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初探

時間:2007-06-19 來源:東南大學環境工程系,南京 作者:白永剛 吳浩汀 李先寧 呂錫武

調查情況顯示:該地區人均日排水量為70100L,水質為COD 150400 mg/L;BOD  70200 mg/L;SS 75230mg/L其中漳南新村共有19戶,以每戶3.5人,人均日排水量80L,則總排水量為Q5.32m3/d。根據調查情況,擬建立小型農村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確定設計水量為Q=5.0m3/d,設計進水水質如下表所示。

1  設計進水水質

Table1  Influent characteristics for design

COD

mg/L

BOD5

mg/L

SS

mg/L

TN

mg/L

NH3-N

mg/L

TP

mg/L

400

150

200

40

25

3.0

1.4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在國內報道甚少。劉超翔等采用人工復合生態床處理滇池流域農村生活污水,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填料對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對營養物氮、磷的去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

國外在處理分散型生活污水方面各自有著不同的主導工藝:日本農村污水處理主要利用生物膜法,采用小型生活污水凈化裝置(凈化槽),即淹沒式生物濾池,污水處理裝置體積小、成本低、操作運行簡單;韓國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研究了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需要的能源少,維護的成本低;澳大利亞的“Filter”(非爾脫)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等等[2]。

2 工藝流程的確定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特點以及農村的經濟情況,采用自然凈化原理,選用滴濾池與人工濕地處理相結合的技術研究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具有開創性和可行性。

滴濾池與人工濕地處理相結合的技術用于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優點:

滴濾池所需要的設備簡單,能源消耗低(自然通風),成本和維護費用低,而處理污水的效率高,十分符合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管理、運行的技術要求。

針對農村地區用水和排水間歇性明顯,利用自動虹吸技術控制滴濾池的進水撒滴時間間隔。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利用土壤截留、吸附以及植物吸收、微生物作用可繼續完成對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的去除。

設計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Figure1  Flow diagram 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3 各主要單元設計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