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讓水鄉成為東莞高水平崛起的新名片
時間:2013-12-26 09:50:07 作者: 來源:南方日報
東莞市貫徹落實《廣東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下文簡稱“總規”)動員大會召開?傄幪岢,水鄉經濟區定位為國家水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的特色區域、珠江口東岸產業優化發展先導區和穗莞戰略合作重要平臺,并明確5年后,水鄉經濟區GDP將比2012年翻一番,超過1400億元,到2030年達到5200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新東莞”。
不僅如此,市委書記徐建華還表示,“東莞的水鄉片區應該發展成為全國的品牌,現在一說水鄉,國際品牌是威尼斯塞納河,國內有周莊,東莞的水鄉片應該朝全國品牌發展,以后一說中國的水鄉在哪,就要想到東莞,甚至要成為一條廣東旅游團中的精品線路。”
也就是說,東莞水鄉經濟區的發展不僅著眼于GDP,更是站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高度上,對“中國水鄉樣板夢”的追逐。毫無疑問,從被寄予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的厚望,到如今發展戰略走向省級甚至國家級平臺,水鄉經濟區從創想、規劃到實施,整合了有關區域發展的多種創新思維,這種城市智慧的提煉對于今后東莞發展頗有借鑒意義。
東莞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進一步凸顯。特別是水鄉地區,過去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目前不但經濟滯后于其他地區,民生較為薄弱,而且污染也很嚴重。因此,從2011年底首次提出“統籌水鄉片發展”,水鄉經濟區就成為了東莞加快轉型發展的“興奮點”,也成了新設想、新思維、新戰略的試驗地。
在此期間,東莞決策層對水鄉的發展提供了諸多突破性的想法。去年5月,市委書記徐建華就提出了“同類型區域經濟一體化”,而水鄉片正是其思路付諸實踐的地方。在統籌發展中引入“主體功能區”概念,通過明確水鄉片的主體功能和區內各鎮的發展方向,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按照經濟區劃來謀劃發展,引導各鎮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和一體化發展。這種新思路,伴隨區域間政府職能進一步融合,為引入新的制度設計提供了空間。
總規還提出,遵循東莞水鄉特色空間結構,實施“三減三增”的建設用地調整措施,使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223平方公里以內。所謂“三增三減”是減少工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和面積,提高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道路和交通設施用地與城市公共綠地在城建用地中的比例。“減量規劃”一反過去許多年的發展邏輯,改變以增加建設用地和犧牲自然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在提高用地效益、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以“減量”引領轉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這也成為水鄉片新思維的閃光點之一。
即便在此次總規中,也是亮點紛呈。比如在生態保育上,東莞主動提出要打破行政界線,在環境綜合治理上加強鎮際聯防聯控及流域協同治理,這一點對于從根本上治理好水污染至關重要;比如提到突破鎮域行政界限,跨鎮域整合產業、土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資源,構建統籌協調、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對于告別過去的“諸侯經濟”凸顯決心?梢,政府與投資者攜手前行,正奮力將水鄉片的發展推上市場化的道路。
徐建華表示,東莞將以實施總規為契機,著力把水鄉經濟區打造成為東莞市的重要增長極,使水鄉地區不僅成為東莞的水鄉,而且成為珠三角的水鄉、廣東的水鄉乃至全國的水鄉。可以說,水鄉片發展是東莞在新時期經營城市品牌的重要一役。如何貫徹落實好新思維、好點子,進一步擦亮城市品牌,讓水鄉片成為對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成為東莞高水平崛起的新名片,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