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日前發布審計調查結果指出,內地“三河三湖”(淮河、遼河、海河;巢湖、太湖、滇池)水污染防治歷經6年,投入資金910億元,雖有一定成效,但整體水質依然較差─淮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斷面水質為劣五類,巢湖平均水質為五類,太湖、滇池平均水質仍為劣五類。公眾對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也并不滿意。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近日開展的“珠三角地區環境狀況公眾評價調查”結果就表明,珠三角公眾最不滿“河流河涌污染”,有五成七的人認為“河流河涌污染”嚴重。
據介紹,從2001年至2007年,內地在“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上共投入910億元,涉及8,201個項目。相關審計調查結果卻顯示,當前“三河三湖”整體水質依然較差,一些被污染的河湖段面只是沒有繼續惡化。
治理無起色 僅阻止惡化
有關人士表示,太湖曾是長三角上的一顆明珠,但隨區域經濟的發展,太湖周邊上萬家紡織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業污染物排進太湖,造成太湖水質急劇下降,從上世紀80年代的二類水為主下降為當前的五類、劣五類。
此外,有“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之稱的巢湖和有“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之稱的滇池,也面臨同樣的遭遇,它們在圍網養魚、圍湖造田、建廠興業的侵占之下,湖面萎縮、水質惡化。盡避經過多年的巨資治理,但當前,巢湖平均水質為五類,而滇池平均水質仍為劣五類。
除“三河三湖”的治理不見明顯成效外,內地其他地區的水污染防治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珠三角也是如此,自上世紀80年代工業化興起,珠江水網成了“黑水處處”。
珠江盡黑水 穗1天砸1億
08年11月,廣州市水務局官員向媒體坦稱,盡避廣州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已有10年,但廣州市區河涌的水質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今年,廣州更是開始一場浩大的治水工程,2009年至2010年6月底將投入486.15億元治理污水和綜合整治河涌,幾乎是1天1億元。
盡避如此,珠三角公眾對水環境治理并不滿意。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近日開展的“珠三角地區環境狀況公眾評價調查”顯示,在水、大氣、聲、光、土壤五項主要環境指標中,認為“水環境”污染嚴重的比例最高,達43.0%。其中,認為“河流河涌污染”為“嚴重”的評價最為突出,高達57.1%。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