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潘陽湖:“一湖清水”激發生態品牌效應
時間:2013-12-13 10:16:00 作者: 來源:大江網
9月30日,南昌到永修開通公交車,昌九一體化漸行漸近。
11月中旬,江西在全國率先建立市縣科學發展的績效考核體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四周年之際,世人再次將目光集聚在這片土地上。四年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凸顯國家戰略效應,推動了區域發展升級,優化了生態環境、加快了產業轉型,完善了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取得了改革試點成效,向世人演繹了一個關乎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地區樣本。
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5739.2億元,預計全年將突破8000億元,人均GDP有望突破40000元,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在鄱湖戰略的牽引下,全省“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區域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實現龍頭昂起,重中之重是集中力量加快推進昌九一體化!弊鳛榻魇〉谝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江西人民描繪了一幅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的宏偉藍圖。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4年來,江西從此進入高速發展行列,各項經濟不斷取得新進展,正進入“發展升級、龍頭昂起”的關鍵時期。
今年7月,在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衛強調,要推進區域升級,增強經濟發展支撐力。實現“龍頭昂起”,重中之重是集中力量加快推進昌九一體化。10月10日,南昌和九江兩市在6大領域25個合作事項上達成了共識,省政府也于10月30日印發實施《推進昌九一體化工作方案》。
省發改委先后6次赴南昌、九江開展調研,并組織有關部門和市縣到湖南長株潭、廣西北部灣、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上海自貿區等地學習考察。當前正根據專家意見抓緊修改完善,盡快上報省政府。此外,同步推進昌九一體化產業布局規劃編制工作,已形成初稿。
而不久前,省商務廳也組織南昌、九江兩地召開了籌劃設立昌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座談會。我省將充分借鑒國家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經驗和做法,通過申報設立昌九自貿區,推動江西新一輪開放升級。此外,昌九一體化重要戰略支點,便是重點規劃建設南昌先導區、共青先導區。目前,共青先導區已經啟動,南昌先導區(即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已形成征求意見稿。
9月30日,南昌至永修139路公交線路開通,標志著昌九一體化開始走向現實,緊隨而來的將是通信同城化、金融服務同城化等……昌九兩地之間的時空距離正變得越來越近,“龍頭昂起”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5739.2億元,預計全年將突破8000億元,人均GDP有望突破40000元,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南昌、九江兩市分別實現生產總值2328.4億元和1122.6億元,兩市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34.95%。在鄱湖戰略的牽引下,全省“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區域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江西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品牌,鄱陽湖更是我省生態環境優勢的集中體現。
“國家發改委發布我省能耗晴雨表,江西省處國家節能三級綠色預警等級,表明節能降耗形勢總體良好!”
“國家有關部委日前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2012年度考核結果,我省8個水質斷面考核達標率為100%,考核結果為‘好’!”
四年來,循環、生態成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大城市發展的關鍵詞,也正成為撬動發展崛起的新引擎。長期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江西有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資本。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共創建了15個省級生態縣(市、區)、20個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組織104個單位開展了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的38個縣(市、區)開展“綠色植保農藥減量推廣行動”,大力推廣應用生物農藥、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這一項行動,使得鄱陽湖因此每月少“喝”農藥260多噸。
這只是江西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地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的生動縮影。
事實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四年來,江西所取得的遠不止這些。
鄱陽湖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鄱陽湖濕地公園由3個增加到2012年的15個、濕地面積由46937.5公頃增加到2012年的70126.8公頃;區內38個市縣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全省森林覆蓋率由60.05%提高到63.1%;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76.3%提高到80.8%;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家Ⅱ級標準。
順利實施“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長江暨鄱陽湖流域水資源保護工程,今年,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76.3%提高到81.8%,11個設區市空氣環境質量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各地認識統一、行動積極——通過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對受污染嚴重的耕地、荒地、礦區廢棄地進行治理和修復;對因重金屬污染嚴重失去生存條件的村莊進行整體搬遷;對污染較重的村,重點解決好飲水安全、道路改造、住房等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與此同時,以生態城市、綠色鄉村、生態文化為載體的生態文明社會創建工作在江西深入開展。生態城市方面,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加快培育,新增國家森林城市1個、國家園林城市9個,率先啟動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工作,創建省級園林城市45個、生態工業園區20個,各設區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43.27%提高到45.1%……每一個防治措施、每一項生態工程項目,都在不斷為江西發展增添底氣,都在不懈努力呵護“一湖清水”。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看來,江西取得的成績充分證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江西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對于我國其他地方建設生態文明省市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保護生態不是不要發展,而是為了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苯魇】茖W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曾任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戴年華說。
如何實現生態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獲批四年來,江西人正用一個又一個試點積極探索求解。
“鄱湖戰略”提出開展綠色GDP考核試點,2009年在南昌市灣里區率先進行了破題。為了支持灣里區生態保護、引導好發展方向,從2009年起,南昌市對灣里區實施了差異化考核:取消了對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的考核,大幅度降低了經濟增速、財政收入增速等考核要求,同時新增了森林覆蓋率、水源水質等生態環保指標以及生態旅游經濟考核指標等內容,并推出30項措施,從環境治理、生態保護、旅游發展等方面支持其發展轉型。
11月中旬,江西更是在全省推行綠色GDP考核,出臺《2013年度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實施意見》,更加注重發展的均衡、協調、可持續,其創新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按照《江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建立差別化的分類考核體系,建立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考評機制,江西在全國率先建立“綠色”市縣考核體系,不以GDP論英雄。
這只是江西探索推進生態文化建設的一個精彩片段。四年來,各種國家級試點在江西遍地開花:萍鄉市建設國家資源枯竭型轉型城市、貴溪市入選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新余成全國首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示范城市、贛州入選全國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南昌納入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鷹潭銅產業循環經濟基地成功申報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2013年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豐城市打造全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試點基地……
在探索生態立法方面,江西先后頒布實施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制定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自去年5月實施以來,我省通過加大對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成效明顯:鄱陽湖水體總氮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濃度值從1.06mg/L下降到0.82mg/L。湖體水質狀況保持穩定,湖泊水質類別為Ⅲ-Ⅳ類,在平水期和豐水期湖泊水質狀況基本良好,保持在Ⅲ類水質。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在一年時間里,湖區內共審批落戶建設項目93個,全部符合《條例》規定,項目環評執行率100%。
“我省將研究出臺一批環境經濟政策,加快探索建立東江源頭、森林和濕地等各類生態補償機制;探索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相關政策體系、排污權交易平臺;力爭出臺環保專項資金傾斜和信貸支持優先等機制,推進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笔…h保廳廳長鄧興明曾公開表示,下一步,江西還將積極探索環境管理新模式,包括:探索大氣環境質量公眾評判、推進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等。
“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各地區要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苯髫斀洿髮W經濟學院副院長李國民說。
現代農業示范區是有效集聚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
省委、省政府站在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成全國糧食安全的戰略核心區、畜禽水產健康養殖主產區、生態農業示范區、高效經濟作物帶動區、農民收入快速提升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新起點,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帶動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萬載縣現代農業示范區以有機綠色標準為特色,實行訂單農業經營模式,縣域內青葉食品、金源農業、千年食品等12家龍頭企業年總產值達13億元,年創匯5600多萬美元。
南昌縣現代農業示范區堅持錯位發展,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搭建農民進廠、農戶進城平臺,促進土地規;洜I。據了解,該縣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1萬人,流轉土地17.82萬畝。
贛鄱田野的沃土開始褪去傳統農業的烙印,現代農業示范區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江西特點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基本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全省193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含6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5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年總產值、糧食年總產分別占全省農業總產值的10%、全省糧食總產的13%,農業示范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
這只是江西產業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的一個開始。今年以來,江西圍繞構建以生態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生態產業體系,全面推廣“豬—沼—果”等生態農業模式,超常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新增現代農業示范區21個,高效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產值比重接近50%。區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68%和5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由363.9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69.1億元,今年有望突破600億元。循環經濟實現產值3000多億元。金融、商貿、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區內第三產業實現生產總值2038.5億元,占全省第三產業總值的56%。
同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國家戰略效應不斷凸顯,對外開放合作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有10多個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高校等相繼與我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新一輪央企入贛工程共簽約項目137個,總投資2860億元。四年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65.23億美元,占全省的62.4%。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綜合協調處處長彭小平告訴記者,到2015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5000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