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活性污泥法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五)

時間:2016-06-01 來源:微水會 作者:三豊

問題121:CASS工藝,處理有機廢水,過年后活性污泥沉降性差,沉降比達到45%,結構松散,顆粒細小,污泥顏色發白,鏡檢絲狀菌豐度+級?隙ㄊ俏勰嗯蛎浟,可能與污泥負荷過大而營養加不上有關,近來加大排泥,調整負荷,但效果不明顯,現在看到多是分散的菌膠團,只有少量盾蟲,靠PH殺,又怕污泥失活過多。這污泥還能恢復嗎?

回答:

(1)污泥膨脹是工業廢水常易發生的運行故障之一,有機廢水是什么種類呢?是有機酸類廢水嗎? 從你的表述看,負荷高了而排泥,這個似乎反了,負荷高了要減少排泥才對的。

(2)對于你說到的通過PH來殺絲狀菌問題,可以參照書中的要求進行,不過你的膨脹還沒有到這個地步,所以還是以調整系統來對策為好。建議均衡營養,看看氮磷是否短缺,曝氣有無死區。

問題122:我現在遇到一個白酒釀造廢水,好氧段采用的是接觸氧化工藝,好氧進水COD在1400mg/L左右,出水在120mg/L左右,現在好氧池里的污泥沉降性能很差,沉降比在30左右,污泥顏色偏白,很細碎,溶解氧測定為2mg/L,二沉池的污泥也很難沉淀,水中有大量細小的懸浮物。昨天上午停電,發現池內出現一團一團的紅色物質,打撈上來看呈絲狀。在二沉池也有出現。 請問 1、污泥性狀是因為曝氣過度還是污泥膨脹造成的? 2、紅色的物質是什么東西,會不會是紅蟲? 3、如何恢復污泥性狀?

回答:

(1)沉降比30%的話,稱不上污泥膨脹的。

(2)會動的話就是原生動物,不會動的就是生物膜。

(3)可以配些照片予以確定。

問題123:冬季發生污泥膨脹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回答:

據我所知,絲狀菌膨脹和氣溫的關系不是太明顯,通常冬季處理效率不高(水溫和微生物活性),所以會提高污泥濃度來保證處理效率,這樣的系統工藝參數調整會導致微生物平衡打破而導致絲狀菌生長異常。

問題124:污泥解體和污泥老化有什么表觀上的區別 SV30 ,鏡檢?

回答:

污泥解體和污泥老化實際應該是兩個概念的東西,

(1)污泥老化不一定解體

(2)老化污泥即使解體,間隙水也是清澈的,而污泥中毒等導致的污泥解體,通常間隙水渾濁

(3)老化污泥解體顆粒肉眼可見,其他問題導致的污泥解體,通常細小,所以水體整體渾濁

(4)SV30可以看到老化污泥沉降快,而其他污泥解體的話,通常沉降不明顯

(5)顯微鏡可以看到老化污泥的生物相,比如后生動物增多

(6)其他原因導致的污泥解體通常原后生動物數量減低,可見非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出現。

問題125:是否有下面這種情況,在活性污泥法中,當F/M比值高時,要提高MLSS的濃度,但污泥回流也就100%,這樣MLSS濃度也有上限吧,到達上限時,F/M仍然很高,這時要什么解決呢?還有就是F/M,污泥回流、MLSS、排泥之間的關系?

答:

(1)F/M值高了,通過提高MLSS值是一種對策,做法是正確的;

(2)MLSS是有上限的,如果到了上限,F/M值還是很高的話說明,進水有機物濃度超過生化系統的承受力了,這就需要進行預處理。比如物化處理和前道增加厭氧,或多級生化處理了;

(3)F/M與污泥回流比直接關系不是太大,主要是系統異常時來短時間進行調整用的。

問題126:我廠采用的是IC+AO工藝,其中AO進水是酸化池(厭氧超越)和IC出水混合后進入的。之前鏡檢發現有一些表殼蟲,隨之加大了進水負荷及排泥,上周發現厭氧超越的流量計實際流量比顯示值大比較多,隨后就降低到正常的流量,表殼蟲減少比較多,本周開始鏡檢中主要是鞭毛蟲最多,鼬蟲和變形蟲較多,還有少量的鐘蟲和盾纖蟲等。池面偏淡且最近浮渣數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SV30發現水質總體不像老化解絮時那么黃,但水體渾濁,有些發白。AO出口端溶氧有一些升高,比正常時高一些。初步判斷應該是負荷偏低,泥齡較長,但按照以往經驗,應該是輪蟲和表殼蟲增加,不知道為何這次鞭毛蟲大量增加,是否是因為菌膠團解絮導致水體細菌增加引起的?控制上進水負荷應該如何調整(按照偏低的進水負荷還是偏高的進水負荷)? 另外一個情況是由于污泥脫水能力偏低,部分二沉池排出的污泥重新回到生化前的物化系統,由于泥量比較大,前端的初沉池無法完全除盡,導致酸化池內的泥量也比較多,這部分污泥重新進入到AO池內會否影響到微生物系統?

回答:

(1)具體污泥負荷是多少,要通過計算看看的。

(2)加大進水負荷,又加大了排泥,必然導致你的生物相發生變化。

(3)目前來看還是你的加大進水負荷,又加大了排泥這一操作導致了生物波動(負荷波動),結果出現出水變化,可能你的調整力度大于系統可調范圍,所以影響明顯些的。

(4)目前看應該是高負荷恢復期。穩定運行一段時間我想,系統會恢復常態的。

問題127:我們的工藝采用的是AAO,采用平流沉淀池。COD350 mg/l,處理量2萬,設計污泥負荷0.081,SRT16天,HRT16.4h,污泥濃度4g/l。現在進水水量基本滿負荷,進水中有明顯的工業廢水,各種顏色,主要以乳白色和紅色為主,洗滌劑泡沫和油脂成分嚴重,SS超高達4,5百,但是我們化驗和送到資質單位化驗我們的進水各指標都正常,重金屬含量也不超標,COD200mg/l多,BOD100mg/l左右,應該是很好的進水,但是現在污泥出現了嚴重的膨脹現象,污泥濃度4.5千,沉降比8,9十。氨氮處理不達標,而且每天的產泥量在二三十噸左右,兩個班脫泥不見少,沉淀池翻泥較嚴重。我們采取了在曝氣池出口投加PAC,進水投加消石灰,進水PH在6,效果好了幾天,但現在污泥都變紅色的了,處理效果也不行了。該怎么解決呢?

回答:

1、進水BOD100mg/l的話,控制MLSS就太高了。雖然脫泥滿負荷,但是進水SS高,預處理沒有去除掉是系統上問題產生關鍵。所以,MLSS有效成分也不高的。

2、建議: (1)控制進水SS流入系統,必要時增加物化段去除SS;(2)在物化段沒有追加的情況下,或者SS不能有效去除,保證進生化的水低SS的情況下,必須保證排泥力度。

3、絲狀菌是否嚴重看看顯微鏡,總體MLSS太高,也體現出了SV值過高,因為看SV沉淀,MLSS過高特征更明顯,絲狀菌的話,恐怕不嚴重。

問題128:關于污泥上浮的問題,最近我們廠拿SV沉淀1個半小時左右污泥就開始上浮,一般會是什么影響的?可以怎么調整?DO值都控制已經盡量控制在2~3mg/l左右,可以看到污泥上附著比較多氣泡。

回答:

這個多半是反硝化導致的。需要加大回流,避免在二沉池囤積過多的污泥。也就是說,根據你的SV數據,二沉池停留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

問題129:污泥老化,出水COD一定會升高嗎?溶解氧一定會增加嗎? MLSS 維持一定的情況下。

回答:

1、有可能,此時的COD升高是由于部分微生物解體溶解到水體中所致。通常是比以前的優良處理效果而言,有所上升。

2、這個沒有直接關聯,主要看進水有機物濃度來決定的。進水有機物濃度低,而MLSS維持高值,則污泥容易老化。你這里所致的溶解氧一定會增加是不相關的,但是,溶解氧波動增加是存在的。

問題130:目前運行主要工藝缺氧+好氧+好氧,當好氧池COD高的時候,二沉池沉降很差,同時MLSS比較高,大概在4500mg/L左右,請問對系統有什么影響嗎? 公司要求盡快處理好二沉池問題,但是目前怎么做比較合適?

回答:

1、處理好二沉池,關鍵找生化部分,二沉池僅僅是個泥水分離的場所。符合高導致出水異常,既然問題原因明確,那就是穩定并降低負荷。

2、根據你已有的MLSS值來看,也不低了,所以,重點是在A段去除率是否到位。

3、目前看4500mg/l的MLSS高了,可能由此導致你污泥老化,出水帶有顆粒物質多,給你的感覺就是出水惡化了,建議看看食微比是否過低。

4、另外MLSS的有效成分也要確認下,否則,長時間排泥不到位,最后看到的MLSS值就是不真實的。

問題131:我現在調試的是酚醛廢水,原料主要有酚醛,純堿,氨等,現處理工藝是調節池---缺氧池------好氧a池-------好氧b池----二沉池 進水量4.5方沒小時,由于調節池只有攪拌,缺氧池出水COD波動較大,好氧池每個池子有效容積400方,生物可以見少量鐘蟲,好氧1池sv98%好氧2池sv97%出水在COD400mg/l左右,好氧1池MLSS是3600mg/L,好氧2池MLSS為3500mg/L,好氧1+2池泥齡估算在10天左右,出水混濁,我感覺就是污泥培養不起來,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請問我該如何操作?

回答:

看你的工藝和原水成分,我想去除率也就在50-60%,如果有生活污水混合的話,可以適當提高去除率。

問題132:如果正常運行的生化池停止運行80小時,在此期間,要怎么保持生化池污泥的活性,使得恢復生產時,出水不會超標,還有二沉池停止這么長時間,有沒有什么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傳授一下恢復二沉池運行時如何讓出水也能達標排放?

回答:

在不補充底物濃度,沒有停電的情況下,保持生化池回流,大間隔少量曝氣就可以了。并且在停止前把活性污泥濃度降低到最小值。 如果有底物濃度(但會有購買底物的費用)保證,那投加即可,并且為此最低量曝氣。 80小時,問題不大的。但是,也部門百分之百保證出水合格,一般工藝皆有應急池什么的,屆時可以屯水,參與回流。后期也可以作為事故儲水。

問題133:我廠是一家中型氮肥企業,,有一套1200m3/天的污水處理裝置,工藝設置流程為:隔油池、一、二級氣浮、調節池、厭氧池、一級好缺氧反硝化池、一級好氧硝化池、二沉池、二級缺氧反硝化池、二級好氧硝化池、三沉池、混凝沉淀池、臭氧反應池、曝氣生物濾池、清水池、出水。 正常運行時前工序來水水質如下: COD:5000mg/L; BOD:1500mg/L; 總酚:900mg/L; 油:200mg/L; 多元酚:450mg/L; NH3-N:250mg/L; 氰化物:13 mg/L; 硫化物150 mg/L; 硫酸鹽:10 mg/L; 今年10月將公司大檢修,污水處理裝置需停止進水約15天,請教一下該如何維護活性污泥?厭氧池如何處理?缺好氧池又該如何維護?是否需要加葡萄糖、甲醇之類的物質?投加量如何控制?恢復開車時,系統如何恢復活性,負荷能否直接加至100%?

回答:

1、停車2周,應該來說時間不長,不至于導致系統重新培養的地步。

2、厭氧池通常恢復較快,且處于前段,即使恢復不樂觀,也不是最后出水合格把關的那個環節。

3、好氧池是保證出水的終端部分,所以需要多加控制。

4、具體對策如下: 1)降低好氧池污泥濃度,保證停車階段好氧池不會因為活性污泥過多而導致的底物消耗過快,自身抑制過強的狀況。 2)充分運用廢水回流,使其處于低負荷狀態下運行(此法維持2周問題不大)。 3)第2周開始逐漸投加些底物濃度物質入回流水中,以確保系統不出大的系統風險。 4)維持最低曝氣量。 5)仍然進行小幅排泥。

5、進水恢復后,務必控制進水負荷(進水濃度),并加大曝氣,迅速激活活性污泥。并短期停止排泥。

問題134:我廠采用CASS工藝日處理生活污水2.2萬噸,單池池容2400m³,運行6個。按四小時周期運行,進水曝氣2h(根據進水濃度,曝氣時間在1-2h調整),沉淀1h,排水40分鐘,閑置20分鐘。培養運行至今有7個月,由于前期進水濃度低,基本沒排泥,導致污泥濃度達到7000mg/l--12000mg/L,SV30在23%,但SVI值和MLVSS/MLSS值極低,分別在20和0.2以下。經過大量排泥后污泥濃度在3000--5000mg/L,SVI值有一定增加,但也只有30左右。進水COD160mg/l,BOD70mg/l,氨氮40mg/l,TP3mg/l, 出水COD30mg/l,TP1.8mg/l,氨氮2mg/l。請問: 1、無機顆粒多了,應該少量多次排泥,但是目前我廠部分池子的MLSS有3000mg/l,但MLVSS只有500mg/l,這種情況也是需要少量多次排泥不? 2、通過前期的排泥,但是TP處理效果未見好轉,依然不能達標排放,一級b標。3、出水中帶有細小污泥,這是怎么回事呢,目前污泥泥齡正常,曝氣也在3以下,難道是因為池內無機顆粒過多,打碎了菌膠團引起? 4、關于食微比的理解,在您書籍中說到食微比按BOD算,CASS工藝在0.2-0.4, 拿單個CASS池說, 池容2400,單池進水量3600,污泥濃度3000,進水BOD70算,我廠只有0.035。若反過來F/M值在0.2,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那么污泥濃度應該維持在525,這么理解就不通吧,我廠這樣情況只能通過投加碳源解決食微比的情況嗎?

答:

1、排泥的連續少量可以理解為人體正常代謝一樣的,如果老是不排泄,自然會影響健康。 所以,還是建議你少量排泥的,這個是長期的。

2、這個與你的工藝有關,為了提高TP處理效果,建議重視厭氧保持時間,排泥的連續性。

3、還是污泥濃度過高所致,你為了保證抗沖擊而為此3000的污泥濃度,實際按照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活性污泥濃度在1600足夠了。所以,你還有排泥的空間。

4、污泥濃度控制原則上按照食微比定,但是也有最低濃度要求的,一般在900以上。所以525是不可以 采用的,否則活性污泥無法有效沉降的。

問題135:問題:我的一體式氧化溝(相當于沉船式?出水區裝有兩層乙丙共聚蜂窩斜管填料,下方是回流循環通道)。現在出水區活性泥沉不下去了,水帶著泥出氧化溝,污泥沉降性還是不錯的,SV30只有15%。以為溝內循環不暢出水區下通道淤泥,特從下方連管加泵外抽,也未見泥多,只能認為活性泥沉積于斜管填料下不去。往年運行未遇過這現象,以前是玻璃鋼填料,去年檢修換成了乙丙共聚填料,到現在運行十個月了。難道此材料會與活性泥有吸附作用影響下滑?

回答:

1、廢水處理使用斜管還是有點風險的,活性污泥絮體不像做自來水的沉淀池,絮體是微生物,所以容易形成生物膜的。自然容易吸附絮體不下沉,在水力負荷波動時導致出水帶泥。

2、另外看看處理效率是否有影響,如果有機物處理效率沒有影響就可以排除是進水導致出水絮體增多的原因了。那么重點就看你的斜管是否存在問題。

問題136:問題:污泥發黑,沉降的比較快,接種的生活污水廠污泥濃池的泥,那個廠的污泥有點膨脹,沉降比81,請問污泥發黑有幾種原因?我用的是污泥濃縮池的泥+豬糞水(一直沒有進水),COD從900mg/l多降到350mg/l,就不降了,沒辦法,我吧上清液排除了3分之1,加自來水和葡萄糖,污泥有點發黑,但是有絮體,沉降比35,請問要恢復活性要繼續悶曝么?我曝氣4小時停1.5小時。

回答:

培菌不可以不進水的,請少量陸續進水為好。污泥發黑一是你一次投入污泥過多導致容氧跟不上。二是部分污泥淘汰死亡所致。

問題137:我調試的生活污水進水COD160mg/l左右,污泥MLSS在線是1800mg/l,但是我用濾紙檢測MLSS只有800mg/l,也就是干泥,這個濃度泥量還沒有起來我不敢排,拉泥的時候施工方害怕多出錢只拉了生活污泥12噸是濕的,他們的設計是每天5萬水,準備接收上游的幾個工業污水,兩個爆氣池,實際上每個池子只有6噸濕泥所以泥遲遲不上來,可不可以在拉些污泥上來,這樣我就可以排泥了?

回答:

1、問題是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太多,拉泥意義不大,可以盡快進水提高有機物濃度。排泥還是要的,只是多少而已,你的活性污泥濃度低,就好排些好了。

2、另外,進工業廢水一定要少量進,慢慢提高工業廢水的進水量。由于你接種污泥是生活廢水的污泥,所以工業廢水來了以后可能還會對系統有些沖擊,但這在培菌階段正常的。

問題138:設計水量是2500,工藝流程是集水井+調節池+初沉池+水解酸化+兼氧+好氧,進水水質COD2000,氨氮35,TP8,出水COD150,氨氮25,TP1,現在實際水量是1500,進水COD200,氨氮80,TP40,出水COD120,氨氮55,TP15,MLSS是2000,SVI40,SV8,鏡檢有很多表殼蟲,做沉降比時2分鐘就沉降完了,個人認為是污泥老化,低負荷運行,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是增加排泥減少曝氣,還是?

回答:

1、存在污泥老化現象。MLSS是2000的話,可以增加排泥。

2、不過脫氮除磷壓力比較大。

問題139:我們的序批池水深8.7米,在沉淀出水時,活性污泥總是容易上浮跑泥,做沉降比時,污泥在量筒里上浮,而且夾帶細小氣泡,MSBR工藝,硝化做的不錯,出水NH4較低,反硝化也進行,只是氣泡攪拌不出來,延長過攪拌時間。污泥濃度增加不上,高點就隨水跑走了,該怎么辦?跟水深有關系嗎?

回答:

因為氣泡導致的污泥上浮,還是要考慮污泥的反硝化,可以在批處理結束前提高些曝氣,并縮短些沉淀時間看看是否緩解。

問題140:請問污泥膨脹和絲狀菌膨脹不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的話,污泥膨脹是什么概念??我廠幅流二沉池外圈經常上涌成團小泥粒,爆發式的,局部范圍。但出水總體上還是可以的。請問是什么原因?

回答:

1、污泥膨脹和絲狀菌膨脹是一回事

2、你的沉池外圈經常上涌成團小泥粒問題,基本就是水力負荷大,絲狀菌膨脹,或者就是幾種因素的匯總所致(如污泥老化遇到水力負荷大;污泥活性低遇到水力負荷大;絲狀菌困膨脹遇到水力負荷大燈)。

問題141:我自己管理的污水廠,最近因水量大,水流急,導致有部分水解酸化池的厭氧泥跑到了好氧系統,結果好氧池的泥由黃褐色變成了黑色,鏡檢發現鐘蟲不見了,硝化作用也減弱了。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所致?

回答:

1、微生物的菌群受到沖擊,自然會導致處理效率減低,不過一般情況可以較快恢復的。

2、通過加大排泥置換出去,并且可以促進好氧微生物繁殖,待2、3天置換結束就可以繼續延長污泥齡,提高硝化效果.。

問題142:您說“污泥細小松散,與活性有關,活性提高了相對會污泥松散些,細小些的!蹦懿荒芫唧w說一下為什么? 2、我的曝氣池污泥做SV30時,一放到量筒里是小顆粒狀,但是30分鐘后量筒底部污泥還是成絮狀,呈蓬松狀,不知污泥狀況如何?SV30=45%。3、做SV30,沉降過程中沒有發生氣泡上浮,但是放置1個半小時后,很明顯在污泥層中出現了小氣泡,當輕輕晃動量筒時,氣泡會上浮到液面,但是污泥不上浮,請問為什么?

答:

1、活性高了,說明細菌處于對數增長期,此時細菌活性高就不容易絮凝起來,就像頑皮的孩子不容易把他們捆起來一樣。所以不容易絮凝起來的話,顆粒就細小了。

2、這個是正常的,有個時間過程的。

3、后期缺氧,產生氣泡越是正常的,你去晃動自然會溢出水體。

問題143:公司的工程一般都是中水回用工程,采用的MBR或MBR+RO工藝。我現在運行的一個項目出現了如下問題,希望能給予幫助! 工藝流程:集水井-調節池-高效氣浮-水解酸化-曝氣池-MBR系統,半個月前曝氣池活性污泥出現異常:污泥松散,顆粒細小,SV30高居不下,達到90%左右,進行少量排泥,三四天后,曝氣池內的活性污泥又變得很少了,SV30連10%都不到,且曝氣池內有大量泡沫,棕褐色變成白色,泡沫能達到將近一米多高!投加面粉培養污泥,都四天了還不見效果。間歇曝氣,排上清液,進水,曝氣,到底是什么原因?進水負荷高?曝氣量過大?中毒?絲狀菌繁殖?進水含有表面活性劑(洗滌劑)?

回答:

1、恐怕還是絲狀菌膨脹導致的問題,絲狀菌膨脹時,需要切記不要隨便排泥,否則會出現污泥濃度答復下降的風險。你排泥后,污泥濃度減低,進水有機物不變的情況下。負荷就相對增高了,導致出現白色泡沫(負荷高所致),所以你不需要投加面粉,因為這樣會導致負荷更高。出水更加不穩定。 你可以等待污泥濃度的恢復。

2、另外絲狀菌問題的處理比較復雜。

問題144:在污泥馴化過程中是否需要排泥呢?

回答:

悶曝階段不需要,后期(比如20天后),可以逐漸,小量排泥(主要是為了代謝出去無機物和雜質,提高污泥有效性)。 至于何時開始排泥,主要看菌膠團是否已經有效形成,SV是否逐漸增高。

問題145:我們是制藥廢水,每天處理200多噸水,采用氣浮+接觸氧化法,白天運行、曝氣,晚上不運行、不曝氣。最近做SV30發現沉降很快,15%左右,上清液清澈,但是上清液中有許多細小的白色顆粒物浮在水里,就是不沉,導致出水渾濁。我想問的是:什么原因導致上清液那么多懸浮顆粒物?怎樣才能出水清澈?

回答:

1、可以看看微生物的活性,如果沒有收到影響,可以判斷污泥老化(上清液清澈,但有小顆粒,顆粒間水質清澈)

2、如果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這要看看進水是否有波動(水質)。

問題146:我UASB 一體化氧化溝處理玉米淀粉糖廢水,現在二沉池和污泥濃縮池(一部分從氧化溝直接排泥,一部分是二沉池回流污泥)有大量浮泥,持續二個多月了,從本次啟動運行污泥濃度上來后就持產生。開始時氧化溝排泥不及時,MLSS達到6千左右,DO明顯跟不上,Sv30達到50多。認為溶氧不足污泥上浮,于是加大排泥,目前從氧化溝表觀看,氣泡顏色已較新鮮,老化癥狀不明顯。SV30在27,但放置三小時后,泥團整體上浮,以前看過老師的《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一書,似乎是反硝化引起。目前二沉出水氨氮常在3左右,COD100mg/l左右(入水COD在一千多,氨氮二百多,停留時間大概18小時)。氧化溝小無水下推進,靠表面轉刷曝氣機推流,懷疑出水區下方淤泥多,曝氣則是微孔曝氣,DO現在能到3左右,有四分之一容積無曝氣,DO不足1mg/l,前段時間不足0.5mg/l。請教是不是反硝化的作用?該如何調整?另外,設施不合理,二沉回流污泥、氧化溝排泥靠2800轉的清水泵完成,是不是高轉速打散了污泥團?導致污泥質量不好?

回答:

1、200多的氨氮減低到3,確實發生反硝化的可能性大。可以看看浮起的污泥攪拌后是否下沉,如果有下沉的可以考慮是否是污泥反硝化了。

2、對策的話,還是要保證溶解氧在二沉池不要過低,即氧化溝出水溶解氧要保證。

3、另外,也要考慮是進水沖擊,導致你的污泥解體所致大量浮泥。所以要看看進水是否有過大的變化,包括水質。

4、就你的泵導致污泥解體,這個影響不大。

5、你原先污泥濃度控制過高,導致系統污泥老化,而后排泥如果過于迅速的話,系統會不適應,容易出現粘稠泡沫并夾雜之前的解體污泥,導致你的污泥出現大量上浮,這個也是要考慮的。

問題147:我調試的污水站采用ABR+活性污泥的工藝 現在平流二沉池表面出現了很多小塊的污泥隨出水流出 大小1公分左右,總是清楚不干凈 在出水的過程中總是從下層泥斗冒出來 請問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看起來不像是反硝化的大塊污泥 這中問題怎么解決?

回答:

1、是否是反硝化,你可增加DO看看是否有所緩解。 另外雖然有污泥上浮,但出水是否清澈請確認下。

2、如果清澈的話也不排除反硝化的。通過SV30看看是否也有污泥上浮,如果上浮,打碎看看是否會下沉,如果會下沉也可懷疑是否為反硝化。

3、還有的情況是曝氣太大,又遇到污泥濃度過高所致。

4、再有就是絲狀菌的問題, 以上你可針對性的檢查看看問題出在哪里。

問題148:現在SBR池停有一層很厚的泡沫,非常粘,非常細密,用水都沖不掉,顏色帶黃色,出水效果跟你說的抑菌劑的現象一樣,還有就是,在SBR進水的時候,表面浮有一層泥,這層泥是不是已經被殺死沒有活性的泥呢?如何恢復SBR?

回答:

如果是抑菌成分導致,控制源頭是第一,另外加大排泥置換,促進新的微生物增殖是第二。

問題149::CASS工藝,設計40000噸/日,現運行2組,處理水量10000-13000噸/日(由于高峰期水量大不得不投產2個CASS池)。現運行問題就是單池的閑置時間過長,夜間水量小時曝氣間隔達到9-10個小時,單池日曝氣量約6小時。這種運行模式下污泥齡應該如何計算?該如何控制排泥?

回答:

1、污泥齡的計算與你的曝氣時間長短無關。與你的排泥量有關。

2、正常情況下,排泥量的控制與你的污泥負荷有關。當然為了調整系統或者應對進水變化時,可以在排泥上打提前量,或是減少排泥。

問題150:我最近在調試一家印染廢水廠,水量1500m3/d,其中有300m3/d的生活廢水,進水COD為900mg/L左右,總氮20mg/L左右,總磷4mg/L左右,主要工藝為調節池、活性污泥池、終沉池、氣浮池;钚晕勰喑氐奈勰酀舛纫恢痹500mg/L左右,很難提升,DO一直控制在5左右。出水COD為50mg/L多,最近突然發現輪蟲很多,一個玻片有20多只,最多的為豬吻輪蟲,其次為鞍甲輪蟲,還有少量的璇輪蟲,還有少量的楯纖蟲,漫游蟲等中間活性污泥生物。想問下三豐老師這是什么原因?

回答:

1、如果可生化性好的話,你的污染物去除壓力不大。

2、MLSS過低了。

3、曝氣過度了,這個是你輪蟲多的一個原因。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

1

聯系人:潘鵬

電話:010-88585610-815
手機:18510663273

郵箱:325178909@qq.com

關注微信訂閱號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京ICP備12048982號-4

Top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