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飲用水信任危機 飲用水問題不容樂觀
時間:2014-01-20 09:52:22 作者: 來源:人民網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飲用水源,供水環節受到二次污染,我國飲用水安全問題不容樂觀。請關注——如何應對飲用水信任危機?
前段時間杭州自來水異味的“元兇”已被查明。其中水樣經過多輪專家綜合論證,基本認定引起異味的主要物質是鄰叔丁基苯酚,目前10家涉及該類物質的企業已被采取停產停排等控制性措施,自來水水質已持續穩定回復正常。
近些年,我國各地頻頻發生水污染事件,除了自然環境問題,許多都與人為因素相關。前不久,在倚蘭市場推介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水質安全監測室主任鄂學禮教授指出,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普遍優于農村供水,特別是大中城市供水水質都比較好。而農村供水廠由于受到水源、供水、管理等條件制約,供水水質相對較低。我國水的問題依然形勢嚴峻。
我國飲用水問題不容樂觀。鄂學禮介紹到,我國部分地區的飲用水中有濃度很高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其中包括一些內分泌干擾物,以強致癌物甲基丁基醚為代表。由于對抗生素的濫用,人體內抗生素大量積累的同時,環境中抗生素的濃度也大大增加。在美國,4100萬人口受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威脅。無論在美國、歐洲還是中國,男性精液中的精子濃度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直線下降。一些生物異象,如三只腿的青蛙,在美國和中國也已經陸續出現。
除了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之外,我國水污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過量。鄂學禮援引國際合作委員會農業組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國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農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氣體形態逸失到大氣中或從排水溝渠流失到水體環境中,造成巨大危害。這些累積在飲用水源里,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和農藥,對至少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健康構成威脅。同時引起湖泊、河流的富營養化,水藻瘋長,魚類等水生動物因缺氧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引發赤潮。
鄂學禮提到,我國水環境污染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消費加大和不斷擴張的城市化。要從多方面入手治理水污染。
除了水源污染外,自來水的安全問題還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供水環節中,即二次污染。鄂學禮通過一張供水流程圖展示到,自來水從水源地經過了沉淀、混凝、消毒、過濾等等一系列的工藝處理,但因消毒及殺菌的需要,也在水中加入若干比例的氯,這樣可對水中的細菌做一定的殺菌,以及降低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受細菌污染的機會。但余氯嚴重影響水的口感和氣味。若是水中的余氯不足,又不能保證自來水的質量。鄂學禮說,消毒副產物雖然對人體有一定副作用,但是喝經過加氯消毒的水要比喝未經處理的水危害小。
人類每天攝入身體的水大約有2500毫升左右,排出的水也有2500毫升左右,每天都在循環。鄂學禮認為,需要對飲用水的水質設定標準。飲水安全的評判標準是保障飲用者飲水安全的基本技術文件,是強制性的國家標準,也就是說全部的技術內容都為強制性。強制性標準一經頒布,就必須貫徹執行,對造成惡劣后果和重大損失的單位和個人,都應受到經濟制裁或承擔法律責任。
我國現行的相關文件是《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標準出臺以后,總體說來引導了全民的飲水安全意識。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的供水系統和參與水安全的各個部門的技術進步,促進了監管。但是,對于強制性執行的標準,目前來看做的并不好。目前并沒有對未達到該標準的單位、部門以法律制裁。因此,對于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實施力度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與此同時,新標準下的供水安全問題也頻頻遭到民眾的質疑聲。鄂學禮列舉說,盡管官方宣布龍頭水達標,但民眾仍不以為然。2011年廣州自來水公司稱其水質達到歐美標準遭到質疑;2011年網民關于水質的投票中,93%的參與者認為,我國水環境污染問題很嚴重。2013年水污染的社會熱點更是有發酵趨勢。2013年媒體調查顯示71.8%的受訪者感覺正受到水污染的威脅。
面對自來水的信任危機,水質較差地區的人們如何能夠飲用到安全的水呢?鄂教授指出,自來水的信任危機降低了民眾的生活質量,但卻催生了活躍的水市場。
市面上,商品水和水質處理器比比皆是,競爭激烈。鄂學禮介紹到,在深圳,瓶裝水的消費量是150萬瓶每天,桶裝水40萬桶每天,家庭桶裝水的入戶率達到了60%,單位的入戶率則達到了95%。水質處理器在市場上也非常受歡迎,出現了超濾水機、反滲透水機、電解水機、軟化水機等不同的品種。水市場產品的出現說明人們在飲水問題上,不僅追求的是相對安全,而且是絕對安全。
水產品市場增長勢頭穩健,2012年就增長了20%—30%。城市市場相對穩定,農村市場正在擴大,品牌戰略初見成效。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上,水市場的擴張有向三四線城市進軍,向農村市場進軍的趨勢。
從國家政策來看,對社會產品的支持力度也是不斷增大的。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國家安全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取消下放了10項職責,下放的職責中包括涉水產品,將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化學物質生產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審批職責下放省級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
鄂學禮認為,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從長期看來,當然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形成合力,從水源上、輸送上各個環節形成合力,治理水污染。從短期、家庭看來,從水市場上選購一些商品水和水質處理器則是比較好的應對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