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計劃將出臺 或迎2萬億元投資計劃
時間:2013-10-23 10:04:43 作者: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即將陸續出臺。伴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制定和啟動,中國即將迎來一個預計2萬億元的投資計劃。環保產業屬于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政策導向將直接影響整個產業未來走向。
自去年以來,國內水環境領域政策頻出。201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從國家層面敦促各省(區、市)完成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功能區限值納污控制指標分解確認工作。
同年4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提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系統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等多項任務。今年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其公司逐漸把業務重心從過去的地產景觀水系生態構建,轉移到市政工程、國家重點流域的水生態修復項目上來。最近幾年,上海太和水環境先后完成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上海段浦和、圓明園等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凈化工程。
桑德環境環境事業部總經理蔡紅告訴記者,目前市場苗頭已經出來,水污染治理的需求逐漸增多!拔覀円步佑|到一些需求,前期主要是協助地方政府做規劃,但具體的實施,還要等市場成熟才能做!辈碳t表示。
“解決不了資金問題,政策就僅是一句空話;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法律法規,也沒有正兒八經去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企業立項就缺乏依據;治理過程中的監管,治理完成后的驗收,還是一片空白!辈碳t說。
據了解,市政水務合計市場空間近萬億元,石化等六大行業廢水處理投資需求1178億元,煤化工行業景氣提升帶動水處理需求約249億元。
農村環境整治將主要針對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及耕地污染治理等五個領域,連片整治模式有望得到大力推進。預計農村污水、垃圾、畜禽養殖市場空間分別為521億元、767億元和1320億元,保守估算耕地治理投資需求也達到4800億元。
“雖然我們總在說環保產業的春天來了,但是當下,這個話題比以往顯得更加應景!杯h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環保產業正處于非常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期。
趙英民解釋說,“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的經濟工作總體要求,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環保產業作為國家著力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被列入了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領域。環保產業的作用,也“升級”為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從“配角”走向“主角”。
不過,盡管國家對環保產業空前重視,一些環保服務業企業仍然感到“不適”。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在論壇上反映,目前“與環保產業相關的政策還有很多欠缺”,有些稅務政策,恰恰對環保產業起到了抑制作用。他舉例說,過去政府建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是不征收土地稅和房產稅的。但公用事業市場化之后,原來沒有的稅,現在全有了。
“地方的水廠本身規模就不是很大,微利的。稅收部分占了總收入的5%~10%,壓力很大!蔽囊徊ㄕf,另外,在稅收政策方面,環保行業和企業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我們只能往高新技術企業方面靠”。文一波認為,環保產業既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拉動內需的產業,僅僅“三免三減”是不夠的,最好能按15%的比例計征稅收。
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國家發改委在起草”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時,環境商會曾建議參照醫院、學校等公用事業的征稅辦法,對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免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這是最實惠的一項政策。
“‘十二五’節能減排實際進度落后于目標,后三年國家層面面臨巨大減排壓力,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眹野l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節能減排與資源利用大會上透露。
不過,有業內專家則對記者表示,政策傾斜、資金支持只是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一方面,現在欠缺的是,要盡快建立市場化的節能減排機制。
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到2015年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下降16%,比2005年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8%-10%。
謝極透露,相比下降16%的既定目標,“十二五”前兩年只下降了5.5%,完成“十二五”進度的32.7%。按照時間進度前兩年應該是完成40%左右,但現在看實際進度落后于目標,后三年國家層面上面臨的壓力很大。
謝極稱,今年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3.4%,下降幅度和去年同期持平。今年的目標至少要完成3.7%以上,這樣才能在后三年完成整個“十二五”目標,但隨著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今年的節能減排形勢仍不容樂觀。
根據分析,要實現“十二五”期間的目標任務,后三年年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需降低3.84%,比前兩年平均降幅高1.03個百分點,氮氧化物平均降幅需達到4%以上。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節能減排的形勢嚴峻,無論是單位GDP能耗還是整個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很多指標都存在壓力。
據透露,為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還將在政策方面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為此國家發改委將與財政部等部門協商擴大補貼額度等事項。
實際上,每年國家用在節能減排上的專項資金不在少數。據統計,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979億元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加上其他附加產業中的投資,合計達1700億元。
財政部門陸續出臺30多項財稅制度和辦法,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截至去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3380多億元資金支持節能減排,共帶動社會投入上萬億元。
我國現行的節能減排的補貼標準是2011年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目前對節能技術改造、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的項目,按照投資總額給予8%-15%的補貼;節能財政獎勵資金上,對比改造后形成的節能量,按每噸標準煤給予240-300元補助;實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按照每噸標準煤給予300元的補助。
今年以來,我國能耗強度下降速度放緩,污染物排放增量壓力加大。同時,節能減排目標完成進度滯后,節能減排的形勢更加嚴峻。
行業分析師王曉麟分析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但工業結構趨重,工業能耗、用電量、高耗能產品產量均同比上升,這對單位GDP能耗降低形成“兩面夾擊”,非常不利。這一系列因素或許造成了節能減排工作的進度滯后。
實際上,早在年中,相關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壓力。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包括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重點領域節能加快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開發推廣、完善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等12條措施,以確保完成2013年目標任務,希望借此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奠定基礎。
王曉麟認為,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在淘汰落后產能、控制“兩高”行業增長的同時,國家發改委還對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提出了十分詳細的發展目標,在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有了詳細數量化的任務,顯示了對于新能源、綠色節能產業助力節能減排的期望。例如,在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提出在做好保護生態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開工建設水電2000萬千瓦以上,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開工建設核電335萬千瓦,風電、太陽能電站裝機規模分別達到8000萬千瓦、1600萬千瓦。
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但節能減排的壓力卻并未減小。
“現在除了財政支持,行政手段外,迫切需要,用市場化手段推動節能減排,如建立碳交易市場、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這樣才能使節能減排形成良性循環!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稱,也需要逐步完善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如調整和完善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嚴格落實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脫硫電價和脫硝電價政策;落實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推行居民用氣階梯價格等。
對于節能減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部門也已明確,將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協調稅務部門出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加強節能資金的統籌協調,資金要向對實現節能目標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領域、地方傾斜。此外,研究推行節能量交易。
日前,召開了一個關于中國風電“走出去”問題的會議。國家能源局將牽頭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聯合相關企業和協會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支持風電企業出海發展。
據了解,中國風電企業走出去始于2007年,這一年底,中國先后有多家企業實現風電設備出口,雖然數量不多,但其在融入國際市場進程中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2011年,受產能嚴重過剩的影響,國內風電龍頭企業加大了海外投資的力度。
而今,幾年已過,中國風電企業出海成績究竟如何?企業能否承受住海外環境變化的考驗?
記者發現,中國風電制造企業“出!笔且詸C組出口為突破口的。2010年12月,東方電氣以166臺1.5兆瓦直驅型風電機組的訂單宣告中國風電整機設備首次大批量走出國門。
據統計,2012年,華銳、金風等7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向國外出口風電機組,已發運的數量達225臺,容量為430.45MW。
“與2012年全年出口225臺相比,2013年我國風電機組出口總量有望超過同期水平,初步估算2013年全年出口裝機容量將在700-800MW之間!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告訴本報記者。
以金風為例,金風2013半年度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國際項目累計發運量創歷史新高,共計發運77臺1.5MW及2.5MW風力發電機組,約合裝機容量162.50MW,分別發往澳大利亞、羅馬尼亞等地區。”
與風機制造企業的雄心相比,風電運營商相對謹慎很多。截至目前,風電開發商在海外投資的風電項目屈指可數。龍源電力在海外項目上取得實質性突破;該集團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100MW風電項目獲得項目開工所需的全部許可,正式具備開工條件。
“中國風機制造企業出口開始進入規模性增長階段!鼻睾r說。
目前許多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都成立了海外市場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拔磥3-5年,公司國際銷售收入要爭取占到公司總收入的30%以上!苯痫L執行副總裁吳凱告訴記者,“企業做大做強,必須走國際化路線,依照國際的技術和質量要求生產產品,學習國際慣例和思維模式,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積累資本和經驗。”
“每家企業都有一套自己的出海藍圖。”一位不愿具名的風機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至于怎么走,能走多遠,這些都要看企業的實際情況,但能持續走下去的企業可能并不多!
的確,風機出口遍地開花并不意味著中國風電企業的海外經營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建明曾在談及中國企業出海問題時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海外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超過30%,意味著該公司初步具備一定的海外規模,當海外收入占總收入比例超過50%,才能說這家公司海外資產運營不錯。
三一起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官司已進入持久論戰期。美國禁止三一集團收購的ButterCreek風電場動工的理由是項目靠近一軍事基地,被指“涉嫌威脅國家安全”,并勒令其無條件退出。
雖然三一在美國市場的遭遇是近幾年風電企業“走出去”中的個案,但其對風電企業特別是風電開發商的觸動很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出海的統籌規劃以及明確的開發策略”這一點被風電開發商提及的次數最多。龍源電力的一位負責人明確地告訴記者,龍源在開拓海外業務時始終遵循著兩大原則:一是效益優先,內部收益率低于12%的一律不涉足;二是環境穩定,特別是政治穩定,同時要求法律健全、市場化程度高。
“在這兩大原則的指導之下,龍源電力海外業務發展主要考慮四大區域:首先是歐洲,特別是市場正在起步的東歐;第二是北美地區,即美國和加拿大;第三是南非;第四是大洋洲板塊,即澳大利亞、新西蘭!鄙鲜鲐撠熑吮硎。
盡管龍源電力開展了大量工作,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也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海外市場要達到100萬千瓦。但龍源電力目前真正下手,并取得實質突破的,也僅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100MW風電項目一個。
由此看來,中國風電開發商出海道路似乎走得更為艱辛。“整個行業的出海是2010年高調啟動,2013年陷入低谷。”一位風電開發商自嘲道。
面對海外的巨大誘惑,中國的風電企業表示遠期看好海外投資市場。然而,如何讓企業出海的路走得更順暢,這仍需要時間來摸索。
秦海巖認為,在風電企業出海方面,企業首先應摸清游戲規則,不要貿然入場;其次,企業應盡量規避惡性競爭!帮L電企業要熟悉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避免在知識產權、勞動就業、經貿合作等方面出現摩擦。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國家,企業承擔的法律風險更大。”
業內人士當前最擔心的是,風電企業出海后,企業之間會出現惡性競爭!盎ハ嘟祪r、互相詆毀等不正當競爭帶來的是中國風電整體信譽的受損,國內企業之間應保持合理競爭,維護中國風電企業的整體利益!鼻睾r說。
目前,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加快海外投資的,政策助推中國企業海外擴張,金融機構也為風電企業提供了“走出去”的融資支持。
一位風電企業人士表示,“政策環境雖好,但對于準備出海的企業而言,如實進行自我評估,清醒制定海外戰略,或許才是當下最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