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節水的推廣,實現了“多贏”的效果

時間:2014-03-21 09:55:05 作者:  來源:新疆經濟報

新疆水資源利用的主要問題是用水量大而效益不高,農業用水長期占新疆總用水量的95%以上,農業糧經草結構失衡,高耗水作物比重較大,經濟結構還屬于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的傳統農業社會。因此,著力開展結構性調整,使之由農業社會逐步轉型為新型工業化社會,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減少或抑制對水資源的需求,降低農業用水量和用水比例,是促進新疆水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的關鍵所在。 一場正在發生的“用水革命”

新疆干旱少雨、蒸發強烈,“綠洲經濟、灌溉農業”特點明顯。轄區水資源總量832億立方米,現狀用水量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占95%,1萬元GDP用水量984立方米,每立方米水的GDP產出量僅有10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3%。資源型缺水與利用效率低、結構不合理與用水效率低并存,嚴重影響了新疆的“兩個可持續”和“五化”建設。

農業節水,是盤活新疆水資源的第一要務。多年來,新疆不斷加快農業節水技術的科研開發和消化利用,在棉花栽培技術探索中找準了膜下滴灌這一適用技術,并擴展到了多種作物上!澳は碌喂唷笔菍⒌啬ぴ耘嗉夹g與滴灌技術有機結合,即在滴灌帶或滴灌毛管上覆蓋一層地膜,變澆灌為滴灌,被農民形象地比喻為“打點滴”。通過“九五”試點、“十五”推廣和“十一五”規;ㄔO,到2011年全區以膜下滴灌為主的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接近2900萬畝,居全國之首。在國民經濟各行業用水量增加的情況下,農業灌溉用水量實現了負增長,高效節水也實現了從一家一戶一小條向規;、集約化轉變,從單純的地下水灌溉向地表水自壓灌溉轉變,從常規節水向以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轉變,從單純的高效節水向灌區(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轉變。

農業節水的推廣,實現了“多贏”的效果。它不僅實現了農業節水、節本、增地、增產,還呈現出應用水平加快提升、推廣面積快速擴大、研發能力不斷增強、高效用水逐步顯現、職業農民正在形成、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的良好發展態勢。節水、增產的技術效益使新疆成為世界滴灌面積推廣最大的地區之一,并被列為全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

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使人們跳出了傳統的節水概念,農民增產增收、降低勞動強度、發家致富成為使用滴灌技術的主要動力,這就為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滴灌技術創造了巨大原動力。伴隨著膜下滴灌技術在新疆墾區的運用,以往的農渠、田埂已經被一馬平川的田野覆蓋,傳統的種植方式、灌溉方式被徹底顛覆。資料顯示,新疆目前的農田灌溉面積約為6000萬畝,一年耗用灌溉水資源總量442億立方米,而真正灌溉中有效使用為210億立方米。如果新疆全部建成綠洲現代節水灌溉系統工程,可節水280億立方米。

農業節水的“用水革命”,衍生出農業方面的多種變革,沖擊改變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觀念。創新發明膜下滴灌節水技術的新疆天業(600075,股吧)集團,把這項“貴族農業”,變成了中國農民都用得起的大產業。膜下滴灌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至今,在生產設備國產化、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系統核心技術創新上,掀起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工業革命”,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節水工業”產業體系。與此同時,新疆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把“工業節水”作為核心環節,推動工業企業改進技術、改造流程!笆濉逼陂g,新疆更是將工業節水列入戰略規劃,依托國內外的各類科技資源,采取科技計劃項目傾斜、研發基地建設、服務體系搭建、疆內外合作、產學研合作、技術轉移轉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措施,加快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全面提高優勢特色產業的工業節水技術、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和資源化技術水平。

水資源消耗降下去,產業效益高起來——一場高效節水、高效用水的“用水革命”,已經發生在新疆大地上。而且,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這場“用水革命”的進程中,新疆將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五化同步”之路,找到自己破解“水問題”、擺脫“水危機”的最終出路。

豐富的煤炭資源讓三塘湖名聲大振,水 資源匱乏卻令三塘湖有煤難采,美夢難圓。三塘湖煤田是新疆“358”項目的重點煤炭勘探區和“西煤東運”、“疆電外送”的煤炭工業基地。據有關專家介紹,煤炭資源的開采和工業基地的建設離不開水資源的保障,尤其是干旱缺水的東疆三塘湖地區,能采多少煤,取決于能找多少水。此外,地下水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水質優劣均不容易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尤其在季節更替時,當地表水斷流、結冰后,地下水依然可以照常供應,保證用水安全和可持續性。

2012年12月,經過近30個月的不間斷工作,新疆地礦局水文地質工作者在三塘湖煤田評價獲取了地下水資源允許開采量1000萬立方米/年,這將為加速發展中的三塘湖煤炭基地提供源源不斷的用水保障。按照1立方米水開采4噸煤的數值計算,1000萬立方米/年的地下水能夠保證每年4000萬噸煤的產量。

缺水地區生態脆弱敏感,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是其解決環境污染、突破資源約束的有效途徑。

新疆天業集團公司從點滴入手節水增效,使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實現了節水和增效的雙贏。

新疆天業自備電廠通過內部水循環裝置,水的利用率比以前提高了4倍。由于注重水的循環利用,一次水用量大大減少,循環水用量達到2萬立方米/小時。排水量由500立方米/小時降至100立方米/小時,減少排放400立方米/小時,年減少水排放250萬立方米。

新疆天業20萬噸聚氯乙烯投產后,天業的思路也從點滴節水轉向了大宗節水。在天業化工園區,片堿、燒堿、鹽酸、聚氯乙烯、乙炔等各個需水量大的生產單元全部配備了循環水處理系統。以天業集團26萬噸的聚氯乙烯裝置為例,工業廢水通過過濾被重新回收利用,一年節省水資源250萬立方米。聚氯乙烯合成階段產生的氯乙烯、乙炔、鹽酸等各種廢液、廢氣進行再利用,通過組合吸收、解析、變壓吸附等一系列技術處理,變成原料重新返回生產系統,一年就可新增2.5噸聚氯乙烯樹脂,實現利潤3000多萬元。

新疆欲通過“升級”節水科技破工業缺水的“魔咒”。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張小雷說,我區在采油、石化、煤化、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對節水技術、廢水處理技術、資源化利用技術有著迫切需求,特別是在煤化工、選礦領域,以及棉漿粕和番茄加工、甜菜制糖、淀粉加工、果品加工、油脂生產等傳統行業迫切需要發展先進實用的水處理技術。

他說,“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重點是:重點產業的節水技術,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裝置,采油廢水處理及回注技術,高含鹽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工業循環水高效低耗過濾技術及設備,高效水處理藥劑的研制,新型復合型絮凝劑濃度、高色度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生產過程工業冷卻水重復利用技術,重要行業工業廢水處理集成技術、深度處理回用集成技術等。 “高效節水”引發“農業革命” 本報記者張雷

從2008年起,新疆制定并實施了高效節水財政直補和貼息扶持政策。

在天山南北,一場以節水、高效用水為特點的“用水革命”洪波涌起。

作為一個農民管水員,新疆沙灣縣金溝河鎮興奮村的張小平(博客,微博),經歷了澆水從“扛鐵鍬”、“扳閥門”到“點鼠標”的變遷。

沙灣縣有耕地面積138萬畝,計劃在“十二五”內實施滴灌面積達到120萬畝,基本實現全覆蓋。沙灣縣節水灌溉從最初的噴灌到2002年、2003年的“小白龍”(低壓微管節水灌溉系統),再到現在的低壓滴灌,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技術,并得到農民的高度認同,滴灌技術實施對象也從平原向山區地塊擴大;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2009年又在金溝河鎮興奮村發展出2200畝的利用微機和手機控制的自動化滴灌項目!拔覀冊诩依锇l個短信就能把地澆了!”這樣的“新體驗”,不僅讓興奮村的村民“很興奮”,也增加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

新技術應用,很快引發各地仿效。2012年,吉木乃縣投入資金80萬元,在吉木乃鎮夏爾合特灌區實施了2000畝的自動化滴灌示范田。通過兩個月的運行,節約用水7萬立方米,并有效降低勞動成本15%,給項目區帶來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3年,昌吉州瑪納斯縣對灌區內二輪土地承包外耕地執行計劃外供水價格,即實行現行農業灌溉用水水價0.079元/立方米的兩倍。此項舉措,發揮了在市場調整價格過程中的杠桿作用,同時,也發揮了水價對節水的調節作用,使農民節水意識明顯增強,有效遏制了開墾荒地現象。2013年,瑪納斯河灌區在農業灌溉用水量比上年度減少2670萬立方米的情況下,灌溉畝次增加11.48萬畝次,灌溉定額降低43立方米/畝,節約用水2820萬立方米,極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吐魯番的瓜香、葡萄甜,但是缺水的困擾也越來越嚴重。

2010年,吐魯番地區被確定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地區。他們把農業節水作為盤活水資源的“第一抓手”,在加快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快推進以高效節水為主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通過大力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大中型灌區改造、現代農業發展等工程建設,3年累計建成高效節水面積33萬余畝。一邊推廣高效節水,一邊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3年累計建成規;藴驶O施農業大棚4.3萬座,剛性減少灌溉面積8.6萬畝,實現了農業節水增收增效,為吐魯番地區捉襟見肘的工業用水開辟了“新水源”。

在哈密地區,在南疆各地州,在高效節水技術的帶動下,一場新“農業革命”悄然發生:高效節水灌溉作物已由單一的棉花,逐步向棉花、加工番茄、加工辣椒、打瓜、哈密瓜等大宗高效經濟作物全覆蓋。

到2013年上半年,新疆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突破233萬公頃,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集中區。2013年年底,新疆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突破250萬公頃。新疆大力推廣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后,農業用水每公頃減少灌溉水量1500立方米以上,糧食作物平均每公頃增產750公斤,棉花等經濟作物平均每公頃增收約10000元,設施農業平均每公頃增收22500元。

對新疆這樣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新型城鎮化加速的區域來說,推進城市高效節水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新疆大學本部在2008年—2009年間,在教學區、學生宿舍區、公共衛生間等地安裝了槽式紅外線智能水系統、紅外感應電動球閥供水器具等先進節水設施,使日用水量從800立方米減少到120立方米,節水率達85%。”3月14日,新疆大學本部水電中心部門經理嚴曉東說起幾年來該校節水工作取得的成績,滿臉自豪。

算一算學校節水的“經濟賬”,嚴曉東更是心花怒放:“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新疆大學本部的12幢教學樓、18幢宿舍樓都安裝了高效自動節水器等先進節水設施,這些設施每年竟然能節約38%的用水量,節約水費達40萬元。此外,學校還采用了中水回用技術,把經過凈化處理的水用于灌溉、綠化等,更是節省了不少資金……”

自治區人民醫院也是“用水大戶”,也是城市節水的先行者。該院在餐廳、衛生間、洗滌間使用國家規定節水裝置以來,綜合節水率高達50%,年節水量達10萬—20萬立方米……

這些單位的“節水賬單”,僅僅是烏魯木齊市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進程中的一個縮影!靶陆嗣駝、烏蘇啤酒廠車間等,都使用了高科技節水裝置!3月14日,烏魯木齊市計劃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李衛東告訴記者。

據介紹,截至2012年年底,烏魯木齊市已有415家單位達到區(縣)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標準,52家達到市級標準,32家企業(單位)被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自治區發改委授予“自治區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稱號。“2013年,我們還組織了50家單位、小區、企業、學校開展創建工作。今年,我們爭取再進一步擴大創建活動的范圍、為首府城市發展再添一把力!泵鎸Τ鞘泄澦呀浫〉玫某煽兒蛷V闊前景,李衛東信心十足。

目前全國共有64個城市被評為國家“節水型城市”,烏魯木齊市榜上有名。2012年印發的《關于深入開展自治區城市節約用水暨創建節水型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自治區節水型城市創建相關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經濟社會總用水量控制在11億立方米左右,全區城鎮生活用水量控制在每人每天180升,城市管網漏失率達到15%左右,節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20%左右,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部使用節水器具。

據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建處處長徐曉燕介紹,我區從2005年推進節水工作、創建節水型城市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照以上目標,我區推進城市節水工作還只能說是“成效初顯”,雖然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伊寧市等地都在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但離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未來任重道遠。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