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鉛水龍頭恐怖營銷
時間:2013-10-09 10:00:56 作者: 來源:陶瓷資訊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通過對13個龍頭樣品進行32小時的實驗,發現其中9個品牌的龍頭浸泡水鉛含量超過了國家標準。其中,多家為國內知名一線品牌,最嚴重的品牌鉛析出量為173微克/升,超標34倍之多。含鉛龍頭概念再一次被拉到了消費者的視線中。
【含鉛龍頭】
所謂含鉛水龍頭,就是制作材質中,如市場普遍使用的銅材質內含有對人體損害的鉛元素在其中的水龍頭產品。從概念上來分,含鉛龍頭根據鉛含量的不同分為無鉛龍頭、低鉛龍頭和鉛超標龍頭三大類,其中因為低鉛龍頭的鉛含量符合國家標準,也被企業作為無鉛龍頭進行銷售,但就目前市場水龍頭材質而言,能做到的無鉛只有塑料材質。因為水龍頭制作過程中,其模具、設備或是材料中含有鉛,也會使水龍頭產品含有鉛。
【恐怖營銷】
恐怖營銷,也為恐嚇營銷,即廠商虛張聲勢,故意夸大生活中的危險和疾病的潛在害處,借以推銷自己或打擊對手。其中看似令人信服、震驚的數據和原理,常常是任意夸張乃至隨口編造的。其營銷模式為:分析產品→列舉提出問題→渲染問題的嚴重性→從心理上恐嚇→采取措施→潛在購買成為現實購買。
【道德】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則。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道德來約束自己和管束別人的行為,借以維護自然和人類社會有序運行、健康發展的法力和動力。
【疑問】
同在上海一地,同在一個月內,同是這一批企業,不同的檢測機構,出具了兩份完全不一樣的檢測報告,盡管中槍企業已在證明自己清白,檢測機構維護自己的權威,但對于整個銅質龍頭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型炸彈,失去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心。
“這是一個卑劣的恐怖營銷手法,類似于奶粉的三氯氰胺事件一樣,有人在利用不道德的恐怖營銷來操作這個事件!绷纸蛟诮邮苊襟w采訪中表示。
都說,三氯氰胺的背后是一個互害社會的恐怖營銷,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那含鉛龍頭呢?是有心策劃,還是無意行為?我們不能道聽途說。我們不能以結果來衡量,更要以操作手法、發展歷程來作為評判依據。而作為媒體,我們希望能從一個公正的立場來正確引導消費者對水龍頭鉛含量的認識,客觀分析事件背后的真相。但若真以惡意的恐怖營銷來贏得競爭而毀滅了一個行業的生產,相信這樣的企業會遭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苦楚,終將贏不了消費者的心。
8月3日,在林津的微信上,有這樣一條信息,“水龍頭行業恐怖營銷從昨天開始,潘多拉瓶子揭開了蓋,所有預測不幸言中,行業從此后幾個月內無安寧之日!彪S后,還在其的微信上轉載了一篇解析恐怖營銷的文章,以便其讀者能夠清晰了解恐怖營銷的操作模式。
為此,記者電話聯系了衛浴行業資深顧問林津,并對該事件作了一個詳細的了解。在與記者對話當中,林津頗為激動的闡述了自己對此次無鉛事件的看法,他說這是營銷概念中最卑劣的營銷手段,無限放大別人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勢,這手段比恐怖分子還要惡劣,能使一個知名品牌瞬間“身敗名裂”。
據記者通過網絡對于恐怖營銷的文章分析,所謂的恐怖營銷,也是恐嚇營銷,是尋找并放大競爭產品的問題,通過事實、數據、體驗等,讓消費者知道優質產品與劣質產品之區別,知道劣質產品帶來的危害,用“放大鏡”來放大劣質產品的問題,強化消費者的記憶,加深印象,讓消費者自己說服自己,幫助消費者選擇所謂自己優質產品。因為恐怖營銷具有放大鏡的功能,能通過非常震撼的例子來讓消費者產生一種巨大的恐怖心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消費者購買欲望。
在小家電行業就曾經有過類似案例:2002年,一篇題為《莫忽視微波爐的危害》的廣告式的文章在全國各地眾多媒體尤其是省會一級城市和地級城市的媒體廣為刊載。該文內容大意為“微波爐的微波發射會引起許多疾病;微波爐有電磁外溢;微波爐破壞食物內的活性維生素”等。但謠言越傳越甚時,某品牌企業卻推出所謂第五代微波爐新品,宣稱能克服微波爐上述弊病,并在國內市場大造聲勢。該事件的爆發,讓某品牌企業大獲收益,但當年的微波爐行業由于受到“微波爐有害”傳言的困擾,全行業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左右,遭受巨大的損失。而這種模式在其他行業都采用到,“諾美亭”風波、“甜菊糖”事件、“炸鍋”事件、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恐怖營銷的范本。
為此,林津認為,此次水龍頭行業的鉛超標事件,都源于同樣的道理,在某企業的恐怖營銷策劃下,大多數企業是被逼無奈,是“逼良為*”。作為此次水龍頭事件的一個參與見證者,他認為,含鉛龍頭并不可怕,即便是美國對飲用水有嚴格標準的國家,其水龍頭產品也是含有鉛的,鉛并不可怕,問題是在于鉛的含量多少,企業要引導消費正確認識含鉛龍頭,而是為了擴大企業而放大鉛恐懼,給整個行業帶來危害。
長期以來,鉛中毒危害如噩夢般彌漫在消費者的心中,人們談“鉛”色變。對于生活常用的器具水龍頭含鉛超標事情,十分有效地刺激了消費者對鉛中毒的神經!般~質水龍頭含鉛是行業人士眾所周知的事情,只要是在正常標準以內的水龍頭都是合格的,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并不清楚鉛含量為多少是正常的,而該水龍頭事件則是將消費者所不了解的事情無限放大,渲染了銅質水龍頭鉛含量的問題嚴重性,造成消費者心理恐慌,從而引導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和打壓行業競爭對手!绷纸蛘f到,水龍頭含鉛事件盡管讓不少國內企業意識到水龍頭鉛問題,但這是一種不道德的競爭手段,因為國內90%的水龍頭企業都是采用銅質進行生產,造成了行業混亂,也使得國外消費市場對國內企業的產品產生質疑,嚴重挫傷了國內水龍頭產業,屆時將會導致上百萬人的失業。
銅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是機體內蛋白質和酶的重要組成。它對機體的代謝過程產生作用,促進人體的許多功能。銅質水龍頭所產生的銅介質抗菌效用獲得了權威實驗室的檢測認可,因此,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中高檔水龍頭多以銅材為主要原材料。而且,由于銅材較易于加工鑄造,其技術工藝成熟,因此,只要鉛含量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其水質對人體是有利而無害的。
從整個飲水供應體系來看,水龍頭只是處于供應體系的最末端口,單純從含鉛的角度上來講,按照整個供水體系,一般情況下,水龍頭是起過流作用的,也就是說在使用時管道中的水以極快的速度流過水龍頭,在這種情況下,水龍頭對于水質的影響非常小。并且,使用的水經過水龍頭的時間只有幾秒,最多不超過10秒鐘,因此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洗出的鉛是非常有限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表明,只要是達到國家標準的水龍頭對水的污染影響并不大。
由于水龍頭在關閉狀態時會有少量的水存在于其腔體中,經過浸泡的腔體材料會有少量成分析出,浸泡的時間越長,析出物的濃度會越大。但一般水龍頭的腔體比較小,而我們在日常使用時的水量要遠遠大于腔體體積,也就是說浸泡后的水經過了稀釋,這時的有害物質的濃度也會變得很小。但是為了保證更健康的飲水,在使用長期關閉狀態的水龍頭時注意放掉前段的少量水即可避免攝入被污染的水。
而在整個供水系統中,包括水源、共飲管道、軟管等都有鉛分布的可能,并且鋼鋁等材質的水管鉛析出量可能比龍頭更高。消費者也應該更多關注飲用水輸水管道中其它有可能污染水質的材料。
從醫學上來看,鉛進入人體有三條主要途徑: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因此,不僅僅在飲用水方面會讓消費者接觸到鉛以外,其所處的環境也是鉛中毒的一大因素。而且,記者通過各大網絡搜索中發現,兒童鉛中毒或是成人鉛中毒的案例主要發生原因與其生活的環境有關,特別是在空氣和水源兩大方面,遠離鉛污染源而通過水龍頭造成的鉛中毒并沒有相關的報道。
按照國際血鉛診斷標準:人體血鉛含量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則被判定為鉛中毒,而人體血鉛含量在0-99微克/升的范圍內,是屬于正常血鉛水平。
按照業內專業人士介紹,市面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無鉛水龍,即便是材質上不含鉛,但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器械、磨具或是焊劑中,都會將其鉛元素轉移到不含鉛的材質上,促使該材質制作的水龍頭產品也會含鉛。而對水質有著嚴格要求的美國,在法案中也提及到時將與飲用水接觸的產品設備中的鉛含量從原有的4%減少至0.25%。
不少企業表示,真正的無鉛只是個概念上的意義,并非絕對的百分百禁絕鉛的存在,而是要求鉛含量必須減少到低于符合標準的水平之內。在美國即將施行的Senate Bill 3874法案中也明確的申明了“零鉛含量”的定義。即在使用關于焊料和助焊劑的用水時,里面不能含有超過0.2%的鉛含量;用于給管材、關鍵、水暖配件、以及燈具表面做涂料的用水里面的平均含鉛量不能超過0.25%。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鉛含量的計算方法,并非如一般體重比例來計算,而是指加權含量,也就是與產品過水面積有關。在美國無鉛法案規定,對于管道、管件、水暖配件、潔具的有利平均鉛含量計算公式應采用:對于每個介質接觸的組件,在組件中的鉛的百分比應乘以該組件涂料面積在整個產品的涂料面積中的比例,進而得出該組件的鉛含量的百分比。
因此,對鉛含量的檢測采用的都是浸泡法,在HJ/T 411-2007《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水嘴》規定,將水嘴連續3天在(23±2)℃條件下避光浸泡(24±0.5)h。分別取出3次浸泡液與聚氯乙烯塑料瓶中作為樣品,將樣品全部用于水嘴在浸泡過程中重金屬鉛、鉻、鎘、砷析出量的檢測,若是鉛含量低于5μg/L,水嘴鉛含量就是合格的,同時,這種方法可以檢測水嘴中鉻、鎘、砷等其他重金屬的析出量。
目前國家對水龍頭的標準為GB18145-2003《陶瓷片密封水嘴》,因為制定較早,并沒有對重金屬析出量作出要求。而行業標準JC/T1043-2007《水嘴鉛析出限量》與國家標準GB/T 17219-1998《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保護材料的安全評價》,雖分別規定水嘴浸泡水鉛析出濃度小于等于0.011mg/L以及0.005mg/L,卻均為推薦性標準。本擬于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強制執行的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由于一系列原因,已推遲至2015年再行實施。而據行業人士表明,也已經完成了強制性國標《陶瓷密封水嘴》的修訂工作,報批稿已經上報,其鉛含量的限量標準與美國一致,每升不高于5微克。
目前,國內生產的水龍頭主要為銅材、不銹鋼和塑料等材質。因為技術工藝等因素,國內市場上的中高檔水龍頭多以銅材為主要原材料。
銅質水龍頭
據林津介紹,銅材質制作的水龍頭產品都是含有鉛的,俗稱鉛黃銅,并沒有真正意義上不含鉛的銅,而唯一不含鉛的銅質是紫銅(純銅,因為呈現出紫紅色金屬光澤而被稱為紫銅),但是紫銅進行磨削時易出現劃傷、燒傷、熱變形和砂輪粘附磨損等問題,加工刀具磨損比較厲害。加工成本非常大,一般用作于管道制作。
因為水龍頭鑄造成型的溫度一般為1053℃,而鉛的熔點是327.5℃,這樣在成型時鉛偏析在內外表面,表面的鉛含量比內部高3~5倍,因此使用除鉛工藝可以把表面的鉛去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與水接觸面的鉛含量。但水龍頭作為供水系統的終端開關,在水流靜止時,會因長期浸泡于含有各種雜質的水中,容易破壞洗鉛的表面,形成“腐蝕”,增加內部鉛離子的析出。
而真正能夠降低銅的鉛含量,減少因浸泡而析出的鉛含量,但又不增加工藝難度,是推出無鉛銅,也是低鉛銅。不少企業采用其他金屬元素來替代鉛元素,如路達推出的無鉛黃銅,就是采用鉍替代鉛,同時不增加銅的制作工藝難度,據了解,該種鉍黃銅材質含鉛量很低,其標準是采用美國最新通過的Senate Bill 3874法案的標準。
而且,林津介紹,歐美發達國家主流水龍頭都在用黃銅制造,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銅的抑菌性。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500年前的埃及開始使用銅進行傷口消毒、治療眼部感染與燒傷、及飲用水消毒,美國EPA(環保署)等多家世界權威機構的科學證明,抑菌銅在兩小時內殺死超過99.9%的細菌,成為全球最有效的接觸面材料,任何其他材料(例如銀離子涂層或不銹鋼)都無法與之相比。
不銹鋼水龍頭
與銅質水龍頭相比,不銹鋼水龍頭在無鉛方面可謂是更勝一籌,因為鋼的成為主要是鐵和碳。為了增加其耐腐蝕性,在碳鋼中需要加入重金屬Cr、Ni、Cd、Pb、As、Mo,這些金屬物質可以使鋼具有耐腐蝕性的鈍化膜,這層膜阻止金屬被進一步腐蝕,從而不生銹。影響不銹鋼抗腐蝕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是鉻元素的含量,鉻含量越高越不容易生銹。
由于龍頭是長期過水的物品,自來水里有氯氣進入產生HClO(次氯酸),它會破壞表面鈍化膜(氧化鉻),而氧化鉻溶解于水中。而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基因突變。而其他重金屬也會隨之析出,如鉬,該金屬對人體同樣有危害。
據了解,因為晶體密度緊密,使得不銹鋼硬度很大,其加工工藝比較難,不易成型。若將不銹鋼制成型必須通過脫蠟精鑄的方式進行加工,這種脫蠟精鑄的加工模式產生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所以在國外很早就被淘汰了。而且,不銹鋼水龍頭成型,必須通過焊接的方式來進行,而不少不銹鋼焊接劑、助焊劑也會有少數鉛成分,也會將鉛元素進行轉移到水龍頭上。
所以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飲用水龍頭對于重金屬限量不僅僅只有鉛,國家標準對于鉛,鎘,鉻,砷的析出量都有規定。目前大品牌的洗鉛技術可以抑制大部分重金屬的析出。不銹鋼合金雖然不含鉛但是仍然含其它重金屬(鉻、鎘、砷等)。
而且,在不銹鋼產品中,只有304不銹鋼屬于食品級,但相對其他不銹鋼類型而言,304不銹鋼加工工藝非常難,價格也相對比較高,不少企業則采用工業型201不銹鋼來進行水龍頭生產,但這種不銹鋼成分并不穩定,內部重金屬容易析出。并且在殺菌方面上,不銹鋼能力并不如銅質,在同種水質下,銅質能快速在30分鐘殺死MRSA這樣的超級細菌,并且令細菌無法產生抗體,然而,不銹鋼在360個小時之后,細菌的數量未有明顯減少。
因此,林津表示,水龍頭含鉛并不可怕,只要其含量是在規定標準之內,而廣大消費者和媒體面對“水龍頭鉛事件”切勿恐慌,理性面對。特別是,企業團結一起,服務于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生產符合消費者健康需求的水龍頭產品是核心關鍵。企業不要將鉛無限擴大,給行業帶來混亂,更不能使用不道德的行為來打擊行業優秀企業,只有行業的健康發展,企業才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