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活性污泥法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一)
時間:2016-05-24 來源:微水會 作者:三豊

問題1:平常在課本中講到活性污泥法MLSS時說應該控制在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時要遠小于課本上說的,這是源于什么呢?
回答:
(1)MLSS具體定多少,完全取決于F/M值;所以,MLSS值不應該是固定的,與入流污廢水底物濃度及系統調整(指進水含有難降解、高SS值等情況的事前應對)有關。
(2)同時,需要考慮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從而能夠綜合評估。
問題2:我現在調試的是熒光增白劑廢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純堿,對氨基苯磺酸等,現處理工藝是調節池---微電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 進水量3.5方沒小時,由于調節池沒有曝氣,UASB出水忽高忽低,UASB出水不穩定COD在1000到1800間,CL在9000mg/L左右,進好氧后我加自來水2.5方每小時,同時加面粉75kg,好氧兩個池,每個池子有效容積100方,生物可以見少量鐘蟲,好氧A池sv42%(厭氧出水帶泥,MLSS變化較大)好氧B池sv18%出水在COD650左右,好氧a池MLSS是815mg/L,好氧b池MLSS為216mg/L,好氧a池回流污泥675mg/L,好氧b池回流污泥mlss是310mg/L,好氧a池每天排泥10立方,泥齡估算在8天左右,好氧b池每天排泥8個立方,泥齡在9天左右,出水混濁,我感覺就是污泥培養不起來,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請問我該如何操作?
回答:
(1)既然UASB出水已經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區投加面粉了。
(2)面粉大多含有支鏈淀粉,不易快速利用和降解的,并且考慮價格問題,通常培菌不用的。
(3)由于還在培菌階段,建議降低進水有機物濃度為關鍵,故不要投加面粉了。加入自來水,增加水量,稀釋進水可保留。
(4)氯離子含量較高,但是,也沒有什么辦法的,可通過積極排放好氧池活性污泥,通過更新活性污泥的方法來提高其適應能力。
(5)確認F/M值,以固定MLSS值在合理范圍。
(6)熒光增白劑屬于難降解有機物類,不建議通過增加自來水來稀釋濃度。以便延長再好氧池的接觸時間,同時,也要提高廢水在UASB系統內的停留時間,以便降解徹底。
(7)如有條件,進入生化系統前強化物化段的混凝去除效果。
問題3:我的好氧A池一夜間污泥解體了,基本上沒有污泥了,應該是中毒的表現,我想和硫較多有關,我現在該怎么辦啊?離驗收還有20天。
回答:
(1)既然您確認為活性污泥中毒導致污泥解體,消除中毒原因是必須要做的。
(2)離驗收還有20天,消除中毒物質的影響,再次啟動應該還來得及的。
問題4: 同樣是AB工藝,最近一段時間A段的MLSS值一直很低,僅為150mg/L左右。已經停止排泥三四天了,為什么還是只低不高呢?
回答:
(1)MLSS是否過低的判斷標準是F/M值,請復合即可。
(2)AB法的A段 通常其MLSS值也不會只有150PPM的,需要確認曝氣是否過量,回流是否到位等。
(3)最終判斷目前的A段MLSS值是否合適,也可從排放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來評價。
問題5:剛接種的干污泥連續曝氣間斷進水2周,DO維持2.0-3.0之間,微生物已經適應水此類工業污水,生物相出現很多輪蟲了紅斑飄體蟲,其他纖毛目的蟲均已經出現,鐘蟲屬生長教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二沉池很多水蚤,場面壯觀,而且飄浮細小污泥比較多。請問什么原因導致輪蟲和紅斑飄體蟲大量增長呢?還有一個問題比較奇怪的是,由帶式壓濾出來的污泥接種2周后,現在出現很多條狀的污泥,肉眼可見,這類條狀的污泥在二沉池會互相吸附,最終成為無名指般粗和長的污泥上浮于水面。不知道這些現象是不是干泥接種的一種過程,由于小弟第一次用干泥接種,不知是否因為接種污泥投加PAM的緣故,導致污泥在接種馴化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樣的現象是屬于正常還是不正常呢?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到底如何解決呢?還是這些是屬于接種過程的自然現象呢。由于接種時間才2周。生化池在連續曝氣下DO仍然是2-2.5左右,出現以上情況曝氣到底是開還是關呢?第一次接種的時候我按工藝要求只接了一半的污泥,接種的過程中也想剛才我提問的一樣,但是沒有出現大量的紅斑飄蟲,由于這個公司經常開機停機,培養速度比較慢,所以我決定第二次接種干污泥,第一次接種和第二次相隔45天左右。而兩次接種,過程中一定有一次是輪蟲暴增和出現大量的水蚤還有二沉遲飄泥浮泥的現象,第一次接種,我選擇排泥,我排走一部分泥,但是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由于泥小,最后我取消排泥。我想知道,這些條狀肉眼可見的污泥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回答:
(1)曝氣與否取決于DO值。
(2)輪蟲和紅斑瓢體蟲出現和你接種的干污泥有關,此類污泥投入后,有效成分活性增強,無效成分積累導致輪蟲類出現。
(3)絮體浮泥與PAM無關 。來自干污泥內的PAM在曝氣作用下與水體充分混合后,其濃度不可能達到絮凝活性污泥的作用的。
(4)請適當排泥,保證干污泥的無效成分排除即可。
(5)確認一下碳氮比是否失衡,導致池底的活性污泥反硝化后放出氣體,最終導致污泥上浮后絮凝,并發生條狀絮凝物
問題6:書上講活性污泥不能過高的廢水,如COD20000則產生的MLSS為8000,這樣由于二沉池的沉淀能力無法使用,對吧?這是引自<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一段話,而我們運行的高濃度正好是這樣的數值,卻用三級好氧活性污泥法,有各自的回流,只有最后排泥,handshak最后流向四級好氧池CASS池中,使用的很好,只不過每能去除率比較低,高濃度水不是用好氧也行嗎? 您說,采用每級排泥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而書上說每級排和最后排都行?
回答:
(1)高濃度廢水處理,二沉池的沉淀能力無法使用,我不太贊成的?梢栽龃蠖脸厝莘e和加大回流量實現的 問題倒是在曝氣能力上,因為,溶解氧飽和度有限,加之曝氣越猛力,對水和污泥的剪切力越大,對污泥的絮凝破壞較強。
(2)我建議你采用多極排泥。因為,理解排泥的目的而言,有助于你的污泥活性提高,正好應對你的去除率低的問題。
問題7:AB工藝,過去我廠一直都是2臺離心式鼓風機不間斷運行進行曝氣,風量通常都是在4000m3/h左右,這樣A、B曝的DO值都可以保持在其正常范圍內,A曝在0.5-1mg/L,B曝在2mg/L左右?墒墙鼉商,2座曝氣池的DO值都大幅上升,為了控制其不再上升,關閉一臺鼓風機,將風量保持在500-1000m3/h左右,可是DO值卻仍然沒有降低的趨勢,幾個空氣調節閥的開啟度都很小(沒有全關,為防止污泥全部沉降下去)。 昨天關閉了鼓風機,停止曝氣,結果15分鐘以后2個曝氣池的DO全都降低到了0,這就排除了儀表的問題。我想請問,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回答:
請從以下方面考慮:
(1)需求降低,主要表現在活性污泥濃度降低,是否為正常降低,可從系統去除率是否變化過大來確認。
(2)設備問題,比如原來可能曝氣頭有堵塞,最近調整曝氣量或攪拌后,出現堵塞部分通暢了,曝氣效率提到了。
(3)進流水已經帶有一定的溶解氧了。
(4)水體冬季溶解氧飽和度可以提高導夏季的35%左右。也就是曝氣量就可以降低35%左右的。
問題8:我的生化池看SV30為20%,上部泥質松散很渾濁,下部緊密, 早上還發現二沉池有小顆粒污泥塊飄浮,能發析一下有些什么原因會產生的嗎? 我認為是低負荷運行的結果,不知正確否,但是進水量濃度和平時都差不多。
回答:
(1)上部泥質松散很渾濁,下部緊密的話,請確認是否有惰性物質過量流入,如物化段沉淀效果不佳。
(2)您說的低負荷運行,雖然進水濃度不變,但是活性污泥濃度過高的話,同樣會出現低負荷,并因為污泥老化而并發飄泥。
問題9: AB工藝,日處理6.5wt工業污水,最近一段時間進水水質很差,pH值長時間超過10,最高達到13,而我廠沒有條件去調整pH,這段時間污水處理效果奇差,COD去除率非常低,甚至有一天,出水COD、SS都超過了進水,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的?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解決問題?
回答:
(1)pH值過高的廢水對活性污泥肯定是有影響的。
(2)PH值超過10的話,進流時間在4小時內,影響不會太大。超過4小時的,處理效果直線下降。持續超過2天的,活性污泥將基本解體。
(3)初期短時間內的PH值異常,可通過加大回流比來進行緩沖,以贏取抗沖擊時間。
(4)如為了長期穩定,務必增設物化段,以抗擊PH值的異常波動。
問題10: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排泥過量,使得好氧池污泥濃度很低,且出水渾濁。如何培養以增加污泥濃度?
回答:
(1)暫時停止排泥,保證足夠的啟動活性污泥量。
(2)減少曝氣量,避免新增活性污泥被不必要的氧化。
(3)有污泥回流的話,可以降低污泥回流比。
(4)看到污泥有增長跡象后。有條件的話,可以適當提高底物濃度。
問題11:化工廢水,水中主要含丙烯酸、丙烯酸脂、甲醇、甲醛、氨;工藝:混凝沉淀+水解酸化+USB+接觸氧化;現好氧池出現大批粘狀粘稠膠體透明物,像鼻涕,條狀的,鏡檢也看不出什么不明微生物,出水COD嚴重超標。是什么原因?
回答:
(1)多半是填料上的絲狀菌增殖所致
(2)出水嚴重超標不一定和此類物質有關,可能與你系統整體工況控制有關。
問題12:氧化池污泥濃度很高,且沉降速度慢是否因為污泥老化?要是長時間靜置(兩~三小時)污泥沉降只有50%。帶絲狀菌穩定運行需要控制好哪些因素?關鍵是什么?絲狀菌也可達到去除COD的效果。
回答:
如果是回流量大的問題,那就應該減少污泥回流或暫;亓鳌
通過問題,感覺還是污泥膨脹所致的沉淀效果不好。
關于絲狀膨脹,控制因素比較多,如DO不足,絲狀菌爭氧厲害,會自身繁殖而抑制細菌繁殖;PH偏低,也會抑制細菌繁殖,絲狀菌成優勢。
1、氧化溝污泥濃度高不高的直接證據是MLSS值
2、污泥老化只會導致沉降加速,不存在沉降慢的問題
3、控制好絲狀菌穩定運行,難度很大,所以最好清除絲狀菌,如果要運行穩定的話,食微比合適,廢水成分均衡,無沖擊負荷是關鍵
4、絲狀菌是可以去除COD,由于其整沉作用,上清液清澈,故出水SS優良,COD指標也可較好降解,只是膨脹控制復雜。
問題13:剛接手了我們酒店的污水廠的整改工作有幾個問題請教一下。
(1)這個污水處理流程合理嗎?
曝氣沉砂池+初級曝氣池(污泥回流,污泥從初級沉淀池提供)+初級沉淀池+反硝化池(污泥回流,污泥從次級沉淀池提供)+次級曝氣池+次級沉淀池+出水(這個流程是根據設計圖描述的)。(2)前幾任的管理者把原流程改成在反硝化池上沒有污泥回流,而且初級曝氣池的污泥回流都不是直接在沉淀池提供,這樣能行嗎?
(3)我用1升的量杯測試曝氣池混合液的SV30為25%,而且沉降速很快,只須20min。該如何評價呢?
(4)沉淀池表面有大量的黑色漂浮物,而且是在沉淀池底部浮起的,是否是沉淀池污泥老化膨脹造成的?
(5)沉淀池有跑泥現象,是否是污泥過多和老化造成的?
(6)出水帶有微綠色和一股難聞的腥臭味,是否含氮量過高?
(7)我現在什么樣的測試手段都沒有,我須要配置什么樣的儀器呢?
(8)如何測試污泥的濃度?MLSS濃度?BOD5濃度?COD濃度?
回答:
(1)反硝化池上沒有污泥回流的話,看看氮磷去除效果,如果整個系統氮磷去除率沒問題那也可以,但是有回流的話,系統污泥產量會減少。
(2)“初級曝氣池的污泥回流都不是直接在沉淀池提供”這句話不太理解,如果不是沉淀池提供,那是哪里提供的呢?
(3)“我用1升的量杯測試曝氣池混合液的SV30為25%,而且沉降速很快,只須20min”,20min的時間很長了,一般好的活性污泥1分鐘內就可完成自由沉淀部分了。如果是20min并且上清液混濁的話,應該判斷為活性污泥活性不高,混入惰性雜質多(即MLVSS/MLSS值過低)。
(4)“沉淀池表面有大量的黑色漂浮物,而且是在沉淀池底部浮起的,是否是沉淀池污泥老化膨脹造成的”,這個問題應該與曝氣池出水DO不足或者流入曝氣池的前段反硝化池池水在曝氣池停留時間過短。
(5)沉淀池跑泥可以與混入惰性雜質多(即MLVSS/MLSS值過低)合并考慮。
(6)出水帶有微綠色和一股難聞的腥臭味,應該與處理效果不佳,曝氣不足等有關。
(7)溶解氧檢測,進出水COD檢測,MLSS檢測還是必需的,監測方法可參考國標。
問題14:鏡檢發現:活性污泥中累枝蟲數量很多,其他生物幾乎沒有,出水渾濁,夾帶污泥小顆粒;沉降實驗表明:沉降速度較快,但無泥水界面,上清液有較多懸浮顆粒難以沉淀下來.目前生化池污泥濃度在5000左右,而有機成分只有2000,是否由于污泥老化引起?
回答:根據所描述的正是污泥老化的表現,可以加大排泥力度加以緩解。
問題15:鋼管行業酸洗廢水處理的問題,我們鋼管生產中冷撥前的酸洗磷化、皂化處理后的工業廢水主要是兩塊:一是酸洗廢水(即亞鐵含量大到250mg/L時廢水必須排放),二是沖洗廢水。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硫酸及硫酸亞鐵。采用的(石灰中和,PH調節,混凝,斜塔沉淀、污泥壓濾、"清水"排放)。但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一是“清水”含有大量的亞鐵離子排放到河水中就變紅,不能達標。二是污泥量太多 我想問問在原有工藝上投加哪種凈水劑(具體成分)? 廢水 PH 3.0-4.0 COD 250mg/L Fe 500-3000mg/l。
回答:
(1)污泥量太多的話,看看使用氫氧化鈉是否合適。
(2)出水顏色問題,還是混凝不足,是否有投加PAM,并輔以砂濾應該能夠緩解。
問題16:物化段有時會有大量污泥進入生化系統,物化出水BOD才30左右,COD160-200。生化性差,兼性池的污泥從來沒有外排過,生化池停留時間不夠,才4-5小時,最多8小時。 污泥沉降性較好,但是濃度低,微生物長不快,顆粒較細顏色呈暗色,后段處理加了次綠酸鈉脫色,經過處理的水直接回用。
回答:
(1)進水問題,你能處理的回用已經不錯了。
(2)我想上清液顆粒會多些,過濾一下的話,應該沒有問題了。
問題17:污泥老化,除了外排還有什么辦法?我想加尿素,應該怎么加?從哪里加起?尿素的量該怎么控制,投加量的具體算法。還有經過次氯酸納處理的水,回用后還會流回生化系統會有什么影響,壞的影響該怎么去除?
回答:
(1)增加進水底物濃度也可減輕污泥老化,但是沒有排泥來得簡便經濟。
(2) 尿素投加按經典公式100:5:1的底物濃度與氮磷關系進行計算的。
(3)次氯酸鈉對微生物影響很大,可以不回流就不要回流了,否則也要嚴格控制濃度的。
問題18:初沉+水解+生物選擇+CASS,進水COD=600,SS=1000,BOD=100,經初沉后SS為600左右,現污泥濃度控制在MLSS=5000,MLSS約2500,日進水量為20000噸,池容15000立方米,現在的出水COD在70左右,請問污泥濃度MLSS是否太高,多少較為合適?是否應該縮短泥齡?
回答:
(1)活性污泥濃度控制高的優點:抗沖擊負荷強 缺點:需要高曝氣維持;活性污泥容易老化,出水SS上升。
(2)既然出水合格,可以適當調整活性污泥濃度降低,根據處理效率,判斷最少能夠降到多少的活性污泥濃度。
問題19:傳統活性污泥法:F/W在0.1左右,MLSS=3000左右,SV30=10%,SVI=50,出水中懸浮顆粒較多。請判斷系統狀態,該如何調整風機風量、回流量、剩余量?
請教DO與F/W、污泥濃度在生產運行中該如何調整?
回答:
(1)從你的數據顯示,結論為活性污泥濃度控制過高了,2000ppm左右就可以了。
(2)調整DO可以控制風量或曝氣時間。
(3)活性污泥濃度的調整是通過排泥進行的。
(4)食微比也是通過排泥作為最有效方法進行的。
問題20:改進型氧化溝工藝(實驗室研究)流程 自配水(投加白糖)——化糞池——實驗室工藝設備 污泥培養初期,進水COD1000左右,BOD400——500,PH7.5——8.5,MLSS1000,SV為10,DO2.43,加大曝氣量DO難以上升,推流較大,這些天,水體出現紅色,但沒有水虱,魚蟲等,鐘蟲群和輪蟲群消失,只有小個輪蟲,有漂游生物。伴有漂泥,COD、BOD去除率均有50%左右?傮w微生物生長不好,沉降性能不佳。問題緊急,請問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回答:
(1)測一下進出水氮磷指標,不足的話補足。
(2)不知道培菌是否結束啦,如果沒有也屬正,F象
(3)曝氣控制在1.5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定向上的;萬一測得的DO有誤,實際很高的話,就不難解釋出水發現紅色,去除率低及SV30低等現象了。
(4)設計方面的考慮:進水濃度可以了,但是應考慮系統停留時間是否滿足,這對去除率也有影響。
問題21:低負荷活性污泥曝氣池中, 水量沒有特殊增加,水質沒有大的改變。水溫從30度,增加到37度。但是,保持以前的排泥速度,SV從30%每天5%的飛長;污泥中鐘蟲大量減少,輪蟲大量增加。怎么回事?水質COD有飄高10~30mg/L怎么回事?
回答:
(1)水溫的增加,活性污泥活性也隨之增加。世代繁殖能力強化。
(2)目前現狀為污泥老化初期,需增加排泥應對。
問題22::二沉池出現了大量的浮泥,我們的進水量不能保證,我想是不是營養不夠造成的,污泥死亡腐化上浮啊?池水還帶有臭味,進水的cod只有60-80很低,而氧化溝cod達到120+。
回答:
(1)如此低的進水濃度,對生化系統的運行比較困難。增加回流比看看。沒有水的時候盡量停止系統運行。
(2)曝氣控制力求穩定,維持在1.5左右即可。
問題23:生化池10小時不曝氣,回流正常開著,活性污泥全部水解,我應該從哪幾方面查找原因?印染廢水可能帶來這樣大的沖擊嗎?
回答:
(1)如果進水PH值正常,10小時不曝氣,并且不攪拌的話。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一開始突然開啟曝氣設備, 進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部分活性污泥受進水濃度異常增高導致的解體;謴瓦\轉,2天內可以復原。
(2)就活性污泥水解一說(實際無次說法的),可以理解為污泥受負荷沖擊后的解體。
問題24:我公司采用的是A2/O工藝,前幾天好氧SV30一天內突然由30上升到了70,但COD卻有所降低,(目前兼氧池COD1500,好氧COD250左右,DO在2左右),觀察發現微生物數量有所減少,部分活性有所降低,污泥顆粒明顯變小,沉降性能較差,剛開始沉淀池跑泥現象教明顯。 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加強排泥,增加營養物質,打回流。 請問產生這種變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采取的措施是否恰當?
回答:
(1)沉降比升高了,那么活性污泥濃度確認一下是否升高了,同時身高可能是進水負荷過高導致的污泥對數式快速增長所致。
(2)如果活性污泥濃度沒有增加多少的話,顯微鏡看看是否有絲狀菌,有的話就可以導致你說的現象。
(3)對策來講,排泥石對的,但不要排太多,特別是跑泥嚴重時。再看看進水變化情況,盡量保持進水各指標穩定。
問題25:關于CASS工藝,如果污泥回流為20%。MLSS取3800mg/l,可能嗎?那污泥濃度和污泥齡要多少才行啊。(設計進水BOD:180,COD:400)
回答:
(1)根據進水有機物濃度來看,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在3800 mg/l過高了。
(2)回流比20%也沒什么不正常的;钚晕勰酀舛瓤刂剖欠窈线m,可以通過食微比來檢證的,如果低于0.05的話,通常說明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太高了。
問題26:采用A-B卡魯塞爾氧化溝,進水COD在200,進水量250-300方/時,處理城鎮生活污水,四天前投加別的廠的污泥接種培養,為了確保污泥負荷,投加糞,DO控制在2-3,到現在都四天了,MLSS才500多,一直不長,二沉池水有懸浮小泥顆粒。是怎么回事?
回答:
進水負荷低、進水量沒有達到設計水量。所以培菌會慢些 減少曝氣,進水少的話,可以間歇運行,停止期間就不要曝氣了。
問題27:我們CASS池泥不知什么原因越來越少,SV30%只剩4到5左右,又趕上曝氣機出故障修理,就排干了CASS里水,只剩下大概有半米的污泥層,曝氣機修好后,我們直接一邊曝氣一邊進水,持續曝氣大概有12小時后,SV%30就忽然達到30%還好多,之后就按我們原來的周期運行,可運行過程中一天比一天少,20天后只剩下5%了。(我們經歷這種情況2次了,每次都是SV%30忽然從4左右迅速達到30左右,之后就一天比一天少)。
我想問的問題是:
(1)什么原因使SV%30在這么短的時間變的這么大?
(2)為什么泥會越來越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CASS主反應區105方 PH=7.1-7.5 溫度:25-27 曝氣時DO:2-4 進水COD〈1000mg/L,進水量:80-150m3/d。
回答:
(1)可能是攪拌的問題,如果出現攪拌死角,污泥會堆積在這些死角,出現濃度越來越低的現象,你把水放空后進水攪拌,自然這些死角的污泥會被重新揚起,由此你的濃度會迅速升高。
(2)請據此確認一下整池的攪拌效果。
問題28:F/M里面的污泥濃度,到底是MLSS還是MLVSS?感覺這兩個濃度還是有些差別的,各個資料上都不是很一樣,三豐老師的書上用的是MLSS。
回答:
(1)MLVSS檢測過于繁瑣,所以用MLSS。
(2)如果你們實驗室檢測力量較強的話也可以檢測MLVSS值,由此可進行平行對比,摸索出一些規律來也會對你的系統操作有幫助。比如進水無機顆粒較多時,兩值數據差距拉大,反過來也可證明。
問題29:單位采用活性污泥處理法,總體而言,夏天比冬天好,同樣的廢水,夏天能保持出水60PPM,水質清澈,冬天出水在150PPM,出水混。請問什么原因啊。夏天曝氣池溫度在39,冬天只有21。營養劑是如何添加的?進水濃度變高,操作如何調整?污泥回流量如何控制?排泥如何控制?
回答:
(1)水溫影響活性污泥的活性,水溫高,處理效率自然高了。冬季需要延長處理時間,如何延長可以考慮減小回流、提高MLSS等措施。
(2)進水濃度變高了,就需要適當提高活性污泥濃度來穩定F/M值。
(3)污泥回流總體冬季比夏季控制低一點。
(4)排泥還是要根據F/M值來決定,但也要比夏季少排點,也就是污泥濃度要控制高些。
問題30:我們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狀況一直不好,F在進水40000噸/天,cod250左右,氨氮50左右,bod50左右,工藝采用A2/O法,回流為85%,現在sv 為16,mlss為3000mg/l,污泥濃度增長很慢,曝氣池有很多浮泥,另外污泥絮凝性不好,上清液比較渾濁,透光性差,污泥形不成大的絮體很細小,鏡檢有大量鐘蟲,少量輪蟲,一開始為恒do曝氣,現在改為間歇曝氣,不知道妥不妥當。另想知道現在污泥狀態差的原因。
回答:
(1)低負荷運行,通常都是這樣的
(2)調整曝氣頻率也很好,既可以節電也可以降低污泥老化程度;不要企望過高的污泥濃度,其實越高的污泥濃度,你的出水渾濁越厲害。
(3)當然,你的工藝還兼具脫氮除磷,所以,好氧段溶解氧也不可以降低過多,否則影響了硝化反應的有效進行,對脫氮不利。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