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活性污泥法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十)

時間:2016-06-08 來源:微水會 作者:三豊

問題301:我的水中有加活性炭所以看起來有些黑,測試DO約7~8mg/L,照片不清晰,顏色有些發黃,進水COD約400ppm,出水約100ppm,負荷也不高, 看起來像是生物泡沫, 前端進水看起來無泡沫,如您所講流入腐化污泥或顆粒的話,會出現這種狀況嗎? 泡沫持續時間已近十天,似乎無下降跡象。

答:

1、不知道活性炭是什么時候加的,投加后,曝氣充分,細小化的活性碳容易成這樣的浮渣。

2、另外,進水如果黑的,自然腐化物多也會如此。

問題302:我吳江最近調試的項目出問題了,我是從污水廠的拉的干污泥,投加了之后,培養了大概20天左右,期間加葡萄糖和復合肥。剛進水的那幾天水質很好,SV30 在25%左右,上清液很清澈,COD才180mg/L。后來我有事情,回公司了幾天,期間如何操作都教給甲方單位操作工,結果操作工請假回家了,臨時交代給看門的保安,我的乖乖,保安瞎搞,酸性的水 直接進了SBR池。我今天測測PH,才5.5。上面漂了一次厚厚的泡沫,帶有粘性的那種。打了點水看看,SV30還是在25%左右,可是水已經不清澈了,上清液渾濁。我這里提供的數據有,SV30,PH,污泥濃度我們裝了污泥濃度計,曝氣的時候 上面顯示850mg/L。,

答:

1、 這個做法對的 然后減少曝氣,

2、沒必要減少,反而要加大些

3、這個慢慢自然代謝還出去,關鍵要受抑制污泥盡快激活,則短期內污泥恢復活性就好了。

4、為了加快恢復,可以加大些排泥,不要不排泥。

問題303:我們廠是AAO工藝,由于近段時間脫水機故障,做不了泥。領導要求我們按將剩余污泥打回前池進水泵房,讓其在系統中循環。我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既然污泥唯一的出路脫水機做不了泥,那么污泥還是一直留在系統里,將污泥排至前池循環有什么意義?

答:

雖然是下策,但也沒辦法,否則系統出水會惡化(污泥走整個系統比污泥集中在一個池要好),另外,有機污泥走系統也容易消減。

問題304:以上所說措施是產生泡沫后采取的,還有為什么我的三個好氧池剛開始第一個有泡沫,隨后第二個開始產生泡沫了,前天特意檢測了三個好氧池后端COD,第一個后端410mg/L,第二個360mg/L,第三個270. mg/L,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好氧池常年檢測不到氨氮,對系統有什么影響

答:

1、理解你的對策是問題發生后做的,但你的這些對策對發生的問題起反作用,也就是無助于改善。

2、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負荷升高時要降低來水負荷,比如通過調節池調節,12小時處理時改為24小時處理(回流加大)。 被動的做法就是污泥濃度要提高,而不是降低污泥濃度,也不可以降低溶解氧和氮磷投加。

3、三個好氧池泡沫產生多的后段出水COD高,說明污泥負荷第一個最高。依次類推。

4、負荷高時泡沫為白色,而老化時泡沫為棕色,你是兩者皆有,說明污濃度很高,而進水有機物濃度也很高。

問題305:1、我們AAO工藝,目前污泥濃度6000mg/L左右。有一個二沉池出水帶有絮狀物,而且分布不均,有的位置水很清,有的位置則出水很明顯夾雜絮狀物,是什么原因。另外一個二沉池出水沒有這種情況。我們也測過池體出水堰的水平度,最大差值在±8mm以內。2、請問內回流大小怎么調整,我們設計最大內回流比為200%,但是我們實際多加裝了一臺內回流泵,實際最大可達300%左右。平時運行中有時開一臺,有時兩臺,有時全開三臺,分別運行一段時間后也看不出出水指標有什么明顯差異。不管內回流量有多大,生物池水力停留時間都是不變的 ,增大內回流量的話是否有利于TN的去除,那么是否可以一直開三臺保持內回流比在最大的300%左右,請問增大內回流會有什么弊端?

答:

1、如果2個沉淀池進水參數都一樣,而一個沉淀效果好,一個不高的話,應該是沉淀池的問題,你測過出水堰,但是還要看看另外2個地方有無問題:

1)中心出水口外整流罩是否有問題

2)刮泥機是否在某一部位掛不干凈,導致該部位污泥停留時間長解體而浮出

3)當然出水堰誤差一定要調整,甚至可以主動調整下,不要小看差不多,出水堰小出水口多了,自然水流方向上流量不一樣了。

2、內回流的話,自然加大對脫氮有利,當然,太大的話也有缺點:

1)帶入氧氣太多

2)能耗浪費

問題306:通常說污泥濃度MLSS需要保持在多少合適,是要根據進水BOD、COD水質指標計算污泥負荷大小所決定。 但是污泥負荷大小F/M是保持在多少合適呢?我們廠AAO工藝,設計說明的污泥負荷大小是0.066kgBOD5/MLSS•d,但是實際運行一直保持在0.02kgBOD5/MLVSS•d左右,遠遠低于設計要求和網上、書上要求的的一些數值。 但是運行狀況也挺好的 ,也沒有發生過絲狀菌膨脹啥的 ,請問這是為什么?

答:

1、 說明在這個負荷狀態下運行時沒有問題的。

2、 目前負荷低于設計符合,處理效果好是正常的,也就是說,當你的負荷高于設計負荷時,往往處理起來就困難了。

3、 所以說,低于設計符合運行自然是好事,設備、設施投資是一次性的,往往會取大一點,這樣,將來進水負荷逐漸增加也可以應付。

問題307:我正在調試叉車的噴涂粉體廢水,混有約四分之一的剝漆廢水(含有水性涂料剝離劑),COD在1500mg/L左右,物化段首先加硫酸PH至調制3-4后加三氯化鐵氧化,然后加石灰將PH值調至10-11,最后加PAM絮凝沉淀,沉淀槽出水后回調PH至8.5左右,進入生化池。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絮凝沉淀后的水發黃,且比較渾濁,而且回調PH值至8.5后,水質進一步變黃,變混濁(像灰塵一樣的懸浮物增加)。在絮凝池補加PAC后,沉淀池水質變得較為清澈,但是黃色依然存在,回調PH值至8.5后仍然后有黃色加深,水質變混濁的現象。我已經改變了反應PH值,三氯化鐵等的投加比例,情況仍然沒有明顯的變化。用沉淀池出來的水再次絮凝沉淀也沒有什么效果。想請教三豐老師,這種黃色到底是什么物質,是某種溶解度跟PH值有關的鐵離子沉淀還是什么。這種水中含有油漆,那肯定有乳化油,黃色物質跟這個有沒有關系,怎么處理掉這種黃色物質造成的色度?

答:

1、是否可以不用三氯化鐵呢,在這里用三氯化鐵的目的不太清楚,你說的為了氧化,但是三氯化鐵要氧化什么,能氧化什么。

2、所以,是否可以不加三氯化鐵,只加PAC,看看效果如何。

問題308:每天2萬方溶解漿廢水,進水cod2000mg/l,b/c在0.2左右,經酸化及,好氧后cod在400-500,芬頓后60--70,色度100,請教一下:1、處理類似廢水成本需多少錢?2、芬頓后穩定在50以下還有什么辦法?3、色度如何再降低?

答:

1、 難點在氨氮去除方面,確實原液濃度很高,但不知道你物化段后可以降低多少?實驗最好也確認下。

問題309:現在已經分配到前置反硝化池和缺氧池80%了 效果不顯著。

答:

1、你們對總氮去除有要求嗎,還是只要氨氮達標就可以了。

2、碳源不足導致的總氮去除率低,方法只能在提高碳源上,你已調整分配了,還不行的話試試引入生活污水、投加碳源等方式看看。當然,如果總氮已經達標,不建議額外投加碳源了。

3、另外,水溫也是一個影響因素,目前才10度不到,確實也影響效率的。

問題310:現在水溫在13度左右,進水COD300mg/L,BOD160mg/L,掛膜需要多長時間呢,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回答:

時間的話看COD值估計在1個月,注意點還是不要過度曝氣,否則,容易初期膜被沖刷掉而影響掛膜速度。其他的,還要看你處理的什么水,工業廢水的話,如果有成分單一或者有抑制微生物的物質的話,則會對掛膜時間產生較大影響的。

問題311:是關于A2O工藝的,硝化菌是自養菌,不需要碳源吧,但我們培養污泥的時候不是在好氧池投加面粉之類的嗎?這有影響嗎?現在我這邊硝化作用很差,沒有硝化細菌,那我應該是加碳源培養,還是應該不加,降低負荷呢? 還想問下關于二沉池污泥回流的,回流的場所主要是哪里呢?我們這里設計師回流到厭氧池和好氧池,然后我想請問下這兩個池的比例應該怎么調呢?什么時候應該厭氧多點,什么時候應該好氧多點?遇到哪些情況可以去調控這個外回流比例呢?

答:

1、投加面粉可以理解為提高底物濃度,這樣的話污泥負荷會升高,對培菌有利,但是硝化菌需要低負荷狀態,所以你培養起污泥后就保持濃度(減少排泥),自然污泥負荷會減低,如此,硝化菌會增加,所以,動態來看還要分階段理解(即初期先不管硝化菌,只管培菌提高污泥濃度,而后保持污泥濃度,取消面粉,則污泥負荷減低,硝化菌起來)

2、二沉池回流到好氧,好氧池回流到兼氧池(即第二個A池)

3、這個兩者回流的來源不同(好氧池和二沉池)。所以不存在比例問題。

4、根據需要來調,比如可以增加內回流,提高脫氮效果。

5、這個情況比較多,如果有【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一書,可以看相關章節。

問題312:①現在我們污水廠A20工藝硝化效果不好,好氧池進出水氨氮基本不變,導致氨氮總氮的超標。請問這怎么調控好呢?以前也出現這種情況,感覺硝化細菌好脆弱。(我們是處理電鍍工業廢水的,進水量、重金屬可能就影響到了),現在想加快它恢復,我們向外面生活污水廠拿一車干污泥過來投加、這樣會加快系統恢復嗎,操作上需要做出什么調整呢? ②我們沉淀池污泥濃縮后排到污泥井然后再回流到厭氧池和好氧池,兩個池子都有閥門可以調大小的,就是不知回流是一半一半還是誰多誰小好?

答:

看你寫的內容,感覺操作還是比較亂的。

1、導致你氨氮處理效果不佳,總氮也不降低的問題,大概分析如下:

1)工業廢水特性決定了去除率不高(但你說你的系統沒有什么去除率,不知道以前是否也是如此,還是一直如此,如果以前比較正常的話,那有可能是你系統的問題了)

2)溶解氧不足

3)PH不正常(過低了 7.0以下)

4)污泥負荷過高(計算下F/M值看看)

2、另外,你的回流說了外回流,那么內回流(好氧池到缺氧池),以及排泥情況是怎樣,COD去除率如何,這些情況也請提供下。

問題313:1, 我們現在污水廠想節約電耗,準備把曝氣停了,現在曝氣DO已經控制在0.8-1.5mg/L,個人覺得還是比較低的,正常表爆完,還是達到2.0mg/L的。出水指標暫時沒有什么異常,污泥濃度由于到了冬季,保泥,所以維持在了3000mg/L到4000mg/L,進水COD200mg/L到400mg/L. ,SV30還是在20%到40%之間,沒什么異常,污泥負荷是很低的,但是由于長期這樣,也沒有引起絲狀菌膨脹,那么問題是,如果想在停了曝氣,DO繼續降低,會造成哪些影響啊? 原定,停5天,集中曝氣一次?偢杏X這個措施不好。會有問題。 2 停了曝氣以后,對我們的二沉池出水會有哪些影響?忘記說了,我們厭氧系統去除率蠻高的,基本進好氧池的時候,基本上都能達到標準,現在就擔心,會有其他的影響?3 我們的二沉池有回流、排泥系統,如果停止曝氣,那么該怎么做?

答:

理論上只要測到的不是零就沒問題。但是,你停5天的話感覺太長了,當然,你有攪拌器,并且停了也測到不低于零的話也未嘗不可,另外沒有除氨氮要求吧。

問題314:我這個是電池行業廢水,水質如下:CODcr7800mg/L BOD5 2500mg/L 氨氮5.5mg/L 磷酸鹽3.87mg/L Ni 2mg/L 鈷3mg/L 氟化物≤30mg/L S.S300mg/L PH 6~10。主要工藝就是先加藥混凝沉淀去除金屬離子及氟化物,再通過水解酸化及厭氧+接觸氧化,二沉池直接出水,生化前有投加氮磷營養,出水COD能穩定達到70以下嗎?

答:

焦點是你的物化處理后的指標,看你的懸浮物濃度不低,所以,物化效果好的話,生化系統可以達到70以下。但可生化性一般是隱患?傊,如果有現成或同類廢水的話,先小實驗確定物化去除率,再判斷生化系統是否可以達標排放。

問題315:,這個是改造工程,曝氣裝置是原有的,曝氣開小的話會曝氣不均勻,開大的話則會有點曝氣過度,且每組曝氣貌似都有那么幾個曝氣頭不好用了,開大曝氣會出現1,2個點開鍋了一樣,其他地方卻是只有幾個氣泡冒出來,所以很麻煩。三天。。。 我會告訴你這個調試已經要一個多月了嗎,以前是間歇進水,從28開始是生化運轉期間連續進水的。

答:

是否可以曝氣機設定間歇開啟呢?通過時間繼電器來設定開啟間隔,這樣既節能也不會曝氣過度或不足了。

問題316:測SV時上清液很清,但SV30才沉淀百分之九十,沉淀5個小時才達到30%,而且有些許污泥掛壁。 二沉池出水很清,但會局部出現一大片懸浮物,隨出水流出。 COD進水450mg/L,出水100mg/L,MLSS 3300mg/L。 請問如何使二沉出水懸浮物減少?

答:

應該是活性污泥膨脹了才會出現上清液清澈,但沉淀池局部泛泥導致出水SS高吧。 對策還是控制絲狀菌,并避免水力負荷的沖擊。 具體是不是絲狀菌問題,請顯微鏡觀察下后再判斷,如果是的話,按照絲狀菌膨脹來對應,具體方法可以參考[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一書的相關章節。

問題317:SBR系統內剩余污泥排放量怎樣確定,目前一天排混合液大概100m3左右,曝氣時間現在2小時,DO控制在3mg/L,那按照老師的意思是不是縮短曝氣的時間,增加沉淀時間。

答:就是要縮短曝氣的時間,增加沉淀時間的意思。

目的:

1、進水有機物濃度不高,就不需要太多的反應時間(曝氣時間),否則,過度的話污泥容易解體,出水顆粒就多。

2、由于你的污泥濃度已在1000以下,所以,要排泥,但不要太大,一次排混合液占總混合液1/10-1/15。

3、增加沉淀時間,是用來緩解你目前出水顆粒物多的問題。

問題318:污水中C/N越小,即BOD的濃度越低硝化菌占的比例越大,硝化反應越容易進行。到底C/N比值為什么值反應好?

答:

1、確實低BOD濃度時硝化菌容易優勢生長,對氨氮去除有利。你看到的技術問答內容就沒有錯。

2、而技術問答中所提到的C/N是指反硝化階段,這個階段需要C來配合反硝化,自然C少了反硝化就不利。 當然,硝化階段,C低點好,但和N多少關系不大,多了就會多繁殖硝化菌,少了就少繁殖,為此,硝化階段C/N這個參數意義不大。

3、總結來看,你把2個階段沒有分清楚,所以,容易混淆知識點。

問題319:一個一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工藝采用完全混合式厭氧水解池 + MSBR工藝。進水含有大量制革廢水,偶爾還有電鍍廢水,COD在150-230mg/l,BOD在50-70mg/l,TN在40-70mg/l,硝態氮在30-50mg/l,氨氮在15-25mg/l,TP在3-10mg/l,一級B排放標準。污水廠剛開始調試水解池,水解池設計HRT10小時,MLSS 3000mg/l,水解池污泥回流采用橋式吸泥機,調試將近1個月,水解池效果仍然不佳,具體是水解池出水B/C沒有提高,出水渾濁,COD、BOD、SS去除率很低,水解池污泥呈土黃色而不呈典型的厭氧黑色。1、MLSS是否設計過低,影響厭氧條件? 答:你的進水濃度低,所以,要提升也不容易的。也沒必要。 2、如此高的進水硝態氮對水解池有什么影響? 答:問題不大 3、該如何正確調試厭氧水解池工藝? 答:進水量比較大,可能帶入太多的氧氣了,所以看看溶解氧。 4、沉淀區污泥回流有什么特別要求嗎? 答:流量不要太大即可。 5、水解池污泥為什么不呈黑色? 答:和你的進水水質以及溶解氧狀態有關

問題320:我這邊是活性污泥AAOAO工藝,但現在好氧池的硝化效果很差,進出水的氨氮基本不變,已經有10來天了,還沒恢復,請問下應該怎么調整?(因為工業廢水一直處理,沒辦法停止進水),我嘗試加大曝氣量,但發現一級好氧的需氧量并不大,很容易就到4 5.mg/L,現在DO維持在3.0 mg/L,二級好氧在1.0mg/L(2級好氧比一級需要氧的多,不知道問什么) 請問,我還需調整什么嗎?

答:

1、1級和2級好氧的溶解氧高和低與如下2個基本因素有關:

1)提供的曝氣量有差異(單位水體容量的曝氣量)

2)1級好氧區如果容積小的話,則微生物吸附有機物為先,而后進行分解,如果分解主要在2級區域的話, 則溶解氧需求會出現2級區域高于1級區域,那么,溶解氧在2級區域就會降低。

2、硝化效果和如下因素有關:

1)PH值,請確認是否不低于7 2)污泥負荷,請確認是否長期處于低負荷狀態(高了的話硝化效率就低) 3)溶解氧,從你的表述來看應該問題不大。

問題321:我現在正在調試一個銷染廢水處理,設計的是500立方每天,設計工藝是氣浮,水解,兩段曝氣,二沉。但是車間擴建導致現在一天進水得800到900立方,進水COD在2000mg/L左右,總磷8mg/L,總氮150mg/L左右,氯離子6000mg/L左右。前段時間測得二沉出水COD180mg/L,總磷0.3mg/L,總氮120mg/L左右,曝氣二段沒有處理效果認為是磷不夠就開始加磷酸三鈉補充磷。加了大概兩個月時間進水量還是800到900立方每天,后來開始污泥膨脹有大量絲狀菌開始繁殖,二沉池一直范泥,F在一直排泥加PAM但是情況還是沒有緩解,

答:

工業廢水成分單一,容易誘發絲狀菌,既然你二段生化無處理效果,可以將其排空,重新培養也可,另外。加PAM最好是陽性的或者加PAC。

問題322:設計處理水量2000m3/天,現在進水量500m3/天,SBR池進水COD :220mg/L,SBR池出水COD:150mg/L,pH:6.7,氨氮:1.3mg/L,操作周期:進水1小時,曝氣2小時,攪拌1小時,靜沉1小時,撇水。靜沉1小時后的上清液有細小的懸浮物不易沉降,類似于活性污泥。COD去除率只有32%,排放水嚴重超標,這幾天按照三豐老師的指導少量排些泥,今天MLSS只有800mg/L,上清液還是較渾濁的,請問三豐老師,現階段怎樣操作來提高處理效率。

答:

維持800的污泥濃度,但也不要再降低了,待負荷穩定,污泥更新后,會有改善。顆粒物可能還有,到cod會降下來。

問題324: 1、關于污泥回流的問題,有些時候系統遇到沖擊,如水量增大,這時需要調大污泥回流量?如果調大了污泥回流量,那進水量不是相應的也增大了?應該怎么理解? 2、關于污泥負荷的問題,公式上的V是指總的池子容積嗎?那平時我們所說的污泥負荷需要區分好氧池、缺氧池嗎?3、系統受沖擊導致脫氮(具體是硝化效果)變差,可以通過怎么調整來加快恢復呢?

答:

1、水量增大我的理解回流不需要開大,否則二沉池會加倍波動,導致沉淀不徹底,甚至污泥流出。

2、這里不考慮缺氧池。

3、主要還是盡快恢復利于硝化的參數,比如PH沖擊就是盡快調整PH,進水導致負荷高就要減低負荷或提高污泥濃度等

問題325:污水廠處理能力2000噸/日,主要處理印染廢水,SBR系統已經培養了一個月了,培養初期加了2噸面粉,MLSS從500mg/L提到了3000mg/L,現在面粉已經停止投加了,MLSS下降到1000mg/L左右,SV30:10%,上清液稍渾濁。鏡檢發現有鐘蟲、嘀蟲屬、偶爾有輪蟲。進水COD:200mg/L,氨氮:20mg/L,TP:1mg/L,PH:7.2。每天進水量1000m3左右。剩余污泥沒有排過。請問下一階段該怎樣運行?

答:

印染廢水用SBR,還好你的進水污染物濃度不高。由于進水COD才200,所以,不需要控制過高的污泥濃度,按MLSS1000即可,但是,目前你沒有排泥,這個不行的,要逐漸排泥,否則無效成分過多,系統會出現出水帶顆粒。

問題326:我們廠打算接種污泥,我這樣算你幫我看下, CASS工藝 ,日處理量前期5000t/天,CASS池主反應區,有效容積約1850立方米,那接種量算法:1.按MLSS=2000: 1850*2/1000=5.7t污泥干重,含水量80%,5.7/1-0.8=28.5t? 2.起初按食微比0.1來算:F/M=0.1;F=0.1*5.7=0.57 調試初期設先注入污水1/2池子,按900立方米算,則F=900*BOD/2=0.57 得BOD=630mg/L? 3.是不是由得出的BOD值 求出營養物質的量100:5:1,也就是調試初期要投加的量?? 答:要看看原水有沒有含氮磷,有的話需要扣除。 4.欲使BOD達到630mg/L,打算投加葡萄糖,如何換算需要投加多少? 5.CASS生物選擇區,污泥接種量是按容積的多少比例?

答:

1、可以這么算。不過你接種的污泥有效成分會低些,所以還可以取高點污泥投加。

2、初期控制食微比高了點,BOD有250足夠了。后續才慢慢提高負荷。

3、BOD 高了點,投加葡萄糖太浪費了。如果廢水就可以保證BOD的話,就不要投加了。

4、沒有具體值,按你的系統,投加2、3噸即可。

問題327:1、關于您說的氧化溝可以低負荷運行,而活性污泥負荷可以高一些,那么在設計的時候,同一種廢水,選擇不同的工藝,由于其污泥負荷的不同,那么確定的池容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了?2、按您的說法,去除率高,選擇的負荷就要求低;去除率低,選擇的負荷就可以稍高一點,這個度該如何去掌握呢?

答:

1、單就生化來說,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容積會小于氧化溝容積的。但是氧化溝可以不設二沉池,而活性污泥法要設二沉池。

2、這個可能你理解有誤了,我說的是根據出水要求來定,比如要求你排放水執行1級標準,那么你的負荷要設計低些,否則負荷高了出水就不好保證達到1級標準了,反過來說,如果你是排放到市政管網,出水可能執行三級標準,那么你的負荷可以高些,因為出水要求不嚴格,所以負荷高些可以節約設備容量,也可以降低運行成本的。

問題328:我們企業污水處理的工藝是厭氧 +好氧,F/M應該再02~0.4之間正常,可是實際的運行情況達到0.5甚至更高,但是其他的指標還正常,這是為什么呢?

回答:

有機物負荷高的話,相對來講出水值會升高。根據公式可以知道,當有機污染物進水濃度一定時,如果污泥濃度偏低,則,F/M值會升高,當然,也有進水有機物濃度太高,污泥受溶解氧和池體大小限制而無法同比增長導致的F/M值偏高的極端情況。

問329:我們廠設計每天4萬噸,實際每天進水39000m3。單個氧化溝體積10000m3,兩條溝運行。出水DO在0.5mg/L左右。去年底污泥濃度5500左右,SV30=97%,二沉池時常跑泥。2月份濃度降到了3800mg/L左右,濃度降了二沉池沒跑泥了,但是沉降比還是95%,進水COD基本上是100mg/L多點,每天排含水率為79%的濕泥25噸。二沉池中間有污泥翻滾,出水堰處有比較多的細小污泥流出。鏡檢有兩只輪蟲、兩只楯線蟲和4只鐘蟲。請問為什么沉降比還是這么高?下一步該如何控制?

答:

1、顯微鏡下面有看到絲狀菌嗎,看你排泥前后還有那么高的SV30,估計是絲狀菌膨脹導致的。

2、通過降低MLSS是可以緩解二沉池出水帶泥的問題,畢竟進水量已到設計值。所以還是可以維持的,否則,水量再變大,恐怕降低MLSS也無法避免二沉池出水帶泥了。

問題330:設計量COD2000mg/L,處理量2400噸/天,制糖廢水,工藝:調節-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清水池,目前進水量每天約400噸,進水COD極不穩定,調節池進水解酸化池COD超5000,水解酸化池處理效率可達45%以上,但現在COD降低到2000-3000mg/L,酸化池出水COD反而比進水還高,做了SV30,中間是清水,泥在上面和下面,請問,是什么原因呢?溫度和PH都正常。

答:

這個還是污泥粘性增加導致的,可以減低曝氣看看是否緩解。

問題331:水解酸化池如果攪拌,使污泥懸浮,但那些水解池污泥流入好氧池,會不會對好氧池有所沖擊?目前好氧池污泥發黑,溶解氧才0.5mg/L左右,在降低曝氣的話,,就要掛掉了,現在就是調節池進水COD3000mg/L左右,水解酸化池出水都到3500了,上層還有浮泥,不知道如何解決?

答:

1、少量流入,且好氧系統一直正常排泥的話問題不大,只是流入多了,有些會隨著放流水出去,對SS和COD有些影響的。如果能耐受這些影響那就沒事。這個你和出水指標衡量下。

2、降低溶解氧是降低調節池,因為調節池溶解氧高的話,進入到了水解酸化池會對水解酸化有影響,缺氧狀態是水解池要有的狀態。而你說的好氧池溶解氧低的話可以加大曝氣的。這個和調節池降低曝氣不矛盾。

問題332:早上看到生化池滿遲的黑色泡泡,疑惑問那邊的師傅,老師傅說只要進水水質一不好就會出現這種現象,請問下本質原因?為什么會這樣?

答:

應該還是你的污泥有效成分不高,污泥活性低,導致污泥隨曝氣積聚于液面,可看看生物相做輔助判斷。

問題333:之前氣浮溶氣泵故障但操作員未停系統照常進水,導致好氧SV30由25%突增到60%多,鏡檢發現微生物狀況還不錯,然后就降低進水負荷同時加大了排泥(之前系統一直在少量排泥),幾天后SV30是降到30%左右,但鏡檢發現微生物基本啥也沒了,都是絮狀的,二沉池也跑泥,然后就把排泥趕緊停掉了,暴氣也調小了點,好氧加了營養物。但鏡檢狀況還是不好,還都是絮狀的,只有一點盾纖蟲吧,其他的基本沒發現,如何讓系統盡快恢復?

答:

1、應該是排泥開大了,一下子排太多了。如果沒有白色泡沫出來,那就繼續暫停排泥,會慢慢恢復的。

2、多關注出水變化。如果去除率穩定了,可以開始少量排泥。

問題334:我廠是AAO工藝,設計3萬噸,現在在2萬噸左右。進水COD在200mg/L左右,BOD在20-80mg/L之間,比較低。氨氮在20-40mg/L,進水SS比較不穩定,在200-800mg/L間。我們上游企業主要有陶瓷廠居多,還有一個制藥廠,工業水大約占進水的50左右。我們現在MLSS在10000mg/L左右了,MLVSS在3000mg/L左右,無機成分較高,DO在5-6mg/L,現在我們的沉降比一直不好SV一直在70%以上,高時到90以上,出水的SS在30-45mg/L,我們取進水做沉降實驗發現有大量細小顆粒不能沉降,懷疑是這些顆粒造成我們SV值居高不下。問一下,這種進水怎樣調整工藝能改變污泥性狀,調高沉降性能?

答:

1、從數據看,進水有機物濃度低,而污泥濃度太高了,這個污泥濃度高還主要是無效成分太多了。

2、操作上應該多排泥,少曝氣。污泥濃度一萬實際降低到3000就可以了,排泥要慢慢來,一定不要一下子排太多了。

問題335:工廠準備放假了,準備停產10多天。請問下,這段時間A2O工藝要怎么維護運行呢?間歇進水和曝氣嗎?內回流,污泥回流怎么控制好?

答:

1、先適量多排泥,因為沒有進水泥多了會加重停止進水期間的污泥老化。

2、如果有儲存原水的,則均勻十天來進水。

3、曝氣基本一天兩次(1次/12小時),每次一小時即可。

4、回流盡量前兩天不回流,后四天小回流,最后四天大回流,有機物微生物利用回流水底物來維持。

問題336:我這邊是做工業廢水處理,節后要進行生化培養。我這的生化工藝是AAO,我查的資料都是說在好氧池加泥悶曝然后進水,那請問厭氧和缺氧要加泥嗎,如果加泥要怎么培養呢?

答:

1、培菌有接種培菌和直接培菌2種,缺氧和厭氧區的話可以不投加菌種直接培菌。

2、如果可以找到水解酸化池的沉淀污泥也可以接種。

3、好氧區的接種污泥起來后通過內外回流也會加速缺氧和厭氧區的微生物形成。 接種與不接種是培菌時間上的差別,但自己培養的話,菌種更不會因為接種帶來其他麻煩(短時排水帶泥,接種到絲狀菌等)。

問題337:因春節放假,好氧池約11天未進水,但每白天曝氣兩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一次2h,節后上班后,開始正常進出水,發現出水帶泥較嚴重,判斷為:長時間無負荷補充及處于厭氧時間長,造成部分泥老化解體或成死泥,而出現的浮泥?

答:

如你所說,這部分顆粒流出后,系統會較快恢復的。不用擔心。只是一開始進水可能的話盡量均勻少量開始進水。

問題338:我公司為焦化廠,污水處理工藝采用隔油池→調節池→初曝池→一次沉淀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淀池→混凝池→深度處理,一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初曝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缺氧池,好氧池消化液混合液回流缺氧池,初曝池,缺氧池、好氧池均無填料,整體停留時間88小時以上,進水水量50噸/時,COD為4500-5000mg/L,氨氮80-120mg/L,以前調節池COD一直維持在2000mg/L左右,一次沉淀池COD約為900-1200mg/L,初曝池SV30約為20%左右,DO一直在1mg/l左右,后續二沉池出水COD約為300mg/L,前一陣子調節池COD漲到2600-2900mg/L,約有七天,初沉池出水非常混濁,初沉池出水指標也升到1300mg/l左右,二沉池出水COD為600mg/L,且好氧池和缺氧池的活性污泥大量流失,由原來的10%-15%,到現在的5%不到,好氧池溶解氧迅速升高至7-8mg/L。 現在我們的調節池COD已經降至1300mg/L左右,好氧池暫時投加一些鐵鹽來盡量保住活性污泥,并加大了磷鹽的投加量,適當投加葡萄糖,試圖增加活性污泥濃度,請問有何建議?,

答:

1、污泥在負荷升高后由于沉淀不佳導致污泥流失,自然會出現污泥濃度下降。此時主要是要穩定系統,確保沉淀效果。為此,需要降低曝氣量,一方面有利于沉淀,另外有利于新污泥形成,避免曝氣過度導致污泥加速解體。

2、在投加絮凝劑時,要做到點到為止,不可過量,長期投加。

3、磷鹽投加,如果不缺磷的話,投加并不會有太大促進污泥形成效果,但,缺的話,還是要及時補充的。

4、另外,排泥可以控制的話,可盡量先減小排放量,待污泥濃度起來后再調到正常排泥值。

5、二沉池回流不到好氧,直接到缺氧池,這個對污泥濃度起來不利,可否調整到好氧池呢,恢復后再改回來。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

1

聯系人:潘鵬

電話:010-88585610-815
手機:18510663273

郵箱:325178909@qq.com

關注微信訂閱號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京ICP備12048982號-4

Top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