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水會▪第1期】聚焦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時間:2016-08-03 來源:微水會 作者:策劃:C.P.
【案例一】:洛河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
2014年8月,洛陽市政府確定啟動新一輪洛河市區段32公里水系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洛河兩岸的景觀環境,打造“華夏文明第一河”的全新理念。前期啟動的示范區包括洛陽橋至李樓橋洛河5.5公里段,瀍河至上游5.2公里段,內容涉及多個節點及景觀核心區域。5.2公里段,內容涉及多個節點及景觀核心區域。
治理方案:
洛河水環境治理項目采用PPP模式,洛陽市政府將存量污水處理資產(55萬噸/日)與北控水務成立合資公司,北控水務以現金形式出資,占合資公司70%股份。合資公司得到市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并將負責投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5萬噸/日)。同時,北控水務還負責洛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投資(一期10億元)和故縣引水工程投資(17.5億元),政府采用投資補助、政府回購的方式與北控水務在增量項目上進行合作。這種PPP模式的交易結構,把河道治理、污水處理、飲水工程打包在一起,可總結為“盤活存量、帶動增量”。
經驗總結:
在項目洽談階段,有經驗的政府會著重看合作方是什么陣容的方陣,可以整合多少資源來投入治理,企業生態群的建立不僅利于具體治理,也方便與政府協商。此外,在技術體系也有功能劃分,如黑臭水體可分為流動水體和封閉水體兩類,這兩類水體所需要的治理技術完全不同;即使針對某一種水體,也需要多種技術的配合協作,一種技術很難包打天下。同時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打破了原有地區水務業務單一條線,將排水設施的規劃設計與城市的水生態設計理念實現真正的基層結合,打破水務自然壟斷特征所帶來的壁壘鎖定,提升了環境行業的整體投資與技術效率,能夠有效推動環境保護治理體系的深層次改革取得較好效果。
【案例二】:北京市大興區老鳳河中段污水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規模為30000立方米每日,未進入截污管網的城市綜合污水和地表徑流進入城市郊野河道,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導致河道環境質量惡化。大興區水務局與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環境綜合服務商務合同意向書。
治理措施:
由該公司直接投資實施(應急超磁水體凈化站),服務期為5年。采用超磁分離水體凈化站和生物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對河道的污水進行處理。通過超磁水體凈化站對河水進行處理,去除水體中大部分懸浮物、總磷,再輔以生物制劑、納米曝氣,對溶解性污染物進行削減,實現河道水體不黑、不臭、無水華。
通過實施合同環境服務,實現城市郊野河道污染水體治污,改善河段環境質量,水質達到治理要求。
【案例三】:泰晤士河凈化
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雨污混合水溢流問題一直比較嚴重, 是造成暴雨期間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工業污水的排放量所占比例很小, 對泰晤士河水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另外泰晤士河沿岸的14座發電站排放的冷卻水也對河水造成了熱污染, 使水溫升高, 溶解氧下降。如今,泰晤士河的溶解氧明顯上升,生化需氧量、氨氮、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均明顯下降。
治理措施:
1.依法治污,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成立專門的治理委員會,建立區域性工程治理措施和生態防治措施兩種水污染防治體制。
2.引入市場機制, 加強產業化管理, 實行誰排污誰付費, 發展沿河旅游業和娛樂業, 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 經濟效益顯著。
3.使用曝氣復氧措施對河水進行人工曝氣復氧來提高暴雨期間水體溶解氧的濃度, 減輕暴雨對水質造成的不利影響。
4.鮭魚回歸計劃。
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的治理,關鍵并不是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與工藝,而是開展了大膽的體制改革和科學管理,被歐洲稱為“水工業管理體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們對河段實施了統一管理,把全河劃分成10個區域,合并200多個管水單位而建成一個新水務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務管理局。然后按業務性質作了明確分工,嚴格執行。在水處理技術上運用傳統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氣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規措施。處理后的廢水用于養魚、栽培等,從而給水務工作帶來活力。
四、群友建議
群里組織實施一個黑臭水體研究示范基地,找政府選一條河道,邀請一些企業來個同臺競賽。理論結合實踐。群里最為委員會,具體考核參數、技術、效果,制定規則供政府合作參考。
五、總結
>>>主持人總結:
黑臭水體的消除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對各地水體黑臭的原因進行排查,根據地域差異、污染現狀,通過黑臭水體污染成因分析和耦合技術研究,從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恢復水生態健康安全出發,按照人水和諧和水健康循環的治理理念,從污染物治理、河流水體、護岸護堤入手,構建黑臭水體修復的技術體系,并體現物質相容性、結構多樣性、生態經濟、和諧開放性的原則,建立黑臭水體修復的系統設計方案。
具體而言,黑臭水體修復的技術體系構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嚴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是其修復的一個重要前提,從污染物產生源頭控制污染物產生,并通過截污對產生點源、面源以及隱形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二是水體修復技術。在“截污、控污”的基礎上,對污染嚴重的水體通過進一步實施水質改善技術和生境修復技術,逐步恢復水體的自我調節、自我恢復的功能,加速改善河流水體水質;三是流域河道治理技術。從恢復河道聯通性、滲透性、維持生境需水量、調蓄雨洪入手,通過實施河道生態修復技術、雨洪調蓄技術以及基底修復技術,逐步恢復水體的防洪排澇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群友總結:
1、黑臭治理是一個“水十條”安排給地方政府的工作,指南之所以叫“工作指南”,是因為要指導地方政府開展工作,設計院、咨詢機構、環保公司必須有前期基礎才能從事該工作,不要寄希望于通過指南就會做了;2、中國的水體黑臭成因千差萬別,因此必須“一水體一策略”,并不具有一個完美的“治理技術路線”可以解決所有水體治理的難題;3、黑臭水體成因復雜,因此治理工程綜合性很強,不要片面的相信市場上所謂的噴藥、撒菌種等“神技術”,噴藥是應付政府檢查的,撒菌種如果真的有效,污水廠就不用這么難受了;4、目前情況下PPP治理黑臭水體市場并不成熟,而且黑水水體治理任務繁重,因此不存在大公司主導,小公司沒有市場的問題,只要你有過硬的技術,市場肯定會有的,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抱著小公司通過拿一個大項目一下子發展成大公司的想法,市政行業是需要慢慢積累的行業。以上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關于黑臭水體治理,還需要很多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挖掘適應技術和商業模式。同時也結合政府的政策,平衡企業利益,才能更好的治理好黑臭水體。 (水世界小編)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