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記錄】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調試日志

時間:2016-11-02 來源:水世界社區 作者:

水世界寫在前面

污水處理全過程從設計施工到調試運營,步步均是關鍵。對于在一線的水處理師們,奔波成為家常便飯。匆匆的來,匆匆的去;看著這邊,還擔心著那邊活性污泥出什么亂子,急匆匆趕回那邊,這邊有人十萬火急的說泵出了問題,怎一個忙(nao)碌(xin)了得。

不過,學以致用,夯實一下理論基礎,在實踐中磨練,何嘗不是一種收獲。忙里偷個閑,把日常為祖國環保事業盡綿薄之力的點滴記錄下來,供同行學習,并一起探討,這個意義可是非同尋常。下面就和諸水友某一線工作者的氧化溝調試經驗。

一、項目概況:

處理廢水量2萬噸/天,要求出水達到一級A標準。工藝流程為:進水-粗格柵-提升泵房-細格柵-旋流沉砂池-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二沉池-混凝沉淀池-V型濾池-紫外線消毒渠-出水。

初期調試計劃:

經過緊張的設備安裝,終于進入工藝調試階段,由于時間緊,化驗儀器設備還未到位,只有摸黑進行培菌調試了,呵呵。水量有限,水質感覺還行,先調試單池,從附近的污水廠搞了20噸左右的脫水污泥,感覺質量不太好,投進去悶曝再說了。悶曝時池內溶解氧挺高,有6-7mg/L,打算間歇培養。

現場情況

二、調試日記錄:

XX年4月16日:

下午投入20噸左右脫水污泥,悶曝(期間停電4小時)。

XX年4月17日:

下午池內混合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由黑色變為淡灰色,感覺污泥很少。繼續悶曝。池內DO很高,有7mg/L以上。

準備4月18日中午開始間歇換水,進水1200噸左右(大約池容的1/5),再曝氣6小時,停1小時曝氣后再進水,如此循環一段時間,是否可行?由于水質還無法化驗,只能憑感覺。感覺進水COD有200mg/L以上。

最近水量特別少,可能是管網有問題,一個多小時就提升泵房就抽干了,沒辦法,只有先把另外一個閑置氧化溝的污水放到泵房再用。

沉降比

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鏡檢的照片發幾張,大家一起看看都是什么蟲蟲?

附:鏡檢照片

XX年4月18日&19日:

悶曝大約2天,4月18日上午開始間歇換水,停曝氣1小時后進水2小時(沉淀后進水主要是為了不讓有限的污泥流入二沉池),然后曝氣6小時,再停曝氣進水如此循環,郁悶的是4月19日停電一天,下午6點才來電。我又接到緊急任務要離開一周左右,現場交給徒弟打理,每天給我匯報進展情況。昨天做了個沉降比,感覺污泥有所增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XX年4月21日:

今天實驗儀器設備才陸續到貨,指標還無法化驗。顯微鏡也到了,可以鏡檢了。又做了個SV,感覺污泥在慢慢增加。徒弟反映溶解氧有點高,在8mg/L左右,我安排他曝氣量適當減少,進水后前2小時開3臺倒傘,中間2小時開2臺,最后2小時開1臺(推流器開啟),根據污泥生長情況在以后時間逐步加大進水量,直到連續運行。

cygyc-gc:從sv絮體看,還是偏細小。

XX年4月22日:

污泥絮體的確細小,從投泥到今天整整6天,數據還是沒法監測。進水量逐步加大,今天起每次進水2.5小時。從沉降性能來看,有很多懸浮顆粒,無法沉降。是由于曝氣過度,還是污泥在逐步適應,進行優勝劣汰呢?污泥和昨天比變化不大,徒弟有點著急,老想污泥長的快一點,我告訴他要穩住,說不定哪天一夜之間就起來了。

懸浮顆粒無法沉降

氧化溝混合液

cygyc-gc:培養初期,污泥濃度小,不易絮凝。當濃度不斷漲上來以后,會利于絮凝。這個時候如果有條件,可以額外投加些營養。

XX年4月24日:

投加營養,領導們舍不得花錢,呵呵噠。現在水量不足,達不到連續進水的條件,只有進水時水量加大一點,由每次2小時增加到2.5或3小時。鏡檢時發現有豆形蟲、草履蟲和個別鐘蟲,數量不多。化驗設備還未到齊,還是無法測定COD、氨氮等指標,郁悶吶。從沉降比來看,感覺污泥還是再逐步增加的。

XX年4月25日:

徒弟給我發郵件,描述了一下現場的情況。

我給他回復如下:

1、看鏡檢照片,污泥菌膠團還未有效形成,視野中的微生物與旋輪蟲有點相似,數量不多。它的出現,應該與處理水質較好有關,但現在沒測COD,無法知道進出水水質情況。只能是主觀判斷。

2、溶解氧(3-4mg/L)控制的還行,比剛開始調試時下降不少,說明微生物開始"工作了",但由于進水偏少,養料不足,還可以控制再低一點,1-2mg/L就可以。

3、上清液透明程度還行(進水較黑),說明有機物分解較為徹底,但沉降比無明顯變化,現在可以嘗試曝氣4小時后進水,縮短間歇進水周期。夜間不停電還是要正常進水操作,進水時前端攪拌器和推進器開啟,可以把進水中一部分含有機物的SS帶入氧化溝,加快污泥生長。

XX年4月28日:

水量還是小呀,不過污泥還是慢慢長起來了。

XX年5月4日:

最近污泥生長比較正常,沉降比將近5%,MLSS到1060mg/L了,進水COD 有250mg/L左右,出水達到50mg/L,只是水量還是太小,一天不足4000噸。鏡檢微生物以固著型微生物為主。因為水量不足,還在間歇運行。

XX年5月7日:

今天回到了調試現場,做了一下沉降比,快到10%了,但感覺污泥絮體有輕飄飄的感覺,有點瘦弱。微生物生長還不錯,以鐘蟲和等枝蟲為主?梢赃B續運行了,開始回流污泥,水量還是小,只有把提升泵的出口閥門關小一點,控制一下流量。進水COD有時到400mg/L多,氨氮有點低,只有7左右。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

現在已經在控制曝氣量了,一般開一臺表曝機,溶解氧控制在2mg/L左右。實在太高就停一會,由于剛開始回流,污泥還要適應一段時間,沉降比有所下降。

XX年5月11日:

5月9日晚上停電一夜,昨天送電后發現氧化溝的污泥已經厭氧發黑了,趕緊悶曝了3小時,逐漸恢復。最近由于開始回流,厭氧和缺氧段分流了一部分污泥,SV降低了不少,還是感覺絮體太細小。早上鏡檢,微生物還算可以,還要繼續努力呀!

 

XX年5月13日:

鏡檢好像確實有絲狀菌,SVI到了140多,指標還是不太正常,進水量有所增加,進水COD在200 mg/L左右,出水COD在60mg/L,感覺還是比較清澈的。培養將近一個月了,還算比較順利。

硝化液回流泵

二沉池出水

消毒渠出水

DO儀數據

XX年5月15日:

從昨天晚上一直在下雨,水量增加了不少,昨天進水COD370 mg/L,出水CDO48 mg/L,進水氨氮10.5 mg/L,出水氨氮5.32 mg/L,今天的沉降比又有所增加,絮體逐漸增大,鏡檢生物相,感覺沒有頭兩天好,發現了一個綠色的東東,不知道是什么蟲,大家看看。

XX年5月17日:

最近幾天還算比較順利,污泥在不斷增加,但濃度還不高,有1000mg/L左右,出水還是比較清澈的,感覺二沉池的單管吸泥機是靠液位差排泥,效果不是太好,吸泥不徹底,回流一直在開,但二沉池還是經常有腐化污泥上浮。到今天調試有一個月了,系統污泥已初具規模,還是比較開心的。接下來要調試V型濾池和在線儀器,運行穩定了就要申請驗收了。

氧化溝污泥

混凝沉淀池出水

XX年5月21日:

一夜之間,SV突增至32,鏡檢發現絲狀菌增多,MLSS才1644mg/L, SVI到了194,最不愿意看到的問題悄然出現,進水COD最近都在300 mg/L以上,但氨氮不高,10 mg/L左右,進水偏堿性,溶解氧控制的也不算低,都在1.5 mg/L以上。進水含油不少,懷疑進水多為工業污水,N、P含量太低,造成營養不均衡,絲狀菌逐漸成為優勢菌種。

疑問:膨脹越來越嚴重,SV增加到了60。唉!現在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Liusha405:營養不均衡短期內發生絲狀菌的可能性很低。1)檢查下進水硫化物含量;2)油也是個問題,盡量解決;3)把溶解氧適當提高點2—4mg/L范圍。

XX年5月22日:

從昨天開始出水口的溶解氧控制在3mg/L左右,SV在45,有好轉跡象,但鏡檢絲狀菌還是比較多。進水硫化物含量不高。附近有機械廠和傳動軸廠,含油廢水直接派過來,比較頭疼。

Liusha405:出口溶解氧提高,膨脹有所改善,估計是溶解氧相對低的原因了。

XX年5月23日:

昨天與環保所的一塊到周邊企業走了一圈,取了幾個水樣,正在化驗。目前只是提高了池內溶解氧,效果不太明顯,還沒有投加N、P營養,不知投加后能是否有效?心里沒底,如果進水問題不解決,停止投加后絲狀菌是否還會死灰復燃?今天鏡檢的照片,絲狀菌還在繼續蔓延。盾纖蟲數量增多,發現個別輪蟲,還有累枝蟲和鐘蟲。

XX年5月25日:

今天的沉降比到了40,昨天還是65,不知什么原因,沉降比老是忽高忽低。鏡檢絲狀菌還是挺多,不過也是有輪蟲、累枝蟲出現。出水水質還不錯,COD在45mg/L左右,氨氮不到1mg/L,進水氨氮太低。對周邊企業水質調查了一下,最高的COD到1800mg/L多,直接排過來了。

最近進水COD濃度降低了不少,到了200mg/L以下,沉降比回落到28,污泥濃度在1500mg/L多。膨脹有好轉的跡象。

XX年5月27日:

現在還不好判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膨脹,有時白天和晚上的SV差別較大,今天白天是28,到了晚上就到了60,實在是郁悶。今天進水COD250mg/L,出水24mg/L。進水氨氮還是5mg/L左右。設計水量是2萬噸,現在運行一組系統,每天實際水量有3000多噸,負荷應該不算高,只能開開停停,不能實現連續進水。氧化溝的表曝機最少常開一臺,DO控制在2-4mg/L之間,污泥還是感覺輕飄飄的。

XX年6月1日:

最近一直在觀察,溶解氧控制在2-4mg/L之間,膨脹沒有明顯好轉。由于進水量太少導致負荷低,污泥絮凝效果不好,有老化跡象,采取間歇曝氣,一臺曝氣機開4小時停2小時,看看效果如何。反正是試運行,就是要試著來。

XX年6月5日:

最近一直在間歇曝氣,膨脹現象有所好轉,SV已經降到24左右,根據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進水COD濃度與本次膨脹關系較大,前端時間,進水COD濃度高,膨脹嚴重,最近有一個企業被環保部門督查整頓,進水COD濃度下降,膨脹就有所好轉。由此推斷,還是C/N比例失調造成的膨脹,與DO的控制關系不大,只是推斷,還需繼續再觀察、調整一段時間。

Liusha405:個人理解,負荷高是導致DO低的一個因素,負荷高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對DO的控制來防止絲狀菌的增長。微生物在突增的負荷下對氧的消耗也增加,而D0的控制跟不上,導致出現低溶解氧的情況。

XX年6月6日:

調試已經近兩個月,總體來說還算比較順利,水量不足無法實現連續運行,雖然出現絲狀菌膨脹的情況,但并未影響到出水水質,進水COD波動較大,在100-500mg/L之間,進水氨氮在10mg/L以下,出水基本達到一級A標。現在還有輕微膨脹現象,SV在24左右,污泥濃度1200-1500mg/l之間。現在正在籌備驗收事宜。

cygyc-gc:但從SV污泥現象看,感覺壓縮性不佳,顏色偏白,還是有著污泥膨脹的跡象。

XX年6月11日:

最近2-3天,進水COD濃度又升至400mg/L多,氨氮才5mg/L左右,今天晚上SV到了70多。

XX年6月23日:

該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基本算是調試完畢,現在污泥濃度在2000mg/L左右,沉降比不太穩定,與進水濃度有很大關系,忽高忽低,絲狀菌無法徹底根除,還好沒有影響出水效果,最近要申請環保驗收。

XX年7月14日:

這個項目本人有一段時間未到現場了,電話了解目前情況還不錯,污泥膨脹已經好轉,出水各項指標已達到一級A標準,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水量不足。調試已經結束,正在籌備驗收事宜。

The end!

至此,LZ的調試日志分享到此告一段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想必大家也是如此,另外LZ還有一篇關于一體化氧化溝調試的,可前往水世界社區查看(或點擊閱讀原文)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330&highlight

最后,水友們若是有興趣,也可自行識別下LZ分享的鏡檢照片都有哪些生物相,恕小編不才,歡迎牛掰的水污師們留言喲,如若有和小編一樣的菜鳥級新手,可以參考水世界訂閱號之前發布的【圖譜】活性污泥微生物鏡檢對照識別一下嘍

 

聯系人:潘鵬

電話:010-88585610-815
手機:18510663273

郵箱:325178909@qq.com

關注微信訂閱號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京ICP備12048982號-4

Top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