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水會▪第6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探討

時間:2016-08-03 來源:微水會 作者:策劃:C.P.

導語:

12月31日,2015年的最后一天,微水圈第6期在線微水會,承接上期內容,針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工藝,展開了兩個多小時的熱烈討論。討論內容主要集中在基本工藝的應用、上洋污水處理案例分享等。各路運營專家,將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分享,收獲頗多。水世界將本期微水會的內容進行了摘要梳理,供大家參考交流。

主題: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探討

背景:上周我們討論城鎮生活污水的基本情況,其中對比了化糞池、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大型集中式污水處理;谀壳暗膶嶋H情況,小型一體化設備正在推廣應用,而當前城鎮更多的是集中式的污水處理廠,能做到有效的運營及維護。所以,本期我們接上一期話題,城鎮排水系統之生活污水(二),討論當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工藝及未來方向。

話 題

1、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概述

2、目前主流工藝之間的對比

3、案例分享

4、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未來展望

前言: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微水會在線討論氛圍比往常更加熱烈。非常感謝這次提供案例資料的嘉賓, @深圳上洋污水處理廠 Age @周污水廠#搬磚仔 @周+永創環保+難降解廢水處理 分別提供深圳坪山上洋污水處理廠;共青城污水處理廠;五原縣塔爾湖鎮污水處理廠,三個案例。在案例分享過程中,基于問題討論較多,上洋污水處理廠講完已經22:30,又因微信服務器宕機,我們不得不結束本次討論。還有很多資料未分享,有需要了解的,請聯系管理員。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概述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主要的幾種生活污水的主要工藝:包括氧化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A2/O工藝、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MBR)等。

在討論過程中,運營大神們表示其中目前應用最廣的是A2/O工藝和氧化溝,MBR的應用也在增多。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對有機物的降解主要在曝氣階段進行,可分為兩個階段,吸附階段和穩定階段。在吸附階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機物轉移到活性污泥上去,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而表面上含有多糖類的粘性物質所致。在穩定階段,主要是轉移道活性污泥上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所利用。當污水中有機物處于懸浮狀態和膠態時,吸附階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穩定階段較長。

氧化溝:

氧化溝是一種簡易的活性污泥系統,屬于延時曝氣法。其曝氣設備為轉刷,設置在氧化溝的直段上,轉刷旋轉,推動混合液在池內循環流動,并使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污水進入反應池,通常需要循環幾十圈,才能流出溝外。

SBR法:

SBR技術本身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去除污染物的機理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完全一致,但其操作過程又與活性污泥法完全不同。

SBR作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兼有推流、厭氧—好氧操作、間斷進水的特點。實際上,SBR是一種半連續—間歇式裝置,它與傳統的充放式曝氣池不同。從進水方式看,可以是間歇的,也可以是連續的。而排水一般是間歇的;從曝氣方式看,可以來用充水期不曝氣的限制曝氣方式、充水期曝氣的非限制曝氣方式或充水后期曝氣的半限制曝氣方式。

 

A2/O法:

A/O是厭氧好氧工藝,A2/O是厭氧-缺氧-好氧工藝。A2/O的處理效果要優于A/O,有時被用作污水的深度處理,有比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最初貌似也是由脫氮工藝發展出來的。

在厭氧/好氧除磷系統和缺氧/好氧脫氮系統原理的基礎上,人們提出的A2/O污水處理系統,即將兩個處理系統結合起來,使污水經過厭氧(Anaerobic)、缺氧(Anoxic)及好氧(Oxic)三個生物處理過程(簡稱A2/O),達到同時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曝氣生物濾池(BAF):

污水通過補水設備連續地、均勻的噴灑到濾床表面,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滲析,或以波狀薄膜的形式向下滲流。最后,污水到達排水系統,流出濾池。污水流經濾床時,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細菌附著在濾床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濾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層充滿微生物的粘膜,稱為生物膜。這個起始階段通常叫“掛膜”,是生物濾池的成熟期。污水流經成熟濾床時,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唄生物膜重的微生物吸附、降解,從而得到凈化。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填料淹沒在廢水中,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廢水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為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沉池后被去除,廢水得到凈化。在接觸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氣來自水中,而廢水則自鼓入的空氣不斷補充失去的溶解氧。空氣是通過設在池底的穿孔布氣管進入水流,當氣泡上升時向廢水供應氧氣,有時并借以回流池水。

MBR為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截留住,省掉二沉池。膜-生物反應器工藝通過膜的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反應器的功能,使活性污泥濃度大大提高,其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討論

關于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也屬于生物膜法;

老式生物轉盤確實基本淘汰了,桑德的做了改進;

老式難維護,不太穩定的不改進就會淘汰;

現在所說的生物轉盤實際是氧化溝用的曝氣充氧裝置;

農村污水用了大量生物轉盤。

關于為什么農村污水用了大量生物轉盤?

因為改良的生物轉盤,模塊化,便于管理。

關于曝氣生物濾池(BAF):

目前所謂的生物膜法基本就剩BAF了;

中國引進的第一家應用BAF的城市,大連馬欄河,得利滿BAF。

你們在一線的經驗來看,目前在生活污水處理上,應用最廣以及經濟或者運營考慮,最佳選擇是怎么樣的?

個人意見是活性污泥法最好;這個觀點獲得很多人的認同;

同時有觀點,出水穩定還是生物膜法;

也有觀點,我覺得生活污水廠,穩定,耐操,維護簡便是王道;特別是南方濃度偏低,氧化溝很節能不要開這么多設備;

沒有十全十美的工藝、只能是合適的工藝;設計是一個很重要環節。

關于MBR:

MBR屬于活性污泥工藝;

MBR的本質是泥水分離,替代二沉池;

MBR主要是提高污泥濃度;提高了泥水分離效率效果;

MBR的成本高也是制約;

MBR用電量不多的,最怕就是污堵;

MBR可以說是水處理行業的傻瓜式操作;

生活污水處理廠MBR挺好;

現在技術發展很快,膜以后是趨勢。

曾經看到過一種說法,說是MBR其實就是超濾,不屬于生化。誰能給虎妞科普下?

MBR膜是超濾膜;泥水分離超濾膜;活性污泥+超濾。

關于氧化溝:

氧化溝占地面積大;

也有觀點,氧化溝占地沒想的那么大;

湖南80%是氧化溝;

氧化溝運行成本低,表爆維修少;

現在是AAO與氧化溝和建;耐充擊,穩定;

起步于污水處理初期,低污染物時候,管理方便能耗低,抗沖擊,本質是延時曝氣;隨著污染物提升轉盤供氧不足,改表曝機,改曝氣頭;隨氨氮升高,補充了AA;

厭氧缺氧,在和建氧化溝,再用倒傘,是最爽工藝;

卡魯塞爾是氧化溝主力;

準終極版的氧化溝三個環形溝組成的AAO;奧貝爾就是三環的;

BOT基本都氧化溝,運行最省心;

氧化溝充氧能力低,有時候氨氮會不穩定,很多原因是倒傘或鼓風機不給力;氨氮就是靠生化去除,要控制好參數;

氧化溝節能,但不適合北方。

氧化溝流速的問題

流速偏低,沉降問題出來了;

設計,推流器盡量選大;流速快了,少開幾個,其它做備用;

推流器和流速的關系,流速和沉降的關系;

一般一個氧化溝缺氧4臺,好氧6臺;

AAO的攪拌器按照10w設計。

關于生活污水總氮問題:

總氮是生活污水廠的難題;

氨氮好解決,目前進水的可生化性較低,總氮才是壓力所在;

想辦法增加反應時間。

關于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議:

規范的里的東西和實際是有出入的,理論需要聯系實際;我國新建污水廠都有一個共性問題,配套管網之后,河道截污,而豐水季節,水土保持難度大,細碎河沙進入場站,這只是其中問題的之一;

任何技術都有一定的適用性,設計是否嚴謹,是否合理,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后期的運行。

上洋污水處理廠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上洋污水處理廠位于深圳市東部的坪山新區田心社區,毗鄰惠州惠陽,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設計規模分別為2.0萬m3/d、18.0萬m3/d,廠區總控制用地10.72公頃(一期用地3.75公頃、二期用地6.97公頃)。服務范圍(污水收集范圍)為東起坪山河流域大工業區,西至坪山碧嶺片區和墟鎮共計45.6 km2,是深圳市坪山新區內規模第二大的污水處理廠。

一期工程:2007年建成投入運營,具備2.0萬m3/d規模處理能力,服務范圍為大工業區,采用Unitank工藝,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污水排放標準中的一級B標準。

二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12年5月通過環保驗收并投入正式運行,污水處理總規模達20.0萬m3/d,出水和廢氣排放分別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二級標準,在運營期廠區邊界噪聲控制按照《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 12348-90)中的2類標準執行,污泥采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要求脫水后泥餅含水率應小于80%。

(一)污水處理系統

表一上洋污水處理廠設計進出水標準

水質指標

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一級處理包括粗細格柵、提升泵房、沉砂池、洗砂間。其中粗格柵和進水泵房位于一期工程預留的預處理區,是廠區最南端,靠近處理廠進水管;二級處理位于中部和北部,包括氧化溝、二沉池、二次提升泵房和鼓風機房;深度處理位于廠區最北部,包括V型濾池、接觸池、濾池設備間、出水紫外消毒渠,其中紫外消毒渠緊鄰坪山河,利于尾水排放。

(二)污泥處理系統

污泥處理系統包括儲泥池、污泥濃縮脫水機房及泥餅存放間,均是一期工程建設完成。污泥處理系統在廠區西南部,臨近一級處理,處在廠區常年主導風向及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這樣,一方面遠離管理及生活區,減少對廠區環境(噪聲和氣味)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使柵渣和泥餅的運輸相對集中。

(三)中水處理系統

上洋污水處理廠中水處理工藝流程為:加藥絮凝后的二沉池上清液出水,經過二次提升,進入V型砂濾池過濾,過濾后自流至紫外消毒渠。這樣,達標排放的尾水,一方面用作為坪山河景觀水,另一方面通過泵站加壓輸送至聚龍山公園和坪山濕地公園,作為公園內的綠化用水。上洋污水處理廠中水水質達到工業冷卻用水、景觀環境用水、市政雜用水等國家標準。

@深圳上洋污水處理廠 Age 上洋污水處理廠廠長彭峰,補充內容:

一級處理,粗細格柵,二級AA/O,沉淀池,深度砂濾Uv。豐水季節,實際進水可生化性低;枯水季節,總磷壓力大;管道沿河布置,頂管過河;豐水季節,實際處理量高于設計;

運營數據

案例探討

總磷壓力大

大家一致的觀點就是多加點藥。

紫外大腸桿菌能達標不?你的設計進水濃度怎么這么低啊,你消毒有輔助消毒沒?

豐水季節,實際處理量高于設計,Uv處流速偏高,停留時間短于設計,存在風險;計劃加裝輔助加藥系統。

關于總氮

我們環保界總在討論Bod,碳源,但是還有其他應關注,生化代謝,需要養分,C為其一也,反硝化菌代謝速率和營養物質濃度線性關聯,但是,還有一位大哥,叫反硝化菌,如何讓這位大哥舒服的活著,很重要,Ph,硝酸鹽含量,C只是反硝化菌的代謝營養物質,不能都說是吃不飽的問題,硝酸鹽含量測過嗎?儀表,化驗完善嗎?我今年5月到了上洋,一團一團的問題,如何解決,之前為什么不能解決,不是技術的問題,是導向心態的問題。

達標是個硬指標,超標會被罰死;

只要硝化反硝化做好,就可以達標;

只要濃度正常TN不是問題;

總氮技術更應該關注去除率,想辦法提高反應速度;獲得很多技術人員支持;

需要了解每一段的去除率;要求去除率,這才是技術;

生活污水廠很少加碳源的,成本太高,一般調試期可以考慮碳源。

關于反硝化時間

曝氣池內也可以進行反硝化;沉淀池內也可以反硝化;短程反硝化時間,提高TN去除率。

關于除磷

上洋設計出水總磷0.5,實際我們要做到0.2;

理論上加藥,P就不那么難了,但實際進水水質,總磷波動極大;

生物系統后加藥,兩個點,生物池尾端,濾池;多點比一點效果好;

使用的是PAFc,液體10%,730一噸;稀釋一半后至5%,投加;計劃改造加藥系統;

0.5,鋁鹽可以,0.5到0.2,鐵鋁較優;總磷到0.2是不好的,我自己的觀點。畢竟投藥產生化學污泥;

色度、腐蝕性,是鐵鹽的劣勢;

化學協同除磷,未來無路可走的;國外的發展方向,確實全部生物法去磷,這只趨勢.

關于生物菌,哪些高效菌,特別多,靠不靠譜?

這種先付款再發貨的免談,碰到的太多了,全部是騙人的;

工業廢水穩定,什么都行。城市污水加菌,幾乎靠忽悠;

國外相對比較靠譜;國外的厭氧氨氧化菌都能買到,批量培養;

不能要這種先清池,然后重新培菌的;這種都是利用運行初期池內自來水多,出來測的大部分還是自來水;

國內都是其他工程馴化后的污泥;

前兩年做污泥過程減量,向生物系統加菌,結果都失敗了;

提高生物除磷效率。是未來發展方向;

菌種優化馴服培養,要有針對性,一定找到問題的根結。適合別人的菌,未必適合自己;成分不同,措施、方法也應相對調整;

加菌劑,最后都通過排泥排走了。

最后的意外:

討論到22:30左右,微信服務被紅包刷宕機,無法實時的收到信息,我們的微水會也因此無法再繼續往下進行討論,直到多了23點30多,才逐漸恢復正常。雖然本期內容不算特別多,但是全部都是干貨,對于從事運營、設計、調試的朋友們,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結束語

非常感謝大家對微水會的支持,在這元旦的前夜,在微水會能擁有如此高的熱情。尤其感謝@深圳上洋污水處理廠 Age @周污水廠#搬磚仔 @周+永創環保+難降解廢水處理 @火柴+工程+運營 @孫永利 @董偉-諾維信-工程菌技術@蒼龍能在這新舊交替之際抽空來為我們做在線解答及案例討論。本期討論主題內容主要是承接上一期城鎮生活污水概述的內容。本期主要針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工藝、運營管理、商業模式等進行了討論。同時也結合污水處理廠案例,進行具體項目的討論,讓微水圈圈友們獲得了很多經驗借鑒。

首先我們介紹了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涉及到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和處理工藝,其中介紹了包括氧化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A2/O工藝、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MBR)等在內工藝原理和流程。并且針對這幾種工藝進行了討論和對比,我們發現工藝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設計的好壞和工藝使用的對錯。由于污水的來源、當地環境、經濟狀況等約束,我們在設計選擇工藝的時候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通過前期的調研來選擇合適的工藝。在討論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污水廠能長效的運行,離不開前期的設計及后期的運營,運營過程中人的管理非常重要,無論通過哪種商業模式進行運作,管理都離不開靠譜的人,必須通過專業的人員來進行運營維護,才能做到長安高效,并且降低成本。

本來是想通過三個不同的圈友,不同規模的三個案例,在技術、運營、管理等角度與我們分享城鎮生活污水廠在設計、施工、運維等方面的經驗。結果因為時間和微信服務器的原因,我們只是討論了深圳上洋污水處理廠,彭總很敬業,非常負責,介紹了一個大型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在運營過程中如何能做到節能降耗,并告訴我們一些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我們學習并可借鑒他們的解決方案。同時,圈友們針對上洋污水廠提出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討論,讓我們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與學習項目案例。案例討論尤其熱烈,完全看不出來這是元旦前夕的假期,可以大家對于項目分享的苛求,也是我們微水圈更加努力尋找案例分享的動力。

還有@周+永創環保+難降解廢水處理周總的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案例,@周污水廠#搬磚仔對于中小污水廠運營經驗的分享,沒能在在這期微水會進行分享,我們會在后續進行研究如何再分享給大家。

最后,本期微水會到此結束。歡迎參加下一期微水會。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

聯系人:潘鵬

電話:010-88585610-815
手機:18510663273

郵箱:325178909@qq.com

關注微信訂閱號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京ICP備12048982號-4

Top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