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枯水期貴陽主要水庫的蓄水夠用嗎?

時間:2013-11-25 09:54:28 作者:  來源:現代金報

新聞背景

近期,貴陽城南片區遭遇停水困擾。而近1個月以來,貴陽市先后有大營坡片區、經開區(原小河區)、龍洞堡片區、望城坡等地出現停水。

在貴陽市供水部門的努力下,通過科學調水和加大水廠供水量,城南片區的供水目前已經恢復正常。據了解,從現在到明年4月的枯水期期間,貴陽市將從松柏山水庫分三次共調水1500萬立方米(噸),以確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貴陽水事”引發讀者高度關注,近日來,本報陸續接到多位讀者電話,提出了諸多他們關心的問題:

目前已經進入枯水期,貴陽主要水庫的蓄水夠用嗎?停水會不會越來越頻繁?

枯水期水的自凈能力會不會下降,水源的水質能保證嗎?

這些年,貴州遭遇多次干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貴陽市是一個缺水城市,在城市建設中,貴陽采取了哪些方法來推進節水城市創建?

帶著讀者提出的問題,記者對貴陽市主要水庫、節水型小區等進行了現場探訪,專訪氣象專家,解答讀者問題,解密“貴陽水事”。

讀者提問:進入枯水期,貴陽市水庫蓄水夠用嗎?

“兩湖一庫”蓄水滿足全市293天用水需求

11月18日,記者從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了解到,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水源充足,庫容量可保障全市293天的正常用水需求。

近期,由于貴陽市花溪水庫和松柏山水庫水位下降造成了經開區等部分區域用水出現緊張,而占據貴陽市供水總量的70%兩湖一庫的水位情況則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焦點。

據11月11日數據顯示,貴陽市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的水位分別為1234.334米、1190.02米、1109.99米;而去年同期水位分別為1236.60米、1191.44米、1108.76米,與去年同期相比,紅楓湖水位下降2.17米,百花湖下降1.44米,阿哈水庫上升0.83米。而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的死水位線分別為1227.5米、1188米和1090米,目前水位距最低水位線分別相差6.9米、2米、19.59米。

貴陽市兩湖一庫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解釋,紅楓湖水庫水位下降較多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期間,紅楓湖大壩因檢修放水,有5個月的時間沒有蓄水,此外今年由于降水量偏少,來水量不足,導致庫容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從目前掌握的數據,對貴陽市的供水完全不受影響,兩湖一庫目前的庫容量仍然能保障293天的正常供水。目前出現的一些水庫庫容降低影響供水的問題,還可以通過調取兩湖一庫的水源來解決部分區域的用水緊張問題。

工作人員定期開展水質監測,目前,貴陽市主要水源地水質保持在三類。

讀者提問:枯水期水體自凈能力是否下降,水源水質是否會受影響?

保護監測形成體系主要水源保持Ⅲ類水質

冬季來臨,“水缸”逐漸進入枯水期。那么,在此期間,水庫水體的自凈能力以及水質會受影響嗎?對此,貴陽兩湖一庫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李波給出確切的答案,“絕對不會!笨菟谂c水體質量無關。

兩湖一庫的采樣檢測,通常是以每月的第一周完成采樣,月中分析完畢后對數據進行上報。11月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在紅楓湖采樣監測點的7條垂線中,其中5條為二類,2條為三類。

與此同時,加大兩湖一庫飲用水源保護治理是確保水質優良的重要措施,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科學完善的飲用水源保護和治理模式。其中,對水資源依法實施統一管理,實現了“一家牽頭,合力治水”;把治理和保護兩湖一庫納入法制化軌道,實現了“專業審理,依法保水”;對兩湖一庫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提供資金及技術資助,實現了“依靠社會,全民護水”。

兩湖一庫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對水質較差的水源地地區,如大型工業安裝污染處理設備,農業污水以及村鎮生活污染排放的治理等,僅花溪區就完成了115家廢棄煤礦綜合治理,減少了廢棄煤礦外排廢水污染兩湖一庫!巴瑫r,我們針對垃圾溝、臭水溝等進行溝渠生態恢復。在水植恢復、生物固土后安裝透水槽等方式來恢復生態,在水體的自然凈化后進行二次凈化再流入兩湖中!

“針對大面積的農業污水,我們還進行人工濕地治理。”兩湖一庫管理局牽頭完成了農村清潔能源工程、阿哈生態村建設、紅楓湖滴澄關人工濕地、百花湖蘿卜哨人工濕地等38個項目。一般來說,濕地有三種預處理:垂直復合流、表面流以及潛流!笆刮鬯M入表層或者下層后停留至少24小時,這樣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工作人員解釋,生態浮床、生態修復工程、將游船改為落艙機等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源水質環境。目前,紅楓湖、百花湖以Ⅲ類水質為主,阿哈水庫水質穩定在Ⅲ類。

讀者提問:貴陽市在城市建設中,采取了哪些節水措施?

節水型小區:收集雨水地下水灌溉洗車不用愁

站在花溪頤和花園的小廣場上,園林景色盡收眼底:綠樹、草坪、小池、石橋,小區甚至還有一座植被蔥郁的后山。沒有人能想到,整個小區的綠化,竟從未使用過來自自來水廠的一滴水。

節水的秘密就隱藏在小區地下停車場底下,這里有一個收集雨水與地下水的大水窖。

“這里以前是一個堰塘,地勢和周圍相比要下陷不少,開發商當初就因地制宜設計了一個大水窖!毙^物管的郭勝軍經理說。

物管辦公室的墻上,掛著“節水型示范小區”的牌子。“當初節水辦的人來看過后,當場就將小區認定為節水型小區。”郭經理說。整個頤和花園規劃用地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超過了50%,每天對植被進行灌溉,會消耗大量的水,而大水窖可以完全滿足灌溉用水需求。

郭經理領著筆者來到了地下停車場內,打開一個井蓋,里面呈現出一汪清水,“這水窖有十幾米深,具體的容積我們沒有計算過,但用兩臺7500瓦的水泵抽,需要半天才能把它抽干凈!惫浝碚f。

郭經理指著井蓋周圍的暗溝說,這些便是引入雨水的水槽!跋奶煊晁渑娴臅r候,即使每天灌溉,清洗路面,加上小區公廁用水,我們還得往外抽水,水窖里的水實在太充足了。就算在冬天,地下水自浸,兩天也能把水窖蓄滿。”

停車場角落的一間房子里,安裝有兩臺7500瓦的水泵。打開水泵,地底傳來轟隆隆的往管道注水的聲音。

水抽去哪了?郭經理指指自己的頭頂,水到“山上”去了。

原來,后山不僅是小區居民休憩的場所,小區設計者更在山頂修建了一個水庫,沿途上山的過程中,石刻、水車、人工河床比比皆是。郭經理說,利用山頂水庫,他們自己設計了瀑布、水車等景觀。

不過,郭經理有些遺憾地說,由于山頂水庫地基下沉,庫底產生了裂縫,蓄水能力在下降,為了避免浪費,現在關閉了景觀用水,山間溪澗的河床已經見底,水車也無法運轉了。他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他們修護水庫裂縫。

每天將地底的水抽到山頂,會不會由于高額的電費而使得節水成本得不償失?郭經理說,相比一年中節省大量的綠化用水和公廁用水成本,電費要便宜得多。并且由于地下水庫是以砂石滲透作用來蓄水,水質很清澈,所以小區利用水庫中回收的雨水和滲透的地下水,在小區門口開辦了洗車場,洗車場的收益遠遠超過了水泵的電費及保養費用,一舉多得。

記者向貴陽市節水辦了解到,目前貴陽共計擁有24個省級節水型小區,并有10個小區正在創建之中。節水辦技術科曹乾臣副科長介紹,節水型小區的評定是按照全市小區的居民戶數來計算,需要有5%的居民戶數達到節水型小區的標準,目前貴陽已達到3%以上。節水型小區的評定按照國家《節水型社區評價標準》執行,需要在制度落實、節水宣傳以及節水型器具普及等方面達到《節水型社區評價標準》要求才可獲得節水小區稱號。

執法隊伍巡查“兩湖一庫”

讀者提問:貴州近年來遭遇多次干旱,是什么原因造成?

氣象專家:降水波動大保水能力差今年全省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平均偏少39.9%

今年6月中旬起,貴州旱象“露頭”并急速蔓延,到8月中旬,全省幾乎找不到一處不“渴”的地方,部分鄉鎮甚至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晴熱少雨天氣。據省氣候中心氣象專家許丹介紹,今年夏天,全省降雨量為338.3毫米,比常年同期相比,平均偏少了39.9%。

許丹介紹,受西南季風影響,盡管我省降水豐沛,大部地區年降雨量都在1100毫米以上,但特殊的地形和地貌,使得臨時性干旱常有發生。貴州干旱頻發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于季風活動不穩定,導致降雨量在月、季分布不均勻,并有較大的年際波動;二是蓄水保水的能力差,貴州地貌土壤少、土層淺、裸巖多,加上喀斯特地形滲水結構,導致地表無法貯存水分。

今年的夏旱,主要由于季風系統中重要成員之一的“副熱帶高壓”長期控制,使得降雨量減少;再加上土壤較差的保水能力,導致從6月10日起,我省經歷了大面積的、長達83天的夏旱。

2000年以來貴州夏旱呈現加重趨勢

貴州干旱幾乎無時不在,但要數6-8月的夏旱危害程度最大。干旱更是年年有。進入21世紀之后,夏旱呈現出開始期提前、最長日數和總日數增加、重旱以上發生頻次高、影響范圍擴大等特點。13年中發生6次重旱,平均為兩年一遇,尤其在近3年就發生了非常嚴重的2010年夏秋連旱和2013年夏旱,頻率之高、范圍之廣、損失之大為歷史罕見。這主要是由于全球或區域范圍內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導致大氣調整更頻繁、水循環作用加劇、降雨、氣溫等加劇變化,從而導致極端氣候頻發。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氣候增加

在很多研究中,人類活動被認為是助推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人類課題。

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積極轉變對減少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極大促進作用。調整工業生產產業結構,加快使用清潔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植被砍伐,使用低碳環保商品……每一份小小的努力都能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然而,如何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適應和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是一項緊迫并且持久的工作。充分掌握和利用天氣氣候特點,也可謀取福利。

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有一定的貢獻,其中人類對土地利用格局、地表覆蓋情況的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城市水資源分配等能力。

利用立體氣候特點發展節水設施抗旱技術

在近期完成的《貴州夏旱氣候變化分析報告》中,貴州省氣候中心的專家指出,貴州的自然氣候條件較以色列好得多,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均在1100毫米以上。若能充分利用立體氣候特點,趨利避害,積極創新農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水利設施和節水抗旱技術,使夏旱期豐富的光溫資源最大效益化,貴州農業將大有希望,迎來更大的發展前景。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喀斯特山區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日前通過立項論證。我省牽頭申報的這一項目將針對喀斯特地區地表持水能力差、巖溶滲漏和工程性缺水等問題,開展喀斯特地區“三水”轉換研究、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鍵技術研發,建立適合于不同喀斯特類型山區的高效、低成本、低碳立體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集成技術模式。有效解決貴州喀斯特地區嚴重工程性缺水問題,緩解人畜飲水困難,提高生態修復或重建效果,鞏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微信推廣

本期回顧

返回頂部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