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隧規劃還不夠大膽
時間:2013-10-28 10:37:46 作者: 來源:南方都市報
廣州市政府組織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深層排水隧道規劃咨詢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張杰、王浩、曲久輝和國內外專家共20人為廣州深隧規劃和東濠涌深隧試驗段把脈。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如桂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廣東省水利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州市人大、市政協和市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代表。
設計單位匯報了廣州市深隧總體的規劃構想,包括一主七副共86.4公里排水隧道,提供165 .2萬m3的調蓄容積,并結合豎井建設5座排澇泵站。
根據設計,深隧建成后將在現狀基礎上削減溢流污染70%以上;荔灣涌、東濠涌、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深涌河道排澇標準將提高到50年一遇;司馬涌、西濠涌、東濠涌、沙河涌、獵德涌、深涌流域內及廣園路渠箱等排水干渠排水標準提高到(市政)10年一遇排水標準。
專家組研究討論認為:廣州作為特大城市,所面臨的內澇風險和水環境污染兩大問題日益突出。老城區由于受建筑密度大、淺層地下空間擁擠等因素制約,僅依靠傳統的淺層排水系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規劃》提出,通過建設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提高中心城區排澇能力、有效收集處理初雨、消減溢流污染,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十分必要。
其次,其編制依據充分,規劃范圍和規劃目標合理、選取的主要參數、采用的技術路線和規劃方法正確;對規劃范圍內的城市建設、排水系統、地形地貌、地下空間利用、區域地質情況等的研究分析翔實,總體規劃方案基本可行。
同時,專家組也提出建議:補充內澇調查評估,進一步論證深隧規劃與淺層系統排水規劃、地下空間規劃、水系規劃的銜接,采取綜合措施,解決內澇和水環境污染問題;在開展深層排水隧道規劃的同時,應同步開展對淺層排水系統的改造論證分析,確立系統方案;要加快實施東濠涌試驗段工程,為今后深隧的技術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昨日,獲邀專家均贊成廣州的深隧網規劃,并催促東濠涌試驗段工程盡快啟動。
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工楊向平表示,不光廣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很多大中城市都在琢磨深隧的事,真正動手的是廣州,為全國開了個好頭,“我們沒辦法了,地面上沒有空間了,只有從地下找,這是不得已的,必須的”。
楊向平談到深隧工程費問題,對此前傳言的200多億,他說,“聽起來很大,和城市發展對比,不算多”,北京光三年就要在污水處理方面投230億,“廣州在十來年拿200多億,不算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提醒,治水不能指望任何大手筆一蹴而就,仍應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優先,“我們的管網還是溫飽,就指著小康的深隧解決吃糧問題,這不現實,應深隧和淺層改造結合”!叭绻夷c胃有問題,有個再好的抽水馬桶又有什么用?”張悅說,廣州要是把山洪水、河涌水、地下水等問題綜合分析一下,發現現有系統不能解決問題了,不得不用深隧了,這個邏輯才正常,而不是“就深隧論深隧”。
深隧系統東濠涌試驗段被環評單位認定為存在中等地陷風險。此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地質專家李平日教授曾反復提醒,廣州地質條件復雜,地鐵施工已經導致多處地面塌陷現象,一定要慎重。南都記者獲悉,該系統從地鐵一號線下方穿過,兩者間僅有6米的土層,會不會影響地鐵運營安全?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的隧道工程專家王夢恕輕描淡寫一句:“小菜一碟”。昨天其他隧道專家被媒體問到該問題時,也不斷引用這句話。
王夢恕說,目前很多國家都在進行地下空間的開發,不僅僅是將水儲存到深層隧道,油、糧食、倉庫都可以放到地下,防滲要求更高的油已經開始放在地下!爸睆綌嗝媸20米、30米。所以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一點都不難!北本┑罔F10號線下穿1號線已經實現了零間距。
對于有沒有必要建深隧的問題,王夢恕覺得非常有必要,而且很緊迫!昂芎唵,現在淺層排水系統不行了,改造又改造不了,那就搞深層的嘛!
根據目前的計劃,廣州的深隧系統建成后,干管的直徑是6米,將使得系統覆蓋范圍內的管道排水能力提高到5-10年一遇的標準,河涌的行洪能力由現在的1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的標準。對此,不少專家都表示從長遠來看,管徑有點小,王浩院士更表示,將來很有可能要重新再鋪一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與給排水專家王浩曾多次參加廣州的水利工程咨詢會議,他說,治水是百年大計,“內河涌按五年一遇,外河50年一遇的標準改造,現在看夠用,從百年大計眼光看,略有一點偏低”,王浩說,規劃仍有提高空間!耙院髣邮莿硬涣说,到時候很有可能在旁邊再鋪一條管!
王夢恕也多次強調,地下工程不像地面工程,“你不做大一點,以后想延伸都沒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曲久輝也表示,“50年后回想,可能現在還不夠前瞻和大膽”。
昨日討論時,一個新問題被提了出來:北部山區山洪的治理,應納入城市防洪排澇整體規劃。
雖然,廣州城區只有白云山和火爐山兩座小山,但王浩表示,山洪的水量和河涌里面的水量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概念,廣州北部的河涌都是山洪沖刷而成。如果山洪和雨水匯合,深隧工程考慮如何應對?
對此,參與該工程的美國工程師表示,其實這個已經有考慮,但是這次會議沒有匯報。他們計劃在白云山腳下以及火爐山腳下不遠的地方設調蓄隧道,這樣就可以像香港的深隧一樣,在上游攔截山洪,緩解下游排水系統壓力。
昨日的專家咨詢會上,之前一直對深隧持不同意見的幾名老工程師也被邀請至現場旁聽,包括原市政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馮海濤、原城管辦副主任李治平、原廣州國際濕地保護與建設聯合會的蘇名久。
馮海濤對院士王浩提出的北部山洪問題不以為然,“北部山洪早被很多水庫堵住,不是個問題了”,他覺得這位外地專家可能不夠了解廣州的情況。
聽了一天專家討論,馮海濤并沒有被打動,仍認為深隧沒有必要建,因為廣州的排水系統實際上沒有問題,現在只是管理不善。不過他認同院士王夢恕的一句話“深隧建了以后就拆不了了”,不管怎樣都應慎重考慮。
芝加哥專家P eter:公眾別抱不正確的期待
廣州深隧工程借鑒了美國芝加哥深隧系統建設的成功經驗,但芝加哥與廣州在氣候、水系統等方面存在差異,有專家對廣州是否能以芝加哥為參考提出質疑。
芝加哥原大水務局負責人Peter M ulvaney告訴南都記者,廣州深隧只是采用了芝加哥的整體思路和概念,而水利模型的制作完全是采用廣州當地的數據,包括降雨、城市熱化、氣候變化等方面。其實,芝加哥與廣州也有相似之處,例如,都是雨污合流制系統。
Peter介紹,芝加哥河流與家庭是連在一起的,家庭污水直接流到河流,如果要對這樣的系統進行改造,對每個家庭改造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一點與廣州的雨污分流所要做的工作非常類似。與廣州不同的是,芝加哥的排水防澇系統是深層隧道和水庫連成一體的,隧道起運輸作用,把水存到水庫。由于現在水庫還沒建成,所以芝加哥排水防澇系統目前只有治理污水的作用,但效果非常明顯。他說,以前芝加哥只剩下兩種魚類能存活在河流里面,現在增加到70多種。而防洪排澇的作用要水庫建成之后才能體現出來。
Peter說,由于芝加哥早在1968年就開展深隧工程,當時很多復雜的技術分析工具都不具備。但是他們的經驗說明,公眾要對深隧要有客觀的認識,不要抱不正確的期待。
21日(周一)
廣州深層隧道排水系統規劃專家咨詢會繼續進行,將對東濠涌深隧試驗段的設計工作、施工圖進行討論,下午還將召集部分專家召開新聞發布會,解答公眾疑惑。
廣州市紀委將在下午舉行定期新聞發布會,內容包括開展作風暗訪情況、今年以來查處黨員干部違紀案件主要情況等。
22日(周二)
廣州市人大將在上午9時舉行“羊城論壇”,討論話題:停車場建設與管理大家談。
廣州市教育局將召開新聞通氣會,明確外國語學校的辦學規范、特色標準,同時將就家長最關心的外國語學校免考問題答記者問。
廣州1418套經濟適用房銷售將公布意向登記情況及評分排序。
23日(周三)
廣州市市直部門的接訪日,全市多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將接受市民來訪,答疑解難。
25日(周五)
廣州市中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將舉行10月車牌拍賣,本期將有4591張個人車牌和單位車牌開拍,個人牌4103張,單位牌488張。
下周,廣州市發改委將舉行人口調控和入戶政策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前的新聞媒體通氣見面會,人口調控和積分入戶等政策近期或有調整。
廣州在十來年拿200多億,不算多。
——— 北京高工楊向平
東濠涌,2012年開了47次閘,每次清淤就要2萬元,建深隧是當務之急。
——— 原廣州市水利局總工余安仁
地下工程不像地面工程,你不做大一點,以后想延伸都沒辦法。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