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時評:我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怎樣轉起來?
時間:2013-09-25 10:05:31 作者: 來源:中國環境報
隨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各地開始積極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以推動農村環境質量改善。但是在一些地方,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工后,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工程質量差,不能保障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二是污水處理設施選址不合理、不規范,導致環境投訴量增加;三是未實現雨污分流和鄉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導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低;四是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涉及面廣、規模小,建成后難經營,污泥處置不規范。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筆者有如下建議:
加強鄉鎮綜合規劃,合理選址。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合理制定鄉鎮區域功能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在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指導功能。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因地制宜地選擇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位置,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益,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增加資金投入。一方面,為完成“十二五”污水處理目標,地方政府應當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資渠道,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吸引各種民間資本參與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探索建設—運營—轉讓的BOT模式,推行污水處理市場化,滿足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需要。另一方面,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結合實際,出臺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明確統一的征收主體和標準,確保鄉鎮污水處理費足額收繳,提高項目投資收益率。
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根據鄉鎮發展規劃、現有人口居住狀況和工農業發展狀況,確定水污染類型,估算污水排放量,確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模、處理工藝和污水管網鋪設等。與地形和征地面積結合,選擇低負荷型和成熟可靠、穩定性好的處理工藝,最大限度地發揮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實用性,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利用和處理效率。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方案進行比選,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案。鄉鎮政府部門加強建設期間工程質量監管和指導,防止因工程質量問題導致建成運營后設施出現滲漏現象,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完善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實現污水全面進入處理設施,減少污水直排現象。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運營期間,探索建立污水處理運營管理新方法,政府部門應落實專人聯系管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有污水進入、設施正常運行。
強化農村環境監管,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環保部門應加大對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監管力度,實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查處,確保設施正常運行。此外,還要加大對鄉鎮“一把手”環保實績考核力度,將污水處理情況作為考核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