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危機,長江調水和海水淡化均存隱憂
時間:2014-02-21 10:19:05 作者: 來源:經濟學人
在即將到來的幾個月中,長江水會通過管道和運河輸向北方。但這樣的舉措仍難滿足巨大的需求。中國政府正試圖淡化海水解決缺水問題,但此做法也存隱憂。
在2013年中旬,東線作為三個水資源調度的項目(西線、中線和東線)之一,將把長江水引向北方,其總長超過1100千米,途經山東、安徽和江蘇。目的是部分解決天津地區的缺水(該地區人均占有水資源少于全國水資源的7%)。
但是該線的工程建設卻延遲了幾年。針對這個現狀,官方表示,天津要等到2014年中線完成建設后才能加入。
即使該線建成,水流以10億立方米流向天津,仍舊不能滿足用水需求。據新華社報道,天津每年還額外需要6億立方米的水量。
鑒于調水計劃中的種種缺陷、花費(目前已花了340億美元),中國政府將目光投向了海水淡化。
據報道,天津北疆發電廠海水淡化項目是政府在多個港口城市設立的有關項目之一,提供資金支持的是中國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2009年起北疆電廠開始發電,2010年,成為了中國首家大范圍提供淡化海水的供應方。該淡化設備價值41億美元。
相對于從中國北方不斷減少的水層中取水,海水淡化無疑能夠緩解缺水的問題。但是,淡化海水的過程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其一,淡化一立方米海水需要花費人民幣8元,比一立方米家庭水費高出60%。而將長江水引向天津,每立方米水將花費10元。因此提供淡化海水只比管道調水花費略微少一點點。
其二,淡化海水會消耗巨大的能源,在中國,這種能源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煤炭,無疑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
其三,將南方的水引向北方可能會給南方土地本身帶來干旱。
另外,這篇評論還指出,中國的海水淡化技術起步晚;自主技術開發十分薄弱。正如天津北疆發電廠海水淡化項目使用的是以色列的設備。
對此,中國官方表示,中國自己的技術將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達到國際標準。中國政府2012年曾表示,2015年中國將完成每日260萬立方米的海水淡化。而目前該數據或小于1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