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時間:2016-09-18 來源:微水會 作者:談城市藍色基礎設施與黑臭水體治理
微水會導語
“水十條”的出臺,將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提上日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加強城市設計也被提出。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要求的提高,打造生態城市是未來城市轉型的重要方向。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建設施發展與城鎮化速度的不協調,“城市病”問題凸顯,水體黑臭、城市內澇等成為困擾諸多城市發展的一大問題。
(文字內容基于訪談視頻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僅參考學習)
采訪嘉賓:李建偉
采訪主持人:潘鵬 / 整理: 馮茹 / 排版:漠瀟
城市建設中,由于太多灰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及供排水管網建設的不完善,致使城市排水出現問題,城市內澇等現象頻發,海綿城市建設使得構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被熟知,其中水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東方園林總裁兼首席設計師 李建偉 先生提出了藍色基礎設施構建,并與灰色基礎設施構建、綠色基礎設施構建一起形成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下面為采訪實錄。
http://v.qq.com/x/page/a0328lvj2aq.html
主持人:
首先第一個問題想問您,構建城市藍色系統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您的提出這一系統構建的初衷是什么?
李建偉:
城市的藍色系統構建是城市整體水網結構構建,其中河流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包括湖泊、雨水、徑流、地下水。過去水是分開的,部門各自為政,沒有整體的將其當作一個基礎設施,致使在城市建設中重視度不夠,也有諸多問題產生;因此,提出城市藍色基礎設施構建。
主持人:
在城市建設中,自然結構與人工結構如何達到平衡?
李建偉:
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都有一個自然基底,而這些基底在城市建設初期就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有了自然基底再進行城市建設,一是自然結構不會被破壞,二是生態會有基礎保證,三是可滿足城市功能需求。因此,在建設中人工結構一定要最小限度的去破壞自然結構,人工結構盡量去補充已破壞的自然結構,如建一些人工廊道、人工濕地、人工排洪渠及污水處理設施等。將這些融合在一起,城市生態才會更和諧。
主持人:
眾所周知,東方園林專注于園林景觀設計,近年來海綿城市建設亦有涉足,那么想問您景觀設計及園林設計在城市規劃中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建偉:
過去在講景觀藝術,是為城市服務的一個時代。現在多強調的是把藝術與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將城市發展、環保、園林藝術結合起來形成互動。在未來除了要將工程做好,通過規劃設計引領工程質量也是重點。藝術是一個部分,更要與生態,與發展結合在一起,注重工程質量提升,更好的彰顯其魅力。
主持人:
本次大會有很多關于城市與水方面的報告,最后想問問您,對于這些,您印象或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李建偉:
過去的城市規劃可能對水關注度不夠,更強調的是功能、路網、用地合理,現在的規劃多強調的是生態,是如何將水做好,做到資源保護,用地更為合理,這是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真正能夠為新的城市發展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