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聊城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
時間:2013-11-21 10:00:26 作者:馬榮鎖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3年,山東省聊城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確立了“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的發展思路,并將“生態水城”作為八大富民興聊戰略之一,堅持不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市環保系統按照“生態水城”的戰略部署,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服務科學發展3條主線,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環境保護能力,為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而奮斗,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步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去年,聊城市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考核進入全省前3名。環境信訪工作取得了全省第一名。衛運河、馬頰河、徒駭河3條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30.78mg/l和2.27mg/l,比“十一五”末分別下降了29.7%和13.4%。2013年3月,聊城市再次代表全省參加國家海河迎查工作,榮獲全國九大流域25省(市、自治區)第一名,實現了山東省海河迎查的“四連冠”。生態創建工作取得新突破,15個鄉鎮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不斷加強環境監測執法應急能力建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聊城市歷來高度重視水、氣環保工作,不斷采取有力措施,推進水、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圍繞持續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聊城市進一步完善“治用保”全覆蓋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體系,建立并完善運行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項目充分發揮作用。督促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對已經整治完成的直排口進行檢查驗收,對涉及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和排污河道綜合治理的直排口,督促開工治理,徹底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嚴格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對廢水不能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重點企業,按照山東省新的廢水排放標準實施“再提高”限期治理。加強重點規劃項目的調度和督導,切實規范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工作。
為盡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聊城市強力推進燃煤電廠脫硝工程建設和脫硫設施升級改造。通過執行新的排放標準,倒逼燃煤電廠加快脫硫除塵設施升級改造、加快脫硝工程建設進度。同時加大監察、監測頻次,對于查處的環境違法行為一律按高限處罰,確保已建成的脫硫脫硝設施正常運轉。
大力加強揚塵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市揚塵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責任分工和監督實施,組織各成員單位共同抓好建筑、拆遷、市政工地、道路揚塵、交通、秸稈焚燒、工業企業等環節的揚塵污染防治。
深入推進機動車尾氣防治,嚴格落實機動車尾氣環保檢測,擇機開展上路機動車和機動車停放地的執法抽檢工作。加強對機動車檢測機構的管理和二手車轉入的檢測管理,對尾氣排放不達標的車輛實施限期治理,對高污染排放車輛嚴格實行淘汰報廢制度。推動油品配套升級,加強油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要求車用油品的行為。啟動加油站、加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工作。
近年來,聊城市狠抓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不放松,著力完善環評、監測、監察和應急等工作基礎,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水污染物減排方面,聊城市加強已建成的海河迎檢項目的運行管理,確保發揮減排效益。同時與畜牧、財政部門聯合,深入推進農業源減排工作。新增量方面,嚴控紡織、造紙等重點行業的產品產量,全市造紙、化肥、味精、淀粉以及印染等水污染較重行業原則上產能不再增加。
大氣污染物減排方面,聊城市重點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設施煙氣旁路取消工作以及脫硝工程建設。進一步挖掘二氧化硫減排潛力,轄區內所有燃煤電廠脫硫設施煙氣旁路2013年底前要全部拆除。加大脫硝工程建設力度,確保完成氮氧化物減排任務。新增量控制方面,全市不再新上火電等項目,對熱電企業進行重組或整合,嚴格控制有色金屬、水泥、焦炭等產品產量,嚴格執行煤炭等量替代,嚴控煤炭消費總量。
聊城市充分發揮環評“控制閘”的作用,嚴把項目準入關。提高審批效率,縮短時限,對大項目、好項目采取跟蹤服務,幫助建設項目盡快落地、投產、見效。對高耗能、高排放及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堅決拒批。對于污染嚴重且治理無望的企業,建議所在地政府進行關停,為大項目、好項目騰出總量空間。
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基礎作用,為綜合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加大環境監察工作力度,對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努力扭轉當前“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認真排除環境隱患,確保環境安全,嚴格落實“超標即應急”工作程序和“快速溯源法”工作機制。建立完善污染物監測預警體系,做好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送和應急處置工作。
同時,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程度,促使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把科學發展放在首位,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工作主線,鞏固擴大環保工作大格局,建立環保綜合決策機制,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多層次、全方位宣傳報道環保先進典型,公開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及時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環保工作的濃厚氛圍。
為加快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聊城市實施了創新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創新環境執法監管模式的“兩個創新”,切實做到讓保護環境者得到補償,讓環境違法者受到嚴懲。
聊城市積極推進綠色信貸,建立與銀行機構的信息交流與共享體系,使環境信息更充分、及時地反映到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對環境違法企業采取限貸、停貸、收回貸款等措施,促進企業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污水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制定實施脫硫保證金、脫硝保證金制度,讓工作進展快、保護環境者得到補償,讓工作進展緩慢、破壞環境者受到懲罰、付出代價。
聊城市建立齊抓共管的聯合執法機制,對違法排污企業采取嚴打的高壓態勢,對重點環境問題實施掛牌督辦。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鐵腕執法,嚴懲各種故意閑置污染治理設施、篡改自動監測設施參數、超標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深入宣傳“兩高”司法解釋,預防警示企業環境違法犯罪。對涉事企業該關的關,該罰的罰,對當事人該移送的移送,讓不法企業真正感受到違法的嚴重后果,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有效遏制和有力震懾作用。
環保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聊城市環保系統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為加快生態水城建設,實現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