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研發“殺泥技術”遠洋輸出到古巴
時間:2013-12-13 10:22:31 作者: 來源:大公網
香港科技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昨日達成合作,于明年向缺水嚴重的古巴輸出科大的創新城市水管理系統,包括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陳光浩率其團隊發明、可減少九成污泥的“殺泥技術”(SANI Process),以降低古巴當地對淡水的需求。
香港作為全球唯一使用海水沖廁的地區,目前仍藉堆填或焚燒有關污泥,既消耗能源又造成污染。海水沖廁與淡水沖廁最大不同之處在于,海水沖廁的污染處理包含海水污水,污泥又是污水處理中最大的難題。應此,陳光浩率其團隊,經過逾十年研究試驗,發明“殺泥技術”(SANI Process)。
他表示,“殺泥技術”利用“繁殖速度較慢、分解速度較快”的“硫酸鹽還原菌”分解及凈化污水,可減低九成污泥量、五成污水處理費用和佔地面積,及三成半溫室氣體排放,還可同步做到減臭、除毒,并期望在未來五年內推廣至全港及內地沿海城市。他又說,古巴缺水嚴重,水價昂貴(每立方米須13-20港元),引用該技術后,估計可節省三成淡水及降低大量成本。
名為“開拓水資源(More Water for All)”的研究項目,由歐盟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投入一千二百萬港元資助,目的是助古巴適應氣候變化及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資助中近七成用于硬件和“殺泥技術”的工程建設。
該項目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的Carlos Lopez Vazquez博士領導,包括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附近的度假酒店(Breezes Jibacoa Hotel)建立海水沖廁系統、利用經處理的污水灌溉和“殺泥技術”處理污水,屆時將大大降低當地對淡水的需求,鼓勵污水處理再利用,以及利用海水作為二級用水。
科大團隊將于2014年首季前往古巴實地視察及完成設計工作,并于2014年下半年開展工程及進行測試至2016年。香港渠務署轄下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工程則將于2014年中竣工并進行“殺泥技術”大型測試,預計平均每天處理1000立方米污水。
專程來港出席儀式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環境工程與水科技學系主任Damir Brdjanovic教授認為,科大研發的“殺泥技術”為全世界沿海城市及島嶼提供了最節能和經濟的節水方法之一。他表示,該技術除了可應用到沖廁系統以外,在農漁業、灌溉等領域亦有可觀的市場和商機。
科大副校長李行偉教授補充,“除了在古巴實施殺泥技術,雙方亦協議合辦一個水資源與環境的研究生課程、設立培訓水務專業人才的教育培訓中心,以及研究可持續水務基礎設施的研究中心”。相關的課程及交流項目預計將于2016年展開,最多可招收50名國際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