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生物接觸氧化法常見問題匯總(二)
時間:2016-06-22 來源:微水會 作者:三豊

問題31: 請問接觸氧化池掛的是彈性填料,觀察生物相需從填料上取樣更能說明微生物生長狀況,取來的樣還需要加點水稀釋觀察。而活性污泥法取的是曝氣池出水口的混合液吧!不知道接觸氧化池的污泥濃度怎么算的?也是在出水口取樣烘干稱量嗎!F/M計算過程中的V應該是填料的,還是曝氣池的體積。接觸氧化的污泥濃度有沒有可能達到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濃度呢?
回答:
1、如果你的接觸氧化池的后端沉淀池沒有回流污泥到接觸氧化池首端的話,接觸氧化池內是無法保證污泥濃度的。如果有回流的話,則可以控制回流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接觸氧化池內的污泥濃度,但是泥膜會競爭有機物,如果進水有機物濃度不高的話,會導致出水中夾帶過多的解絮顆粒。
2、接觸氧化池由于是膜法,不適用食微比概念,可根據生物膜量來確定合適的進水負荷。 顯微鏡觀察也不是和活性污泥相同的。膜法主要看生物膜的厚度、顏色、更新速度等指標。
問題32:我們是做印染廢水的,用的是接觸氧化法。 進入秋天氣溫下降后,好氧池出現了很多很多的泡泡,泡泡是白色的。我們好氧池是推流式的,越接近進水口泡泡越多。 我們廢水中表面活性劑是肯定有的,而且以前夏天也有過泡泡,但是很少量,且明顯沒這么多,感覺是氣溫降低泡泡就增多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要去除那些泡泡,除開灑水、加消泡劑,有沒有消除根源的辦法?也就是有沒有辦法從源頭控制它的產生?
回答:
1、在基本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冬季氣溫低,水體較夏季的表面張力增加,所以,泡沫不容易破裂,這樣的話,相對來說會覺得泡沫增加了。
2、你的問題看起來應該還是水中的表面活性劑濃度增加的緣故,解決方法的話,我個人覺得如果沒有溢出池體,還是可以忍受的。否則追加設備的話投資較大,當然源頭能夠控制的話是最好的,比如藥劑的替代,減量等等。
問題33:現在的系統狀況是:接觸氧化,前期進水COD 460ppm左右,氯離子1100ppm左右,現在在馴化菌種,希望把氯離子提高到5000ppm,所以進水COD 變為1100ppm左右,相應的就多開了一臺風機。 前期池子水中很清的,自從COD升高后,曝氣加大,水中就出現了很多活性污泥,SV30大概在3-4%,請問這個污泥是怎么引起的?是好氧池底部的污泥因曝氣開大吹起來了還是填料上的生物膜脫落?這些污泥在二沉池沉降后是回流至好氧池還是排掉?
答:
應該是新長出來的。如果你希望高負荷時去除率更高,則可以回流,如果生物膜去除率已很好,就不要回流了。
問題34:我廠采用生物膜接觸氧化法。是用土豆加工后的廢水,F在出水氨氮在升高。今天在12點多。請問用什么方法降下來。我廠指標氨氮在5左右。
回答:
1、需要明確的是,你的生物膜接觸氧化法,對于去除脫氮效果不明顯。
1)可減少回流 2)均勻進水,即兩套系統同時處理,提高被處理水的停留時間。
1、泡沫多的話,看看負荷情況如何,比如水量增加了,進水濃度增加了;原來2套同時開啟的,現在合并一套了等等, 如果有以上情況,就容易產生多量泡沫了。
問題35:我們廠要處理垃圾瀝濾液,工藝流程為: 混凝+蒸發+氨吹脫+調節池+酸化水解+一級接觸氧化+二級接觸氧化+二沉池 酸化水解池進水水質 cod 1000~2000 已經運行一年多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酸化水解池污泥顏色為黃色,不知道是否正常 最近幾天酸化水解池的污泥大量死亡,在表面大塊聚集 2、接觸氧化池在調試時曾經掛膜,運行效果還可以,但是從去年十一月份到現在一直沒有掛膜,現在就相當于活性污泥法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3、二沉池污泥從調試到現在沒有排出過,也沒有進行回流,經常有大片污泥上浮。想改進一下,請問有什么建議嗎?
回答:
沒有掛膜而成了活性污泥池的話,看看是否設了回流系統,如果是的話漸漸關小回流直到完全關閉。
問題36:1、屠宰廢水一般缺微營養成分嗎? 2、我見到的一個處理裝置,采用CAF+水解+接觸氧化,現在為一直曝氣,每天進水2次,一次2小時(CAF停用了,因為水量太小),填料上只有部分地方有很薄的膜,出水上清夜渾濁,帶淡黃色,DO沒條件檢測,前幾天試著進水加為沒天3次,一次2小時,則出水更加渾濁,請問該怎么樣調整才能使水達標啊? 3、若系統不進水悶曝2天的樣子則出水清澈,但是屠宰水應該不需要那么長的反應時間啊?
回答:
1、是否缺營養物質,主要是指氮磷,我想還是有可能缺少的,最好檢測一下來判斷。
2、屠宰廢水,其成分而言血液、清洗水、脂肪等,其實不容易短時間降解的。所以你悶曝后,出水較好的緣故。
3、不主張長時間曝氣,還是根據需求來曝氣,所以,可以選擇間隔曝氣。
問題37:我們的廢水是蠟染廢水,氧化池是接觸氧化,氧化池進水COD:1500-1800mg/L,BOD:500-850mg/L,從現在來看氧化池出水COD,BOD幾乎不降,也就是說氧化池幾乎沒有什么效果,但是通過觀察發現,氧化池掛膜情況良好,鏡檢也能看到微生物(只有一種,但不知道是哪種,好象是游泳型纖毛蟲),溶解氧也充足,不過不均勻,有的池子高,有的低,一般保持在2-6之間,通過測定發現C、N、P比不是很合適,P含量有點低,但是我們的氨氮含量很高,一般在250mg/L左右,于是,我們就向氧化池投加磷酸三鈉以補充P,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1、從現在氧化池的情況來看處理效果不明顯,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2、氧化池的泥是否應該排一下?很長時間沒排了,不過好象根本就沒有排泥系統。3、補充磷酸三鈉來增加P的含量是否可行?若不可行還有什么好的辦法?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達到多少才能看到比較多種類的微生物?為什么我總是看到一種? 5、我們的氧化池跟本就沒有SV30,取1000ml氧化池水,幾乎看不到什么沉淀,這是什么原因? 6、氧化池掛膜良好,但是不穩定,總是掛到和好的時候就脫落了,然后就會重新掛,不過這種現象是從我放的臨時填料上發現的,至于池子里的就不知道什么情況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池子里面固定的填料表層有一曾發黑很硬的東東,難道這是老化的膜?用的是那種很滑的纖維填料。
回答:
1、確認出水是否含有過多的顆粒(測定SS),如果是含有較多SS,說明出水不清澈,查找這部分顆粒來源,有助于找到問題點。
2、你的氧化池可能就沒有排泥要求,看看是否有回流,有的話就停掉。
3、如果缺少P,補充磷酸三鈉可以的。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600倍,能看到比較多種類的微生物了,不過生物膜的微生物種類是比較少的。
5、我們的氧化池跟本就沒有SV30,取1000ml氧化池水,幾乎看不到什么沉淀!這個原因同2。
6、膜的現象沒什么不正常的。
問題38:設計水量1200CMD/day 工藝流程 氣浮 活性污泥 接觸氧化 氣浮后COD在400-600左右。活性污泥是推流式曝氣。正常SV30在300左右。 DO2以上 現在的情況SV30 為100ml/L MLSS 1300mg/L 污泥比較細小,黑色,顆粒狀 沉淀池污泥沉降性差,有膠羽溢出,水面顏色較深 回流比75% 懷疑原因:開始進水水質較好,水量小,COD400,后來大概一星期的時間水質COD600以上,且水量大,進水沖擊負荷大,因為有大概六小時的停止進水時間。是否這段時間的沖擊導致呢?現在應該怎么調整?
回答:
1、應該是受到沖擊后,活性污泥流失較多所致。
2、如果現在負荷還沒下來,加大些曝氣,持續幾天應該可以恢復了。
問題39:我們制藥廢水處理方法采用A/O生物膜接觸氧化法。設計處理能力:500t/d。進水COD:1500MG/L。我們現在新接種污泥已有一個月了,現在每天進水時間從8:00--20:00,進水量150 m3左右,晚上不進水,全天曝氣,DO3左右。鏡檢發現有鐘蟲、累枝蟲和輪蟲,SV30為15%。 現在遇到一種頭疼的情況: 1、所有好氧池生物泡沫較多;2、好氧池處理效率低,出水渾濁,COD不達標。 什么原因呢?謝謝(注:如果是負荷低原因,要排泥的話,SV30不是更少了?) 另一設備問題:生活污水頭發、塑料經常堵離心泵,有什么解決方法呢?
回答:
1、24小時曝氣,這個沒有必要的,哪怕晚間不進水,也沒必要曝氣的,就停下來好了。否則出水混濁,處理效率低也是必然了。
2、堵塞水泵的話,你前道的過濾情況怎樣呢。污水雜質多,切割泵也是需要的。
問題40:我發現一個生物膜接觸氧化有小螺螄為什么?會影響填料嗎?還有do控制在多少范圍內?
回答:
1、接觸氧化法,后段通常池水清澈,可直接排放,既然是可直接排放,生長螺絲也正常的,我想它的數量不會太多,對你的生物膜不會有影響的。
2、溶解氧控制在1~2即可。進水濃度比較高的話就適當提高些。
問題41:我們制藥廢水采取“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觸氧化法”工藝,最近一周進水COD在4000ppm左右(設計處理能力2000ppm以下),現在好氧池全部是發臭黑水,我們已經24小時連續曝氣三天了(DO控制在2),但是黑色沒有變色,出水黑色且COD超標嚴重!SV30在30左右,鏡檢發現生物相正常(等枝蟲較多)。 我想問的問題是:在控制進水COD的同時,黑水怎樣變成正常的顏色?是排泥?加大曝氣量?減小進水負荷?投加N、P?
回答:
1、你的出水變黑,看看是否是水解池帶出來的,畢竟,水解池負荷高了,容易出現出水發黑,到了生化池,曝氣不足(時間不足),就會出水發黑。
2、排泥暫時要降低,或者不排,以抵消負荷升高。
3、降低回流,提高可以被動提高水體受曝氣時間,間接提高DO及降低負荷。
問題42:請問A/O接觸氧化池間歇性曝氣具體怎樣操作最好! 能不能停曝半天以上,我進水的濃度不高的! 應為我第一個好氧池上次因為曝氣大,濃度低,菌都解絮了,我就停曝了,然后水面上就有好多很小的,長不大的螺螄,繁殖能力超強,我下面的人足足撈出來好幾十斤,但一曝氣就沒了。我不知道這東西是池下面出來的,還是在水面上繁殖的,所以我想其他池會不會也有,就想用同樣的辦法處理下。請問可行嗎?
回答:
間隔曝氣保險的話,還是通過測定的DO決定波動在1-2即可 螺螄的話,不會妨礙你的系統處理能力,無須理會的。
問題43:水廠進的是混合水(紡織和市政).污水-調節池-厭氧水解-接觸氧化(曝氣)-生 化沉淀池-混凝池-物化沉淀池-出水 1.接觸氧化池的生物膜脫落后,應先放空,再悶曝?2.如果不放空,直接悶曝,脫落的膜消失了,生物膜厚了,水也好了,那么脫落的膜是被分解了?還是被重新吸附了?3.總感覺生化沉淀池不起作用,不知道對N.P有沒有去除效果?4.生化沉淀池,物化沉淀池排泥周期怎樣確定?刮泥機何時開啟?
答:
1、沒必要的,也不需要悶曝的,生物膜剝落不代表濾料上沒有微生物了,維持正常的曝氣和運行就會恢復了,只是需要排除讓你生物膜剝落的原因。
2、剝落的生物膜是分解了,不存在重新長上去的問題。
3、沉淀池不起作用是接觸氧化池出水里面可沉降絮體不多所致。這個和你的工藝有關吧,如果你是二沉池回流的話,那么,確實是你的活性污泥運行狀態不佳,需要調整。
4、掛泥機一般是不間斷開啟的;生化池排泥根據污泥齡或者是設定的污泥負荷。物化池,根據你的產泥量了,這樣要根據經驗了,排出來的污泥濃度高,那么就要多排了,否則可以延長排泥時間。
問題44:1.悶曝一般是在掛膜階段,當曝氣池水質不好并伴隨脫膜的時候,想使水快速變好,我們也用過悶曝,效果不錯。這時候悶曝前要不要先放空,把脫的膜排出去? 2.經常悶曝會不會有什么副作用? 。 3.脫落的膜到底是什么物質?被新的生物膜分解還是其他生物? 4.正常脫膜的話,要如何操作能保證出水水質 ?5.膜回流到調節池,再到厭氧水解池,對厭氧水解池的影響好還是不好?6.調節池底的泥如何清理,水從調節池分到兩個相同系列的工藝,能不能停一個系列,把水打到停的系列中,再清理,或更好的辦法?
答:
1、意義不大,如果你操作上允許,比如排空也不影響來水的處理。可以的。
2、只要不是連續的,問題不大,只是電力浪費。
3、還是微生物菌落,剝落后悔部分被分解,部分隨出水流出。
4、不是異常的剝落的話,也是生物膜更新的需要,問題不大,不會對出水有太大影響的
5、不會有大的影響,生物膜本身也可以被厭氧池內微生物分解的。
6、你的方法可以的,一般底泥不多也不需要清理的,如果無機物多的話,侵占了容積,就需要清理了,在停產時清理比較好。
問題45:我正在調試養殖廢水,采用的工藝是水解+接觸氧化,前期我進行了悶曝2-3天,現在開始進水了。由于污水量少,所以每天只能是定時的少量進水2方(處理量是40方),其他時間都是在曝氣,這樣運行了一段時間發現氧化池的水已經全部變黃,但是沒有分層,取水沉淀后水依然是黃色,這是什么問題?
回答:
還是曝氣過度,請根據實際情況曝氣,沒有進水的話就停止曝氣吧。
問題46:剛到一家做毛線染色的污水處理站工作,污水處理流程是,調節冷卻池--PH調節池--初沉池--PH回調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排放,由于該站自02年整改后就沒有專人管理,導致很多設備老化嚴重,調節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內沉積大量污泥,所有空氣管閥門全部銹死不能調整閥門開啟大小,污水處理站原設計處理量為600噸/天,但現在有時進水達到1000噸/天,進水狀況為約400噸/天時,COD約為500mg/L,出水COD約為150mg/L,進水約900噸/天時,COD約為800mg/L,出水COD約為200mg/L,其他指標都能達標排放。現在主要問題有:1、車間出水PH在5.5~6.5之間,但他們在PH調節池將PH調整為10~10.5,目的是為了殺死車間廢水的除蟲菊酯,以免影響后段的生化處理,我想請問有沒有這個必要,還是直接將PH調為中性就可以了。 2、他們的水解酸化池是采用膜法(立體彈性填料)結構,池底有穿孔曝氣來攪拌,但由于長期沒人管理,氣管閥門已全部銹死不能攪拌,且他們不定時的從污泥濃縮池抽部分污泥來水解酸化池,現在水解酸化池已沉積大量污泥,廢水經水解酸化池后COD,PH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由于這邊只能檢測COD值,所以也不知道B/C有沒有提升,請問現在該如何來整改水解酸化池,要不要把污泥清走,清走后有沒有大的影響,今后該如何做才是最好。3、接觸氧化池氣管閥門同樣不能調節,且停止曝氣時發現水面有很多斷裂的立體彈性填料,由于沒溶氧儀,所以不清楚里面溶解氧到底是多少,但從水面翻動狀況看,水翻動比較大,他們還從二沉池回流污泥到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是經過加PAC+PAM混凝后的污泥),鏡檢只發現部分輪蟲,COD去除率在30%~50%之間,由于這個公司的特殊原因,目前不能進行大的整改,比如更換填料重新培養微生物這些動作,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整改,請問今后該如何整改才最好。 4、二沉池設計太小,如果接觸氧化池不污泥回流會有大量污泥漂浮,他們污泥回流目的一是想增加接觸氧化池的污泥濃度,二是想解決二沉池污泥漂浮現象,請問現在要不要污泥回流。5、我想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池投加一些營養物質,不知會不會對去除COD有幫助,如果投加應該投加的量為多少,如果以(C:N=100:5:1)白糖+尿素+磷酸二氫鈉的話,具體的量應是多少。
答:
1、一般來說是有影響的,你可以通過實驗看看的。也有可能濃度不高,或被馴化的話也能處理的。
2、如果無機類污泥多的話,需要清理的。
3、不知道填料上生物膜如何呢?如果生物膜不佳,則回流污泥不應該長時間投加絮凝劑的。
4、那樣做的話,可能是個惡性循環。
5、是否要投加營養物質要看進水中是否含有了。如果夠的話就不要加了。
問題47:還向請教一個很幼稚的問題,在一個穩定的系統里,接觸氧化池COD去除率很低的情況下,如果只有星期天一天沒有生產,還需不需要曝氣,或者是是減少曝氣,如果一天不曝氣會不會對生化系統有大的影響。
回答:
停止一天沒有問題。如果條件方便12小時間間隔后曝氣30min即可。
問題48:觸氧化池里有好多白色的蟲子,太多了,剛投污泥進去的第2天就發現有,會不會對系統有影響,改怎么解決啊?
回答:
不用擔心,影響不大,主要觀察生物膜的剝落情況。如果生物膜剝落不是過于嚴重,不會影響的。
問題49:我們是制藥廢水,采用生物膜接觸氧化。最近兩個月好氧池污泥發黃、發白(非曝氣過量),沉降很好,SV30 在20%,上清液渾濁,出水COD超標。補充:這兩個月甲車間停產,全部進新上乙車間廢水,但水量、COD沒有大的變化。 我的問題是:1、好氧池去除率太低的可能原因? 2、污泥顏色不正常、COD超標的可能原因?
回答:
如果廢水成分有大幅變化的話,微生物會有不適應,所以會出現你的問題。待微生物種群適應后即可恢復。目前可以適當提高暴氣,促進微生物適應新廢水。
問題50:接觸氧化池曝氣停后,水很渾,把膜動一下就會有很多細小的污泥涌出來 2沉池出水渾濁啊 是不是污泥老化了還是什么原因?
回答:
一般情況下,接觸氧化池沒有回流的話,不會存在活性污泥的,如果有回流,則會出現膜泥共生,如果控制參數得當,在二沉池也是可以得到良好沉降的,出現你說的情況,要看看是否曝氣過度,進水沖擊造成的。
問題51:1、消泡劑對細菌活性影響大嗎? 2、制藥廢水采用接觸氧化法處理,接觸氧化池停留多長時間比較合適?
回答:
1、通常為了消泡,消泡劑投加不多的,所以就水量來說,不會對生物膜造成大的影響。稀釋流出也是比較快的。
2、就停留時間而言,純粹的生物接觸氧化池,不存在停留時間概念,而是負荷的問題,也就是說現有生物膜量的情況下,可以承受多大的進水污染物。就廢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主要取決于處理效率,如果水量大、進水濃度高,則停留時間短,處理效果差。
問題52:工藝水解酸化+接觸氧化 請問如何培養生物膜?可用的只有葡萄糖,復合肥 如何快速培養生物膜?
回答:
1、如要加快,可先接種活性污泥,待泥轉移到膜上則會加快培養,至于投加葡萄糖的話,可以逐漸提交投加量,一開始不要太多,包括進水量。
2、還是要根據調試計劃(比如距離交差是多少天?)來確定每天的調試內容,這樣把握更大。
3、其中,初期曝氣不要過度,否則生物膜剛生長時很脆弱,容易剝落而不利于培養。出了葡萄糖這類碳源外,還要看看氮磷是否缺少,如果缺少也要追加的。
問題53:低負荷下一般怎樣運行好啊,間斷曝氣嗎,項目是北方的,采用的是接觸氧化法,DO有些高,在4左右,水溫在17度上下,進水負荷在400左右,因為是個改造工程,原來的調節池有些小,白天的時候幾乎都是設計的兩倍進水,晚上不進水,現在出水有些高,請問怎么運行好一些呢?
回答:
曝氣太高的話,需要減低的。 不進水時,曝氣可以不開,或者3小時開10分鐘。 看看僅僅白天進水時的負荷如何?如果高的話,可以延長進水時間來降低進水負荷。
問題54:今天測試了一下接觸氧化池溶解氧,進水端有的在1mg/L,有的3mg/L左右,出水口溶解氧為4.7mg/L左右,調節池進水cod為2875,氨氮3.7,pH 4.51;厭氧出水cod為974,氨氮2.8,pH 5.14,好氧出水cod290,氨氮未檢出,ph 6.9。 1、為什么出水端的泡沫和進水端、中端的泡沫完全不一樣呢?一個泡沫較大,堆積高;一個小而綿實,堆積不高? 2、提高生物量,降低負荷的辦法就是減少進水,曝氣量需要變化不呢? 3、在負荷高的情況下,污泥是不是就不會老化了呢? 4、為什么好氧池的ph比厭氧池的還高呢? 5、營養不足會不會導致泡沫的產生?
回答:
1、有了微生物后粘度加大,所以泡沫大,進水時還沒有充分混合微生物。
2、曝氣量如果你的微生物濃度還可以的話,維持即可。
3、是的•
4、厭氧池會產酸綜合所致。
5、無直接聯系
問題55:我廠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進期進水COD:380左右;BOD:150;TN:65;NH3-N:50;TP:7(進水氮磷值相對較高)。出水COD:30,BOD:10;TN:50;NH3-N:40;TP:0.8。經檢測,系統內的污泥濃度2500mg/l左右,SV30:9-12%;DO值從進水端到出水端梯次在0.7-4.5mg/l之間,進水量也不大,只有設計值的一半。按理說來應該有足夠的硝化時間和硝化所需的溶解量,為什么氨氮的去除率還是哪么低?在通過做SV30試驗觀察污泥有無老化時,對上清液中懸浮污泥的的觀測時期是在沉降的過程中還是30分鐘沉降完畢時?高污泥負荷和污泥老化現象有無并存的可能?我是否有必要提升污泥濃度來降低污泥負荷從而保證良好的硝化?
回答:
1、去除率確實低,你給的數據還缺PH值和溫度,如果PH值過低的話,硝化也會被抑制。
2、是在沉降30分鐘后觀察、
3、不會并存
4、除PH值影響,以及工業廢水流入的話,可以考慮提高污泥濃度來間接降低污泥負荷。
問題56: 我廠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生活污水,屬于泥膜混生的方式。SV30沉降試驗時,污泥結團和沉降都很迅速,但上清液中有細小泥屑懸浮,靜止2-3小時后污泥整體上浮。二沉池水表也有浮泥出現,導致近階段出水N、P值都比較高。鏡檢有累枝蟲(一滴片內有8-15個),輪蟲(一滴片內有2-4條),鐘蟲(一滴片內有3-6條且單個存在個體瘦。,盾纖蟲(一視野里有4-6個),吸管蟲(一滴片內有2-5個),同時還有三種不認識的數目較多的細菌,第一種體形象水蛭,透明,柔軟,活動迅速,爬行(游動)于菌膠團,一滴片內有10-20條;第二種體形與第一種相似,個頭是第一種的2-3倍,身體上有黑色斑點,柔軟,頭部一條有與體長相等的吸管(纖毛?)活動迅速,爬行(游動)于菌膠團表面,一滴片內有8-15條;第三種形狀扁平,象鴨舌帽,透明,柔軟,個頭是盾纖蟲的4倍大小,爬行(游動)于菌膠團表面,一滴片內有20-40只,此蟲占優勢時盾纖蟲數量就會減少。在高倍數下還能看到不少個體很細小但數量很多的微生物。簽于以上情況,SV30試驗污泥上浮的原因,以及鏡檢中污泥存在的問題。生物的名字和指示作用?
回答:
污泥上浮是你的污泥沉降后由于缺氧導致反硝化發生,產生的氣泡就把污泥帶起來了。 生物相,你看到的不認識的多半是中間性活性污泥類生物(多半是污泥惡化過程或好轉過程中出現),如漫游蟲,卑怯管葉蟲等。
問題57:請問下接觸氧化池內長田螺是什么原因,4個池子聯通的,就其中兩個池子長,長的特別多,F在的溶解氧在2左右,出現這種情況是在我們開了內回流的時候出現的,以前沒開,因為缺氧、厭氧的停留時間17個小時,太長了且沒有推流器,擔心污泥回不來,F在整個池子都是黑色,一個多星期了也沒見好轉?
答:
還是看進出水污染物去除率,如果沒有問題,田螺什么的不用在意,通常有這些出現,水質不會差的。

歡迎添加“水世界”微信(微信ID:chinaci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