、水城、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發展戰略。
根據研究成果,邀請英、美、澳、新加坡等國內外知名城市規劃設計單位,分別編制了臨沂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沂濱河工程規劃、臨沂沂河兩岸濱河綠地系統規劃等近百項大型城市規劃設計,編制了近千項近期建設、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等,進一步優化了城市布局,大張旗鼓地拉開了區域中心城市框架,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超前的規劃服務。
臨沂城盡管有8條河流穿城而過,但均為季節性河流,汛期河水暴漲暴落,給城市防洪帶來很大壓力;非汛期上游來水極少,甚至難以維持必要的生態基流。為此,臨沂市先后編制了臨沂市城市防洪規劃、臨沂市水網建設規劃、臨沂市重點河道治理建設規劃等,全面加強了城區河道綜合治理。
優先保障防洪安全。從2003年開始,按照路堤結合的原則,沿沂河、祊 河兩岸共建設了長330公里的濱河防洪工程,構成了臨沂城的防洪屏障和交通主干線。有序推進了涑河、柳青河等治理工程,使臨沂城防洪能力提高到了50年一遇。按照雨洪水資源化利用的思路,先后在中心城區段河道建成了27座攔河閘壩,回水長度88.5公里,面積48.5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1.62億立方米,水面面積已占建城區面積的39.7%。
岸堤水庫是臨沂城區水源地,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岸堤水庫水源地保護工作。臨沂市政府編制了《臨沂城飲用水水源地岸堤水庫保護規劃》,并于2012年開展了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目前正有序開展。
臨沂市積極開展生物凈水工程。每一座污水處理廠下游都配套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在沂河等河道干支流建設和修復濕地21處,有效提升改善了水質。目前,城區8條河流全部實現了“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魚”。
臨沂市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堅持生態治河理念,對城區河道按照“生態性、景觀性、自然性和多樣性”的原則,堅持“水、岸、灘、路、堤、景”一體推進的思路,著力打造獨具匠心的濱水景觀。
在確保河道岸線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保持原來河道岸線的自然走向,避免大的人工裁彎取直,同時對河道岸線的原生曲線進行重建。打造濱水景觀帶。充分利用河道兩岸灘地,將沿河灘地打造成濱水景觀長廊。其中,沿沂河內灘建設了鳳凰、沂蒙精神、豐收等9處廣場和銀杏園、月季園等18個園區及36處景點,濱河水利風景區是水利部首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之一。
按照自然、多樣、安全、親水、景觀的要求,沿河岸規劃建設了一批親水設施。依托沂河城區大水面,建成了總面積69.3萬平方米,全長5公里的陽光沙灘。目前,臨沂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44.9%、3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6平方米,極大地提升了臨沂市的商業投資和城市人居環境。
臨沂市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按照“優水優用、中水回用、分質供水、高效利用”的原則,對上游水庫、河道來水,城市中水、下游濕地出水實行了統籌調配。
首先實施岸堤水庫引水工程,保證城市供水。先后規劃實施了臨沂城兩期引水工程,從岸堤水庫全程通過管道供水,日供水能力38萬噸,不僅滿足了中心城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而且輻射到有關縣區,受益人口達140萬人,中心城區供水保證率達95%以上。
嚴格實施水資源總量控制。制定了水資源中長期供水計劃和配置方案、水資源統一調度方案。大力抓好節水工藝和設備推廣,加大節水改造力度,全面貫徹節水“三同時”制度,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加強城市中水回用。大力推行工業企業再生水回用工程,在企業穩定達到山東省地方排放標準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大力實施廢水深度處理和再生水回用,節約保護水資源。目前,全市工業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率已達30%以上。在市區南部,依托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每年攔蓄利用污水處理廠排放的中水3500萬立方米,為沿線20多萬畝農田灌溉提供了補充水源。
為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臨沂市水利部門將具體采取哪些措施?該市水利局局長申作信說,為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臨沂市將繼續推進中心城區防洪工程建設,建設改造一批城市排水管道、泵站、涵洞。爭取在試點期內完成國家規劃內中小河流治理和4座大型水庫、40座大中型攔河水閘、1051座病險塘壩的除險加固建設。
強化水資源管理,持續提高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建議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約束,全面提高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等管理制度的實施率,大力加強工業領域節水技改和廢水再生循環利用,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及各縣城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和生活用水節水器具普及推廣。試點期末,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3,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低于15%,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70%,污水處理回用率達到20%。
臨沂市將對中心城區水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整體提升,加強水生態系統修復、截污減排、水文化保護等工作。推進沂河、祊 河等河流河岸生態化,繼續搞好生態濕地公園建設。加大截污減排力度,完善雨污分流系統,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徹底改觀穿城河流水體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