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十月天津喝上長江水:我們將迎來哪些利好

時間:2013-12-02 10:09:27 作者:  來源:天津北方網

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部署,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于明年10月份通水。這意味著,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湖北丹江口水庫的優質水源將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奔流北上,流經河南、河北進入天津,市民將能夠暢飲優質甘甜的長江水,半個多世紀的調水夢即將變為現實。

長江水“分兩步”流進天津衛

天津南水北調引江供水體系共包括天津干線工程和市內配套工程兩大部分。其中,天津干線工程為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總干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將南水北調中線水送入本市,由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統一組織實施,本市承擔相關建設任務。市內配套工程由本市根據全市水資源狀況和區域用水需求直接組織實施,對引江水進行調配,輸送到本市各供水企業。

[天津干線工程] 始于河北省已具通水條件

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文波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工程全長155公里,始于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西北,終點位于外環河西側、西青區曹莊花卉市場北側的天津干線出口閘。天津干線工程采用3排地下鋼筋混凝土箱涵輸水,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按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天津干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天津干線投資約85億元。2008年11月17日,天津干線本市境內工程段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基本完工,2013年8月順利通過通水驗收,目前已具備通水條件。

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委會的統一部署,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只將南水北調水送至受水區收水口門,各省市需組織建設相關配套工程,以將南水北調水送至水廠及各用水戶,各省市配套工程應與干線工程同期建成、同步發揮效益。

[市內配套工程] 五大重點項目明年上半年完工

2006年6月,結合城市路網建設,本市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各省市中率先啟動配套工程建設。按照市南水北調辦的統一安排,2014年上半年本市配套工程各關鍵性項目將全部完成,整裝待發,全面做好通水準備。

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總工程師趙考生告訴記者,按照市政府批準的《天津市南水北調中線市內配套工程總體規劃》,本市南水北調中線市內配套工程包括五大重點項目,其中有:

●中心城區供水工程已全面完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該工程將通過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向中心城區的芥園、新開河、凌莊三大水廠輸送南水北調中線原水,實現中心城區引江、引灤雙水源保證。

●爾王莊水庫至津濱水廠供水工程于2011年5月通水運行,該工程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向津濱水廠輸送引灤原水,通水后實現津濱水廠引江、引灤雙水源保證。

●濱海新區供水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要功能是將南水北調中線原水從天津干線末端輸送到津濱水廠。

●濱海新區供水二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5.15億元,占總概算投資的73.8%,計劃于今年年底完成,建成后將延續濱海新區一期工程,將南水北調中線原水輸送到濱海新區受水區。

●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占總概算投資的82%,計劃于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成后可將南水北調中線原水加壓輸送到中心城區的芥園、凌莊、新開河三大水廠,使中心城區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保證,兼顧特殊情況下引黃供水。

其中,濱海新區供水二期工程是向濱海新區輸送引江原水,為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資源保障;西河原水樞紐泵站是提高引江原水水頭壓力,從而把引江原水通過輸水管線配送到芥園、新開河、凌莊三大水廠,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供水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目前,這兩項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結束,征遷工作和施工準備工作全面展開,施工隊伍已進場。

引進來的水,水質怎么樣?

全程隔絕污染

進、出水口水質指標無變化

據了解,南水北調中線一期調水總干渠在河南、河北境內采用全封閉、全襯砌、全立交的專用明渠輸水,北京段采用鋼筋混凝土箱涵和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道輸水,天津干線全線采用地下鋼筋混凝土箱涵輸水。整個工程采用全線立交的設計方案,保證引江水不與沿線其他河流溝通,徹底杜絕了由其他水體造成的污染,保證江水的水質潔凈。

天津市內的配套工程同時采用管道方式輸水,全程隔絕污染,保證工程進水口與出水口的各項水質指標無變化,并將輸水水量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屆時,市民喝到的將是沒有污染,更清澈、更干凈的引江水。另外,箱涵埋設于地下2.5米以下,可有效避免冰期輸水的結冰現象。

高新技術“護航”工程質量

確保引江水水質安心放心

為保證工程質量,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并配合辦法相繼制定有關建設程序、質量管理、招標投標、工程驗收等20余個與之配套的辦法和規定,編制了10余項技術標準,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建設管理制度體系,為工程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成立天津市南水北調工程質量監督站和質量檢測中心站,建立工程質量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推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保證、政府部門監督的南水北調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同時,市南水北調辦公室還組織有關單位,先后委托天津大學、河海大學、中國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進行了多項科學研究,提出大摻量磨細礦渣砼技術,經濟、高效地解決了天津干線箱涵工程遇到的堿硅酸反應和硫酸鹽侵蝕問題;研制出箱涵變形縫止水快速檢測設備,大大提高箱涵變形縫的止水檢測速度,保證變形縫的止水質量;應用的混凝土箱涵模板臺車技術,有效縮短箱涵模板拆裝時間,提高箱涵混凝土澆筑質量。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天津南水北調工程的科技含量。

相關鏈接

南水北調工程三條線

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溝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形成四橫三縱的供水格局。規劃南水北調工程到2050年完成,總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

東線工程始于長江下游江蘇省揚州市的江都泵站,利用現有河道通過泵站逐級提水北送,向江蘇北部、山東、河北和天津供水,整個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調水規模89億立方米,將于今年年底正式通水;二期工程調水規模擴大到106億立方米,向天津供水5億立方米,目前處于補充規劃階段;三期工程調水規模擴大到148億立方米,向天津供水增加到1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調水總干渠起自丹江口水庫陶岔樞紐,沿線經過河南、河北,在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分為兩支,一支向北至北京,一支向東至天津稱為天津干線,總長1432公里,全線自流到天津、北京。工程分兩期實施,總調水規模140億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調水規模95億立方米,天津分水量10.15億立方米(陶岔渠首樞紐計量),可收水8.6億立方米。二期工程沒有給天津分配水量。

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調水入黃河上游,目前仍處于前期論證階段。

天津干線工程

天津干線是中線總干渠的一部分,全長155公里,其中河北省境內131公里、本市境內24公里,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其中包括向沿線河北省有關市縣供水5立方米/秒)。

天津干線始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西黑山村西北,總體走向由西向東,沿線經過河北省保定市的徐水、容城、高碑店、雄縣,廊坊市的固安、霸州、永清、安次等8個縣市和本市武清、北辰、西青三區,終點位于外環河西側、西青區曹莊花卉市場北側的天津干線出口閘,與本市配套工程曹莊泵站相連接。

市內配套工程

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城市輸配水工程、自來水供水配套工程、自來水廠及以下管網新擴建工程三大部分。其中,城市輸配水工程主要包括中心城區供水工程、濱海新區供水工程、王慶坨水庫工程,北塘水庫完善工程、引灤供水管線擴建工程、工程管理設施及自動化調度系統等,自來水供水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和西河原水樞紐泵站至宜興埠泵站原水管線聯通工程。自來水廠及以下管網新擴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擴建自來水廠(合計規模230萬噸/日)、改造供水管網1750公里等。

長江水要來了!我們將迎來哪些利好?

利好1

每年提供8.6億立方米優質水資源

天津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加上引灤外調水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也僅有370立方米,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

引灤入津工程的建成通水,有效緩解了一段時期以來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然而,隨著本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水資源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愈加大。

市水務局局長、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朱芳清欣喜地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本市將再新增一個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外調水源,在每年7.5億立方米引灤水的基礎上,每年為我市提供8.6億立方米的優質水資源,有效緩解本市水資源緊張局面。可以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將大大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率,成為我市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后又一條新的輸水‘生命線’!

利好2

形成“一橫一縱”城市供水骨干網

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總工程師趙考生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本市將形成以調節引灤水的于橋水庫、爾王莊水庫,調節南水北調中線水的王慶坨水庫、北塘水庫和調節東線水的北大港水庫為供水安全保障,以“一橫一縱”為連接,覆蓋全市的城市供水骨干網絡,構建起引江水、引灤水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供水體系,將原水供給到本市各個區縣,保障本市生活、生產、環境用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其中,“一橫”是指南水北調配套濱海新區供水工程,從本市西部入境,由西向東布置;“一縱”是指現有的引灤入津工程,從本市北部入境,總體走向自北向南。引灤從北部入境,引江從西部進入,各自的供水區域側重不同。

利好3

引灤、引江互為補充共保津城發展

市水務局水資源處、節水處副處長何云雅介紹說,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本市供水系統的空間布局為引灤工程供水范圍為寶坻、武清、寧河、北部宜居旅游片區以及主城區(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濱海新區核心區海河北區、濱海新區核心區海河南區和南部石化生態片等區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范圍為主城區(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濱海新區核心區海河北區、濱海新區核心區海河南區、南部石化生態區和西部臨空高新區等區域。

其中,由于主城區(中心城區+環城四區)和濱海新區是本市經濟發展重點地區,將采取引灤水、引江水、地下水、淡化海水、再生水等多水源供水。

引江水、引灤水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供水體系,將避免天津對單一水源的過分依賴,更好地保障全市生活、生產、環境用水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利好4

緩解供水矛盾城鄉不再“搶水吃”

2014年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本市將每年增加8.6億立方米的引江水指標。

市水務局水資源處、節水處副處長何云雅介紹,通過對全市水資源供需情況綜合分析,到2015年,全市所有可供水源,包括外調水(引灤、引江)、當地地表水、入境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和再生水的可供水總量將與全市正常年份需水總量基本能夠達到供需平衡。

在他看來,總體上,通過充分利用外調水、合理開發非常規水源,有效實施地下水壓采,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本市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將得到根本改變,在加大非常規水源回用農業和生態的條件下,農業和生態缺水形勢將有所好轉。

利好5

恢復地下水位緩解地面沉降問題

長期以來,本市的水資源短缺狀況也引發了一系列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表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南水北調工程在解決天津缺水問題的基礎上,也將大大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

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按照《天津市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控制開采規劃》和《天津市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方案》,南水北調通水后將作為替換水源,深層地下水將作為戰略儲備,大量封停機井,除南部部分農村生活適量取用地下水外,其他區域地下水按照壓采計劃陸續全部壓采。由于大量替代水源的出現,深層地下水將迎來休養生息之機,開采總量將得到有力控制,地下水位將逐步恢復,地下水源將逐步得到修復、保護和涵養。

利好6

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用水量緩慢增長

市水務局水資源處、節水處副處長何云雅說,南水北調通水后,本市還將繼續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按照優先高效利用外調水、合理開發地表水、控制開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適度發展海水淡化的原則,全面提升水資源配置水平,嚴格管理、科學配置、節約使用水資源,有效控制用水總量,繼續保持經濟快速發展、水量緩慢增長。

同時,繼續深化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制度建設、技術改造、文化輿論等手段,動員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珍惜、保護來之不易的水資源,讓南水北調和引灤入津兩條“生命線”永遠生生不息。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