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活水、還潔凈”,如何處理“黑臭水體
時間:2016-12-29 來源:水世界訂閱號 作者:
水世界導語
▼
由于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嚴重不足。為改善村鎮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近年來,村鎮污水處理領域的走俏程度及熱度不減,作為未來污水處理的主戰場,明確思路,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特點、可復制、可持續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徑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
市場走俏 瓶頸猶存
▼
據住建部相關建設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 91.9%,縣域污水處理率 85.22%,11.4% 的行政村對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低處理率的村鎮污水,未來具有巨大潛在市場。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 類型多,質量良莠不齊,已建成設施運行率低 是業內普遍熟知的。
就目前看,我國村鎮排水基本為 合流制;系統較為分散,排水下游多為魚塘、道路邊溝、自然濕地、河道等。
大部分村莊排水設施修建時間較長,損壞或淤堵現象嚴重;大部分農戶自建有化糞池或滲井,雜排水一般直接排出院外漫流或接入排水溝。
面對我國村鎮污水處理法規標準的不配套、保障機制不健全、設施運行“曬太陽”的瓶頸及尷尬現狀,村鎮污水需解決三方面問題,即:
1)如何選擇適宜的技術和保障質量;
2)如何實現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行;
3)如何實現有效監管。
技術、運營與監管如何著手?
▼
眾所周知,日本、美國、歐盟等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為我國村鎮污水處理提供了一定借鑒,但由于國情的不同,照抄照搬顯然不可行,走出中國特色才是正道。
對于村鎮污水治理,應優先按照 “以城帶村、以鎮帶村” 模式,不具備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遵循 “因地制宜、生態循環、適合運行、技術成熟、就近回用” 原則。
1、體制機制
村鎮污水處理需加快相關標準及規范的制定,不應要求過高的排放標準,科學系統的予以決策,合理規劃、高效組織。
2、技術路線
鑒于我國村鎮污水水質水量變化大,單位能耗較高,且缺少專業運行人員。因此,我國村鎮污水處理技術需滿足 抗水質水量變化,低維護、簡運行,低能耗 的條件。
技術選擇上要以改善衛生條件、壞境質量、保障生態安全為首要要求,可結合村莊排水現狀、經濟發展水平等確定合理的排水體制,確定采用分戶處理、村落集中就近處理,還是納管區域集中處理模式。
目前,不少涉足村鎮污水處理市場的企業,也都針對性的給出了自己的治理技術或解決方案,被大眾熟知的有在前幾期微水會上介紹過的桑德SMART、合續高效反省器&中國罐、銀江環保KtIC一體化設備等。
桑德SMART-PFBP多級生物接觸氧化
KtIC分散式一體化設施
合續高效反應器
3、運營管理
對于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應通過專業機構提供運行、維護,這樣有利于保障設施的正常運行和日常監管,積極尋求建管一體化;借助現今較為熱門的互聯網技術實現智慧化監控監管。
智慧化管理平臺
政府與企業要強化溝通,明確和落實責任主體;依靠財政補貼的同時,擴大社會力量,借力PPP等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小結:我國村鎮情況復雜,各區域水質差別大,實現污水有效治理,還需健全村鎮污染治理的有效組織和管理體系、標準法規體系;因地制宜科學決策、規劃及選用技術;建立完善質量保障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及長效運營與有效監管機制。
(整合自第十一屆水務大會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住建部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北方研究中心主任劉俊新、北京市政設計研究總院六所副總工程師趙志軍演講ppt)
微水會 · 第44期
▼
主題:PASG鄉鎮污水處理技術介紹
時間:12.29 周四 晚 20:00
地點:水世界丨農存小城鎮污水處理微信群(加入請在微信訂閱號回復:0)
提綱:
工藝流程簡介
PASG技術的特點和優勢
工程案例分享
提問時間
分享嘉賓:曹啟明 博士,中天藍瑞環保科技集團副總工
企業簡介:
中天藍瑞環保經過20多年的技術積淀和發展,以先進的 “ PASG污水處理技術 ” 在鄉鎮污水處理領域迅速崛起。集團核心技術——“就地分散式污水處理兼園藝化技術(PASG技術)”,具有運營成本低,無噪聲,無臭氣,占地小、系統成熟穩定的突出優勢,獲得國家四項發明專利和十多個實用新型專利。該技術于2015年11月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認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6年7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鑒定PASG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6年11月PASG技術又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優秀專利獎。截止2016年12月,中天藍瑞環保已經在北京、廈門、東莞、湖南、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市完成了數百項污水處理工程,獲得了當地客戶和政府的高度認可。
企業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