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類問題匯總(二)

時間:2016-05-23 來源:微水會 作者:三豊

問題31:邊有一種餐廚垃圾厭氧廢水產生的沼液要處理,水質情況如下:COD≤12000 mg/l,SS≤7000 mg/l,氨氮≤2500 mg/l,動植物油≤100 mg/l,總P≤150 mg/l,出水水質要求是COD≤500 mg/l,SS≤400 mg/l,氨氮≤35 mg/l,動植物油≤100 mg/l,總P≤8 mg/l,BOD5≤300 mg/l。現在設計院給我們的工藝是這樣的: 沼液——氣浮——初沉——調節池——絮凝沉淀——反硝化——硝化——內置MBR——曝氣生物濾池——達標排放,請問這個工藝可行嗎?還有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這個工藝里我們實驗室做過小試,在前期氣浮絮凝沉淀去除SS的時候,PAC用量相當大,達到20KG/T水,藥劑少了,SS絮凝不了。而且絮凝沉淀后,水中的COD大幅降低,差不多降到2000左右,C、N比完全失調,生化系統需要投加大量碳源,我想問問有么有什么辦法能去除SS,又使COD不至于大幅度降低,影響后面生化反應?能不能對原水進行預曝氣,經過曝氣后的廢水沉降性能會有改變,能不能達去除SS,又只去除少量COD的目的?

回答:

1、工藝應該沒有問題。但停留時間最好放大點(投資會大些)。

2、投加PAC多的問題,是否你的PAC濃度低呢?可以提高些濃度,也或者你的PAC有效成分不高。另外可以與PAM組合投加,可能節約藥劑會比較多。

3、COD降低太多的問題,這個不難,你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控制的,比如藥劑投加量、原液補充等來實現。

問題32:一種餐廚垃圾厭氧廢水產生的沼液要處理,水質情況如下:COD≤12000 mg/l,SS≤7000 mg/l,氨氮≤2500 mg/l,動植物油≤100 mg/l,總P≤150 mg/l,,CL-≤3000 mg/l.出水水質要求是COD≤500 mg/l,SS≤400 mg/l,氨氮≤35 mg/l,動植物油≤100 mg/l,總P≤8 mg/l,BOD5≤300 mg/l,F在設計院給我們的工藝是這樣的: 沼液——氣浮——初沉——調節池——絮凝沉淀——反硝化——硝化——內置MBR——曝氣生物濾池——達標排放,請問這個工藝可行嗎?還有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回答:

不知道水量是多少?總體看工藝問題不大。關鍵看物化段的去除率了,特別是氨氮部分,壓力會大些。

問題33:接到一個項目。是這樣的利用豬苦膽提取膽紅素,生產過程中加入HCI、NaOH。HCl用量每天約500公斤。NaOH用量約180公斤。每天約30m3水,廢水中含有蛋白質、酶、Mg+等,懸浮物濃度高,廢水呈棕黃色,出水呈酸性,PH值5左右,加入NaOH調至7左右,再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我今天取了個水樣,COD檢測下來45600mg/L,氨氮255mg/L,我看了很多關于屠宰的廢水,我打算用一般常用的工藝,1調節池、2氣浮池、3水解酸化、4接觸氧化、5排放。我做過小試加了混凝劑和PAM后,取上清夜COD大概去除40%左右,還有2萬多。排放標準是三級的,COD500以下,氨氮是40以下。這種工藝是否可行?

回答:

1、濃度太高,估計比較難,你可以將氣浮、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各段去除率累加看看,感覺出水還會在500-1000之間,不能穩定在500以下的。

2、觸氧化出水大于500,且這個濃度內有機物可生化性還可以的話,可以進行再次生化氧化來進一步降低COD的。

問題34:我廠生產水性涂料,每天2噸廢水,cod=25000mg/l 主要含顏料、粉末狀物質,水體渾濁,之前直接外包處理,但費用太昂貴,請問可以用什么工藝處理?

回答:

(1)此類廢水很難處理,可生化性差,通過物化沉淀后污泥也要處理費且需要專人操作。所議,綜合費用比起來不見得不現在委托外部便宜的。

(2)一般來說的工藝是物化沉淀+芬頓法+物化沉淀。生化法是否使用取決于各段可生化性數據。

(3)另外你水量不大,如何與生活污水一起處理,有稀釋效果的話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出水濃度, 但關鍵也要看政府會要求你多大的出水標準了,如果排市政管網,一般COD不高于500PPM。

問題35:處理的廢水為磷化、電泳、噴漆、含油廢水,進水BOD為1500mg/l左右,排水是三級標準,工藝是物化+水解酸化+DAT-IAT池,下面附上局部設計圖紙,圖紙上水解酸化池和DAT池是聯通的,水解酸化為厭氧池,DAT池為連續曝氣池,這樣設計可以嗎?不影響出水嗎?

答:

沒有問題的,處理效果取決于進水有機物可生化性。

問題36:SBR處理工藝,TP不達標,進行后置化學除磷改造,由于SBR的出水都是間歇性的,反應器和沉淀池的停留時間應該怎么來確定?

答:

如果想連續處理,反應池前面可以加一個調節池,連續運行的話,反應池和沉淀池可以小一些。

問題37:西南這邊農村生活污水,規模30立方米到300立方米的一天處理量,用什么工藝比較好,出水一級B,考慮景觀化,工藝簡單,控制簡單?

答:

可以考慮地埋式的生化處理工藝(生物接觸氧化法),由于是地埋式的,不會影響景觀,且投資比較節約。運行操作簡單。

問題38:喹啉類廢水一般怎么處理?

回答:

(1)該類廢水屬于難降解類工業廢水,氨氮和色度是其去除的難點,傳統工藝也有一定效果,但處理還是有難度的。

(2)一般可以通過AO工藝后置活性炭吸附來進行工藝設置。即水解,缺氧,好氧+活性炭吸附。當然,有條件的,水解前可以加混凝沉淀來通過物理化學法先去除一部分。

問題39:我廠原為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因生物接觸氧化池填料損壞脫落嚴重,后拆除填料改為活性污泥法。目前運行了1個月的樣子,出水基本能合格。但最近10天,二沉池有大量浮泥,污泥沉降比上升到80-90%。請問是什么原因造成SV30高(鏡檢沒有發現絲狀菌),我應該如何對工藝運行方式進行調整?在原有的基礎上將生物接觸工藝更改為活性污泥法工藝是否以能達到穩定運行的硬件要求?

回答:

SV30異常升高,主要如下原因造成:

(1)進水有機物濃度升高,伴隨活性污泥量也跟著大幅升高導致SV30升高明顯(可以通過食微比的近期波動來判斷)

(2)進水含有大量的SS,在前段物化段沒有被處理掉,流入到了生化池。(如果出水混濁,進水確實可以發現大量SS流入的話,則可以判斷確定)

(3)沒有排泥或排泥太少導致MLSS逐漸升高,到達二沉池的污泥因為沒有及時排出或回流,導致缺氧而使大量污泥上浮(可以根據MLSS值來判斷,一般超過5000就有點高了,到了8000 以上就會形成問題了)

(4)曝氣不足,導致污泥缺氧,污泥在二沉池上浮(二沉池溶解氧來判斷)。 另外,由于你是改造的系統,接觸氧化池可以不要二沉池回流,但是,活性污泥法是必須要回流的,這個回流量和接觸氧化法的回流量相比要大,所以,如果你原來的接觸氧化法有二沉池回流,也要看看回流流量是否足夠。

(5)至于改造能否達到穩定運行的硬件要求,主要是接觸氧化法處理效率較活性污泥法,在同樣池體容積情況下要高,所以改造的話,如果目前進水較原來量低或濃度低的話,應該沒問題,否則處理效率就比較困難了。

問題40:我們新建了一個污水處理站,主要是處理化學合成藥和制劑廢水的,工藝是: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氣浮池——出水。您給看看這個工藝怎么樣?我怎么老感覺把氣浮給放到最后有些不妥呢?

回答:

(1)制藥廢水一般都含有難降解或抑制物質,就工藝來說選用水解酸化和接觸氧化法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直排(直接向水體排放而不是入市政污水廠),則達標排放壓力還是有的。

(2)氣浮放在后面,可以理解為沉淀池,所以也是可以的。

(3)如果能夠將廠區的生活污水引入,那么,工業廢水處理效率,穩定性將可以有所提高。

問題41:水量不大,但是COD比較高,一般不稀釋的有10000以上,但是池屬于活性污泥池,為什么沒有污泥回流這工藝? 另外,我覺得填料真的容易打結,不怎么好。

回答:

1、如果沒有污泥回流的話,填料還是不能拿掉的。 主要還是生物膜沒有形成好,多余營養在池體內,進一步為活性污泥提供了食料 可以提高進水流量,降低待處理廢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有利于膜的形成,從而競爭過活性污泥。 同時,才形成的活性污泥可以迅速流出池外,避免迅速增殖。

2、沒有污泥回流的話 就是接觸氧化池,你還沒有培養好,所以,還有活性污泥,正常后,活性污泥會因為沒有回流而不能優勢生長,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溜出去后,出水渾濁了。

問題42:有關于太陽紙業、APP造紙行業或者晨明紙業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嗎?

回答:

造紙廢水的話,主要體現在水量,懸浮物多,所以通常在工藝上需要有物化段來去除懸浮顆粒(紙漿和碳酸鈣顆粒),后段的話一般采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

問題43:對于設置3個區的CASS系統,也有人把預反應區叫做預曝氣區。想問的是預反應區的曝氣量與主反應區的比起來,該控制在多少。

回答:

曝氣并無區別?刂圃2.5左右即可。所謂的兼氧區,主要為后面的主反應區配水穩定,當然,如果對脫氮要求高的,可以減低DO,利用其進行反硝化。

問題44:化工廢水 工藝是UASB+氧化槽, UASB出水1200mg/l左右,由于氧化槽曝氣管堵塞所以曝氣非常小這情況差不多一個月了期間沒停水 后來曝氣管道改造后 氧化槽一直加營養加大糞,但是半個來月了,情況沒好轉,出水1100 mg/l多,現在想加污泥進去,如果不停水的話能掛好膜嗎,應該怎么掛呢?

回答:

1、控制好條件,自然可以順利掛膜。曝氣需要均勻,曝氣開太大了,否則沖刷厲害,無法有效掛膜的。掛膜需要時間的,也不好太急了。

2、也沒必要投加外加碳源的,畢竟UASB出水有機物已不低了。

問題45:中醫院廢水,進水COD :150-250 mg/l,BOD5 :20-35 mg/l,氨氮:30-40 mg/l,SS:30-60 mg/l,總P:1.5-2.5 mg/l,沒有納入市政管網,用什么工藝處理比較好,能達標排放呢?

回答:

可以使用SBR工藝。感覺碳源略不足,不過氨氮也不是太高。

問題46:若生物池碳源不足加什么碳源啊,一般來說為了提高BOD/TKN值,宜投加甲醇,而為提高BOD/TP則宜投加乙酸這樣的低級脂肪酸,低級脂肪酸還有哪幾種?甲醇類的還有哪幾種?那種更經濟啊?倒置A2O工藝。

回答:

1、提高碳源主要是運行費用問題,如果你處理水量不大還好,否則費用很可觀的。 一般能夠提高水量的話,是最好的,但是,調試的時候通常水量不足。

2、為此需要預測你的進水量后續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趨勢,而后來進行碳源追加。 比如說,你預計1年后才會達到設計負荷的50%,現在才10%的話,那么你不需要把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太高,否則,為了維持就會投加很多碳源,這個沒有實際意義了。 所以碳源投加多少根據你的進水負荷趨勢來決定,等到水量上來了,再慢慢提高活性污泥濃度即可,這樣也就比較合理了。

3、至于什么碳源最好,我覺得:生活污水的引入;甲醇;面粉;糖 。至于你說的乙酸,恐怕投加不太方便。

問題47:工業廢水處理 現有一工業廢水,COD=350 mg/l,BOD=50 mg/l,SS=100 mg/l,氨氮125 mg/l,石油類7 mg/l,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00 mg/l,氯離子780 mg/l,硫酸根60 mg/l,TDS29000 mg/l,電導率27000us/cm,總硬度15000,這樣的廢水處理,可有較好的處理工藝?出水標準 回用綠化。

答:

1、除了根據進水有機物濃度來看,氨氮處理比較困難外,其他問題不大,綠化回用的話由于不是重金屬廢水,事故風險壓力也不大。

2、工藝的話,混凝沉淀+傳統活性污泥法即可。

問題48:1、為什么不同工藝選用的污泥負荷數據相差那么大,比如傳統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溝的差異就達到幾倍? 2、同一種工藝的規范上可選用的污泥負荷(或容積負荷)的范圍也是相當大,比如《接觸氧化法污水處理技術規程》中,填料容積負荷為0.5~3KgBOD/m3填料•天,如何選擇更準確呢?3、在您的部分問題解答中,一般都要求F/M控制在0.2較為合適,但是有的工藝的F/M要求是達不到這個值的,該如何控制? 4、接觸氧化法的污泥負荷取多大較為合適呢?

答:

1、這個主要受到工藝不同所致,一般作為生化系統來說,前段的要負荷高些,后段直接對排放水負責,所以要低些。 氧化溝的話,通常首端到末端的行程長,所以可以做到低負荷運行,且其出水通?梢灾苯优欧诺。活性污泥法就需要二沉池沉淀,所以可以負荷高些。 另外,還有是否需要脫氮除磷的問題,如果有這個要求就要控制負荷低些的。

2、這個是動態的過程,不要把它理解為規定不變的,比如說,你的排放水標準要求不高的,那么負荷可以放大些,反過來,本身金屬濃度就不低,那么就需要低負荷了。主要看去除率是否可以滿足排放水的標準要求。

3、達不到,如果是偏低,那對系統來說沒有太多壞處的,反而可以更加好的確保排放水達標,如果太高的話,出了提高污泥濃度外,只能通過工藝流程增加承受負荷的設施了。

4、應該是填料的單位立方所能承受的負荷吧。

問題49:我剛接觸一個關于再生塑料顆粒廢水的項目,它是廢塑料原料在清洗過程產生的洗清廢水,COD6000 mg/l,SS900 mg/l,氨氮50 mg/l,這種類型的廢水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可行不,最主要的是這股水需要回用,我想再加砂濾和消毒這兩個,可否達到要求?這類廢水處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項嗎?這種廢水達到回用的噸水價位大概在什么范圍?

回答:

1、工藝是否可行要看混凝沉淀可以去除多少污染物了,這是基于混凝沉淀后的污染物進入后段生化系統的負荷來說的。

2、回用也要看你對回用水的要求,如果要求高,你的砂率就不夠的,可能還要上膜過濾的。

問題54:我們新建了一個污水處理站,主要是處理化學合成藥和制劑廢水的,工藝是: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氣浮池——出水。您給看看這個工藝怎么樣?我怎么老感覺把氣浮給放到最后有些不妥呢?

回答:

1、制藥廢水一般都含有難降解或抑制物質,就你的工藝來說選用水解酸化和接觸氧化法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直排(直接向水體排放而不是入市政污水廠),則達標排放壓力還是有的。

2、你的氣浮放在后面,可以理解為沉淀池,所以也是可以的。

3、如果能夠將廠區的生活污水引入,那么,你的工業廢水處理效率,穩定性將可以有所提高。

問題50:本人目前遇到一個廢水,屬餐廚垃圾IC厭氧消化后的出水,300立方每天,水質COD為15000mg/L,由于經過IC反應器后,廢水中可生化成分很少,為提高該廢水的可生化性,目前我們從催化氧化和臭氧中做選擇,但兩者的投資都不低。為了后期處理能夠達到綜合排放三級標準,請您指點,能否提供幾個可提高生化性的工藝。

回答:

餐廚垃圾厭氧后生化性是否變差,您可再確認下,具體差到什么程度,個人認為,由于餐廚垃圾中沒有工業廢水成分,生化性經過厭氧后也不會差到哪里的。倒是15000PPM的COD濃度較高,如果可以稀釋下再處理,我想不一定要上提高生化性的預處理設施的。

問題51:(1)垃圾滲濾液處理中,前段預處理有什么比較好的除SS及雜質的工藝,我現在所在的一個項目用的是平流沉沙池,效果并不好,用旋流沉沙池或曝氣沉沙池怎么樣?好氧池出水有很多纖維、塑料等物 質,嚴重影響了后續的膜處理系統; (2)產量達不到設計值,設計值250t/d,目前運行是9t/h,若提高到10t/h,好氧系統就會馬上變黑,好氧池出水COD能夠達標,但是氨氮會達到上百,試了很多次都不能解決達產問題。 (3)垃圾滲濾液中好氧池MLSS有沒有控制范圍?目前我們的進水COD在45000mg/L,好氧池出水一般在1000mg/L左右。

回答:

曝氣沉砂池由于有預爆氣功能,可以降低因為你進水增加出水發黑的問題。但就你的系統COD去除率也有98%了,應該效果可以,將出水COD=1000再降低的話,可能需要增加進一步處理的設備了。氨氮的問題,在你改善曝氣后也應該有所提高其去除率的。

問題52:1、最近有一個棉籽油 糧油廢水,COD高時 可達到10萬以上,請問采用什么工藝比較合適?2、用硫酸調節PH時,若用鐵加藥罐用玻璃鋼做防腐合適嗎?

回答:

1、十萬的濃度如果沒有預處理是不行的,需要物化法進行預處理,并通過小實驗驗證。

2、就鐵罐加玻璃鋼裝硫酸應該可以,到玻璃鋼質量要保證。

問題53:我想問下城市生活污水采用SBR工藝,現在進水COD250mg/L左右,氨氮80-90mg/L,現在出水氨氮很難維持到8mg/L以內,進滿水曝氣2小時,現在給降低負荷和延長曝氣時間也不見效果,請問下有什么好強化措施,或者升級改造的話,前面可以采用什么工藝來降低進水氨氮的濃度?

答:

大水量處理時,你目前的氨氮去去除率確實到不了8mg/L以下。只是去除率上來后是否pH值降低明顯,如果是的話,就要加以提高。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氨氮去除率。

問題54:印染廢水上UASB能不能調試出來?

答:

僅UASB還不夠的,前到要有物化工藝進行粗大顆粒的去除,USAB出水還會比較高,后段再加接觸氧化法就比較保險了,只要進水濃度不要太高,比如COD超過5000,那么,一般來說出水還是可以保證的。

問題55:現有一印染污水項目,水量為4000t/d,原采用氣。覲AC/PAM)——水解——接觸好氧——二沉——外排 工藝,水解HRT12h,好氧HRT24h,原水COD2000-2500 mg/l左右,氣浮出水COD1500 mg/l左右,二沉出水COD600-800 mg/l(出水標準為COD500 mg/l),我們接手以后,加大氣浮加藥量,氣浮出水COD降至1200 mg/l左右,將接觸好氧改為活性污泥工藝,污泥回流至水解前段及后段,經過二十幾天后,SVI上升至20%左右,但生化池污泥上清液為綠色,二沉池出水COD升至800-1000,生化去除率大大降低,出水超標,鏡檢已無法觀察到原生動物。不知問題出在哪里?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1氣浮泥水分離效果較差(剛剛維修好),大量物化污泥流至生化池,物化污泥循環導致好氧效果變差;2氣浮PAC原料為廢酸之類物質,量大對生化產生不利影響;3氧氣仍不夠,好氧DO1-2mg/L;4水解設計有問題,水解池無法排泥;5污泥回流不對,應回至好氧首端;6、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太高,微生物無法生存,但DO又不高,也矛盾,請幫忙分析下。

答:

1、改為活性污泥后,二沉池污泥回流到了水解酸化池,這樣改變后,水解酸化池的去除率或作用是否惡化,需要關注下,因為好氧出水惡化和進水惡化也相關。

2、系統大幅改變工藝后,微生物有適應和調整過程,這個期間,出水就可能會波動了。

問題56:關于屠宰廢水的處理: 是肉年屠宰廠(不涉及加工)廢水,包含部分生活水,沖洗水,水量2000方每天,COD1750mg/l,BOD5 970mg/l,SS 800mg/l,動植物油191 mg/l,氨氮50 mg/l, 排放標準:COD 80 mg/l、BOD 30 mg/l、SS 60 mg/l、油 15 mg/l、氨氮 15 mg/l。 初步的工藝確定,求指教:進水——粗格柵——細格柵/旋轉格柵/旋轉篩網——隔油沉淀——調節池——混凝氣浮——水解酸化——CASS或SBR——消毒——出水。 問題:一、粗格柵后選擇什么較好? 二、隔油沉淀和氣浮有必要同時存在沒? 三、調節池的位置用不用在氣浮后水解前?調節池用不用曝氣? 四、氣浮采用什么方式比較好,現在有說采用溶氣、渦凹、淺層、組合氣浮的,具體那個比較好呢?能否說明下原因?據說加壓溶氣易堵且適合水量? 五、關于吉林省溫度較低,這方面怎么考慮?低溫對氨氮去除影響應該挺大的吧? 六、CASS與SBR有啥區別啊,采用那個較好?設計時是還是都應該兩池并聯?能否重點答下氣浮工藝的選擇?

答:

1、資金允許,選旋轉篩網 。

2、有必要,可以降低氣浮負荷。

3、調節池位置可以,后段的混凝需要水質均勻,曝氣可以不要。

4、我也不太清楚。不好意思。

5、氣溫和水溫有區別,重點看水溫。溫度影響時,設計負荷小些,停留時間長些。

6、根據自身投資、場地、主要污染物去除對象等因素確定,你做雙池的話就是并聯。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

聯系人:潘鵬

電話:010-88585610-815
手機:18510663273

郵箱:325178909@qq.com

關注微信訂閱號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京ICP備12048982號-4

Top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