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南水北調 構建中華大地新“水網”

時間:2014-01-02 10:41:27 作者:  來源:人民網

在中國水資源分布圖上,這樣兩個不等式令人糾結: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量占到全國河川徑流80%以上;而在黃淮海流域,水資源量只有全國的1/14。

缺水!干旱!北方大地遍布對水的期盼。

南水北調,這一優化中國水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工程,經過50載勘測、論證,終于在2002年12月27日付諸實施。11年攻堅克難,南水北調工程傳來捷報:12月10日,東線一期工程如期完成首次通水;12月25日中線干線主體工程完工,為2014年汛后通水打下堅實基礎。

南水北調,這一跨越半個世紀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

一條優化中國水資源配置的生命線:

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1.1億多人直接受益,每年增加經濟效益560億元

北方到底有多缺水?

北京缺水!人均水資源量僅100立方米,比沙漠之國以色列還少一半;天津缺水!人均水資源不足全國平均的1/17,遠遠低于世界缺水警戒線……節水,挖潛,還是缺水。據測算,到2030年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主要城市缺水達128億立方米。

解決北方資源性嚴重缺水,必須實施跨流域調水。按照總體規劃,南水北調工程將通過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建起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新水網。

“南水北調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鄂竟平說,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可使1.1億人直接受益,每年增加經濟效益560億元。

據介紹,東線一期工程從長江下游抽水,多年平均調水88億立方米,供水范圍涉及江蘇、安徽、山東的21個地級市和71個縣市區。與原有江水北調比,年凈增供水量36億立方米,將給沿線城市及工業增加供水量22.34億立方米,農業灌溉面積增加3025萬畝。據測算,東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效益109.5億元。

中線工程一期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主要面向北京、天津在內的19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市供水,多年平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可使受水區城市生活供水保證率達95%以上,工業供水保證率達90%以上。

如此調水對長江有沒有影響?江蘇省水源公司副總經理馮旭松分析:“東線抽引水量500立方米/秒,而長江來水多年均值達到了1萬多立方米/秒,調水不足以影響水位水量環境!

中線調水有保障嗎?長江水利委員會數據表明:漢江流域地表水資源總量566億立方米,中線一期調水95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調水需求。

汩汩清水滋潤北方大地,一條調水線就是一條生命線!

在東線,2011年大旱,江蘇段利用已建工程開足馬力,從江都到蘇北旱區,400多公里,抗旱調水53億立方米,水量超過一個洪澤湖,每畝灌溉成本降低10元。在濟平干渠,通過水資源調度,讓曾經臟亂差的小清河碧波重現,河邊的居民韓文強說,“小黑河重新變成小清河,多虧了南水北調”。

在中線,率先通水的京石段工程累計向北京應急調水1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技術人員郭芳介紹:“高峰時段日供水量占到城區自來水總量的60%!

一條詮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線:

東線COD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中線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Ⅱ類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澳纤闭{會不會成污水北調?”這樣的質疑聲不斷。

治污到底有多難?東線的南四湖最具代表性。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介紹,入湖大小河流53條,上世紀90年代,大多入湖河流水質嚴重超標,有的甚至超標180倍。要讓魚蝦絕跡的“死湖”變成清水走廊,這在世界治污史上沒有先例,被稱為“流域治污第一難”。

鄂竟平說,南水北調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千里“綠色長廊”。

在東線,“確保水質達Ⅲ類”——這一硬指標考驗著沿線各地的智慧與決心。絕不讓污水進入調水干線,江蘇融節水、治污、生態保護為一體,重拳減排,“十一五”以來,累計關停沿線化工企業800多家。山東提出“治—用—!崩砟,系統推進流域治污,在全國率先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性標準,取消行業污染排放“特權”。

東線治污逐步由工程治理向綜合治理轉變:給污水找“出路”,調水沿線實現了一個縣至少一座污水處理廠、一座垃圾處理廠;創新生態補償機制,自2010年起,江蘇在調水沿線實施區域補償;創新生態治理,山東在南四湖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湖,濕地面積達到15萬畝。

在中線,為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國家安排投資70億元,實施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從2008年開始,中央將水源區各縣納入中央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丹江口庫區十堰市,一次關閉134家黃姜加工企業,引進新項目提高了環保門檻;南陽市關閉了800多家污染企業,COD排放量減少75%以上。

十年治污,成效明顯。最新監測顯示,東線沿線河流COD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自2012年11月以來,36個控制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標準。中線丹江口水庫水質繼續保持在Ⅱ類。微山縣留莊鎮農民劉傳平說,現在水清了,草綠了,對水質敏感的小銀魚、毛刀魚又出現了。

南水北調不僅調來水,更“調”來生態文明的理念:

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漸成自覺。老工業基地徐州,加快轉方式,162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產業結構由重變輕;山東調水沿線的草漿造紙企業減少65%,但紙產量卻是原來的3.5倍,利稅是原來的4倍!皷|線治污非但沒有限制發展,反而推動了轉方式、調結構,實現了更高層次發展!痹S多地方負責人說。

庫區周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陜西白河縣實行退耕還林以后,一萬多名群眾從高山上搬到河邊,從以前單純種糧轉變為現在的“桑、煙、菜、藥”并舉,村民邵義明說:“如今兩口雨水窖完全能滿足灌溉用水,收入差不多翻了一番!

十年治污攻堅,南水北調成了流域治污的樣本,為國家重點工程踐行生態文明提供了借鑒。

一條惠及沿線經濟民生的幸福線:

34.5萬移民實現平安搬遷。打造僅次于長江的“黃金水道”

一幢幢新樓粉墻黛瓦,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這是湖北省鄖縣南水北調移民的新家園——團風縣黃湖新區!白〉谋冗^去強多了!59歲的鄖縣安陽鎮余咀村農民張玉本說,搬出土坯房,住進新樓房,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事。

短短兩年,搬遷安置34.5萬移民,時間之短、強度之高前所未有。為了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南水北調堅持開發性移民方針,政策公開透明,服務細致入微,34.5萬移民實現了平安搬遷、順利搬遷、和諧搬遷,逐步融入了當地,過上安居樂業新生活。

千里調水效益幾何?

在社會效益方面,東、中線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縣級以上城市達253個,將使700萬人告別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歷史。中線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可將漢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由原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除下游70余萬人的洪水威脅。

在經濟效益方面,工程在建設期間,每年可拉動全國經濟增長0.2—0.3個百分點,每年新增就業人口50萬—60萬人。

在生態效益方面,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原來被長期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將逐步得到退還,城市超采的36億立方米地下水將被逐步替代,北方地下水嚴重超采局面將逐步遏制。

在航運方面,東線一期工程通過河道的整治,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青春。京杭運河濟寧段主航道由4級標準提高到3級標準,江都至南四湖段達到2級航道。黃河以南從東平湖至長江將實現全線通航,1000—2000噸級船舶可暢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新增運力相當于新建一條水上“京滬鐵路”,成為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運河沿線城市人居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斑\河之都”淮安市于2012年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成為全國第一個按新指標體系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的地級市。原來以臟亂差聞名的“煤都”徐州,正打造宜人居住的綠色之城。山東濟寧市在南四湖通過退耕還濕、退漁還湖,濕地面積達15萬畝,微山湖已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濕地公園。

十余年攻堅,南水北調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站在新起點,南水北調人不停歇、不懈怠,確保東線水質長期穩定達標,確保中線2014年汛后通水,追求鑄就“一流工程”目標沒有止境!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