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江寧區牧龍河整治變靚,百姓生活變美
時間:2013-10-23 09:51:33 作者:李苑 劉建平 吳正春 來源:中國環境報
站在江蘇省南京江寧區杏塘村的一座地埋式污水處理站前,清清的水面,綠茸茸的草坪,拾級而上的河階,蜿蜒的石子步道……在休閑廣場上散步的一位老大爺告訴記者,這里以前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廢塘,“沒想到能整治得這么漂亮”。
這是牧龍河上游河段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也是江蘇鎮村河道整治的一個縮影。
據南京江寧區環保局副局長管永麟介紹,今年4月下旬開始,江寧區18條城鄉河道均由行政領導擔任河長。其中,位于南京濱江開發區的牧龍河,經過水環境綜合整治之后,最新水質檢測結果顯示,6070千米的牧龍河全線水質均達到Ⅳ類水,有些河段水質甚至已經達到Ⅲ類水。
在牧龍河岸邊,豎著一塊紅色的河長公示牌,“趙祿祥”3個字醒目地標注在“河長”的后面。
作為濱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走馬上任牧龍河河長,工作任務雙肩挑。對此,趙祿祥坦言:“河長制3個字很簡單,涉及的工作量卻很大。水質的改善、提升是一個結果,但需要結合工業企業管理、農村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大工程!
“既然當了河長,就一定要做好”,趙祿祥暗下決心,親自帶隊沿河進行實地察看,調查摸底河道排污口及污染源情況。
“上游河段很多村子的水塘30多年都沒有清淤、清雜,早已臭氣熏天,整治后沿河塘面煥然一新。有次現場察看時,一位老大娘一把抓住我的手,連聲稱好。”面對老百姓的感激,趙祿祥心里卻有一絲愧疚,“其實這樣的‘好事’,我們應該更早去做才是!
同時,濱江區黨工委、管委會制定出臺了《牧龍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主要包括分散式村級污水處理站及管網建設、河道綜合整治、農村面源專項整治、集中區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等。
前期建設雨污分流工程的4個村莊很快確定下來,“工程確定以后盡早規劃、施工,好讓老百姓盡快了解效果”。在趙祿祥的督導下,牧龍社區的地埋式污水處理站設計效果圖兩天之內就拿出來了,具體地點的選定及相關后續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
牧龍河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重點之一就是污染源的整治、拆遷,以及地埋式污水處理站的建設。
“污水處理站的效果圖拿出來容易,但涉及的拆遷工作卻是最難的”,一直分管濱江開發區拆遷、安置工作的趙祿祥深有體會,“做出來的效果肯定是好的,但如何在工作之前讓老百姓理解是最難的!
在塔下村村口,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河沿一小塊綠地,這里原先是一個破敗不堪、又臟又臭的豬圈,離河道4米不到,污水直排入河。“這個豬圈非拆不可”,承擔具體拆遷工作的牧龍社區書記張興明心里明白。
然而小小一個豬圈的拆遷,卻把這戶人家在外打工的兩個女兒都驚動了回來!耙鹞覀兊呢i圈,可以!那給一塊別的地兒讓我們建房子”,這家人提出的條件著實讓人為難。
工作人員一次次登門拜訪,跟父母談,跟兩個女兒談。工作反反復復,上午來下午也來,工作人員耐心依然,這家人覺得不好意思了,“為這么點兒事,你們一趟又一趟地跑”,終于同意拆除豬圈。
小魚塘、豬圈、露天廁所、自留地、低壓電線桿……看上去都是拆遷“小事”,但卻關聯到老百姓長年的生活習慣,“小事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全是細活兒,都是跑腿磨嘴皮子的事兒。通過思想工作和老百姓建立信任關系很重要,要讓老百姓認為你的話是可行的、可操作的”,趙祿祥說。
目前一期工程涉及的杏塘、王村、塔下3個村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污水管網鋪設,綠化建設已經全部完工,九塘村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已安裝調試好,污水管網鋪設工作正在全力推進。
“一般一個村的整體投入要120萬元”,趙祿祥給記者一筆一筆算賬,“污水管網的投入是大頭,每個村的管網長度都是2000米左右,僅此一項投入就要80萬元~90萬元。還有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標準化公廁、居民用水碼頭、整體的綠化建設等都需要資金投入!
“工程建好了,長效管護機制的后續投入也會很大。目前我們招募組織了5名巡查人員,事先進行環保知識的培訓,一年365天沿河不間斷地巡查,確保污水污物不下河。每人每天100元,僅此一項,一年投入就近20萬元”,趙祿祥介紹說。
“一期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總體投入將不低于600萬元,二期工程的規劃也已經啟動,預計總投入將達到1500萬元。除借力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以獎代補’政策之外,基本都由濱江開發區財政來承擔。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是濱江開發區從上至下凝聚的共識!壁w祿祥說。
“看見路面、塘面這么干凈,原來習慣隨手扔垃圾的人,也會特意多走幾步,把垃圾扔到附近的移動垃圾箱或者垃圾池里”,趙祿祥覺得很欣慰,“老百姓環境意識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將與牧龍河水環境的改善,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以河長制帶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改造得更美;▓@一樣的實際效果,才是最大的說服力”,這是趙祿祥帶領的團隊的又一個共識。
凡是帶“長”字的職務,一般都具有其特殊職責與責任。“河長”也不例外。
“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誰負責,出了事就找誰!昂娱L”對所管河道斷面水質達標負首要責任。因此,牧龍河的河長趙祿祥才會坦言:壓力很大。
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趙祿祥暗下決心:“既然當了河長,就一定要做好”。當清理完30多年都沒清淤、清雜的牧龍河上游村莊的臭水塘時,村民對此甚為感激。雖然晚了幾十年,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正因為有了這么多細心呵護河流的河長,受難的河流才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其原有生態功能!坝泻咏愿,有水皆污”的境況得到遏制。
青山長在,綠水長流。這才是我們原本應該享受的美好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