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立達:長江流域水污染經過50多年治理沒好轉
時間:2013-09-18 10:09:48 作者: 來源:財經網
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表示,長江源的破壞、退化是非常明顯,人為活動影響非常大。長江流域經過50多年治理,這邊在流失,那邊在治理,基本差不多,沒有什么好轉,也沒有明顯的惡化。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因為我們今天這個論壇主題是關于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我們國家的水資源談起這個問題來,首先我想長江是首當其沖的,長江和黃河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母親河,但是談到水資源不是一個概念,戰略性的水資源是長江,隨著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明年通水,東線工程今年通水,不僅僅是長江流域的問題,牽扯到大半個中國了。所以今天這個水資源的問題,因為我本身是從事長江水資源保護30多年,從1978年開始,跟我國整個環保事業基本同步。對于長江的情況,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一些問題,我應該說還是比較了解的。
因為跟我們會議的主持方也了解了一下,因為長江題目很大,這次會議的一個主題大家更關注就是想了解一下長江目前的水環境狀況或者說水質狀況、污染狀況,我想重點先就這個題目重點要談一下,但是在這個中間,因為今天的媒體很多,我先把長江的有關的問題提一下,請大家今后多給關注。
首先第一個是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問題。生物多樣性對長江是非常重要的,長江魚類有340多種,關鍵的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都在長江,跟老百姓相關的一些鰣魚、鮑魚、蟹苗這些水生生物都在長江,所以保護長江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但是不幸的是白鰭豚基本上滅絕,江豚的問題這幾年炒的比較厲害,原來是二類保護動物要變成一類,現在基本上只有幾百頭,僅僅是幾年時間,如果這些物種都在我們手里滅絕的話,我們是無法向我們的后代交代的,這是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第二個是水污染的問題,這是我下面要重點談,我這里提一下。其中一個非常突出就河庫的富營養化,三河三湖是九五期間提出的重點治理目標和對象,但這三湖都在我們長江流域,巢湖、太湖,滇池,一直到現在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太湖是1300億,現在還在投,但是效果實在可以說是沒有明顯的好轉。水污染事故,剛才院士也提到了,在長江最典型的是04年的沱江污染事故,07年的太湖污染事故,震動很大。再一個長江源的問題,長江源的破壞、退化是非常明顯的,人為活動影響非常大。水土流失在長江流域應該說一邊在治理,一邊在流失,經過50多年的治理,只能說兩個基本上,就是這邊在流失,那邊在治理,基本差不多,沒有什么好轉,也沒有明顯的惡化。再一個是水電開發的問題,大家知道長江我們國家的水電資源集中在長江,長江占了整個中國40%左右,三峽當年的論證大家擔心就是生態環境問題,三峽有一個防洪作用,所以三峽上馬,但是現在更多的電站已經在施工,在建設,這個疊加影響現在我是比較擔心的。當然長江還有一個血吸蟲的問題,這里就簡單點一下長江的問題。
長江現在整個水質狀況就是從排污量,從上世紀80年代不到100億噸,到現在基本上是340幾億噸,占全國40%。水污染特征對長江來講最明顯的一個,長江是一條很大的河流,首先大家必須要考慮這么一個現實,但是它的污染狀況在干流反映的是城市的污染帶,根據我們監測調查80年代是460公里,90年代是560公里,到了2003年是650公里,所以在不斷增加,所以干流的污染實際上是在惡化的。所以這里面我要提到的一個是長江干餾的總氮、總鱗問題,造成我國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十分嚴重,長江的三湖是典型,其他的湖泊也很多,關鍵的問題我們的河流也富營養化,三峽水庫蓄水以后,在03年6月份,三峽一邊在蓄水,一邊就發生水化,大家可以想像問題的嚴重性。上海的XXX水庫,本來上海是想解決黃浦江的污染問題,能夠喝上比較好的水。2011年11月份剛剛投入運行,2012年就出現水化,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在長江干流,實際上可以說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它的總氮、總鱗已經相當高,只要光照、水溫合適都可能水化。東海大家可以想像,實際上現在我們國家近海污染最嚴重,這幾年來都是的。本來大家想象當中渤海應該是水質比較差,但不是,東海最差。2012年國家環保部發布的全國環境質量公告上面用了一個長江口東海水質極差,我一直把長江作為東海、西太平洋(行情 股吧 買賣點)最大的排污口,所以每年帶入的氮磷作為的東海的赤潮的面積,發生赤潮的次數都是在全國海區是最嚴重的。還有一個,水污染事故在長江是十分頻繁,最近大家比較關注,隨著南水中線工程要通水,丹江口水庫水質的安全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所以我在這里根據我們的安排,用這點時間點一下我們長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