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新標準發布 企業與口岸應提早應對!
時間:2014-02-25 10:29:11 作者: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由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0486-2013),將于2014年3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對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排放限值、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等作出明確規定,是我國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史上最嚴厲標準,對于我國加強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制革及毛皮加工行業執行1996年發布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與之相比,《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對行業的考慮更加全面,如明確了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廢水中的各項污染物;按污水排放去向設置了三級排放限值;設置了總氮控制指標;增加了氯離子控制指標;完善了最高允許排放水量指標。
皮革行業應及早做好皮革行業新標準實施前的準備,避免或降低供應鏈的合規性風險。企業應采取全過程控制的措施預防和削減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降低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的污染問題,制造性企業不僅要從污染治理的末端考慮如何保證廢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達標,例如通過升級廢水治理設施、分類處理含鉻廢水和含硫廢水等,更重要的是,從產品生命周期的整個過程考慮,如何才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采取全過程控制的預防措施,包括采用高吸收鞣制劑和少鉻鞣制、降低鞣制過程中鹽的用量、減少含鉻污泥產生等清潔生產方法。
新標準不僅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步伐,“倒逼”行業加速轉型升級,也會對進口毛皮產生影響。由于對氯離子加以限制,會限制企業大規模使用進口鹽漬皮的數量,而從生皮到藍濕皮是皮革加工工藝中污染最嚴重的環節,直接進口藍濕皮的節能環保效果顯而易見,因此藍濕皮進口量會大量增加,甚至用更下游的成品胚皮代替藍濕皮進口。進口產品結構調整也是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積極面對的課題。
嘉興制革工業在全國起步早,規模最大,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浙江嘉興檢驗檢疫局立足崗位職能,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各項工作,在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監管過程中,一手抓檢疫,一手抓環保,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生態文明答卷。利用檢疫審批權,支持資源引進,同時盡可能地減少污染,有效化解環保與資源之間的矛盾,成為嘉興局干部職工深入思考的一道辯證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嘉興局鼓勵引導企業打造成新型節能、清潔型企業。近年來浙江局對癥下藥,對進境動物皮張定點加工企業實行差別化管理和分類管理。允許污水處理、環保設施投入力度大的企業正常進口動物皮張;反之則加大監管力度,倒逼企業實施產能整改。要求定點企業對老舊的廠區進行改建,優化廠區布局,使用鉻液回收等先進技術,提高和改善污水處理能力,以實現清潔化生產和節能減排。為解決資源引進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將生態文明與檢驗檢疫工作結合起來,浙江局積極引導企業調整進口產品種類,要求企業少進生皮,多進藍濕皮或者浸酸皮,將重污染的生產環節拒之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