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21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淡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淡水量僅居第108位,水資源已成為我國最嚴重的資源問題之一。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對于水資源的利用關系到首都經濟和社會可持續性發展,是維系北京首都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近年來北京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不節約用水和無節制的污水排放使得可用的新鮮水源越來越少,負責供應北京用水的幾大水庫的庫容在逐年縮小,其中最大的密云水庫按目前的儲量只能再供水六年,北京已敲響了水危機的警鐘。為了緩解缺水的現狀,一方面應努力開采新水源并強調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在污水回用上做文章。所以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早在1987年,市政府就推出了"中水工程建設試運行辦法",把用中水替代新鮮水源這一積極的節水措施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所謂中水,是污水處理廠將收集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等城市污水,在污水廠中經過傳統的活性污泥法,達到去除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目的,使污水水質達到河湖排放標準,然后將水送到深度處理廠,經過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傳統工藝過程或利用膜技術深度處理,從而得到的水稱為中水。在城市生活、生產用水中,約有40%的水是與人們生活緊密接觸的,例如洗浴、飲用等,這些方面對水質要求很高,不能被中水替代;還有多達60%的水是用在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環衛用水、沖洗地面和綠化用水等方面,其中部分對水質要求不高,若使用中水不僅在水質上完全符合用水標準,而且將節約大量的新鮮水源,有著極好的發展前景。今天,回用水的資源利用問題已經提高到新辟水源的高度上來認識。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資源化再利用工程就是為了實現中水回用這一目的而建設的項目,是2000年全市50項重點工程之一。工程利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作為水源,東起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西至西便門。工程一期完工后供水量為30萬m3/d,二期完工后供水量47萬m3/d。一期供水30萬m3/d,其中20萬m3/d中水通過管線向北輸送到高碑店湖中,供第一熱電廠冷卻循環用水的補充水源;另10萬m3/d經水源六廠深度處理后用于市政雜用水。其中5萬m3/d供給下游龍潭湖、天壇、陶然亭、大觀園四個公園和環衛、園林部門,用于公園的綠化和二環路沿線的道路沖刷降塵。另外5萬m3/d供給東郊工業區用于工業生產。工程總投資3.36億。目前整個工程按原設計要求已于5月份全部完成,并于今年6月10日起在市政管委的主持下開始試運行至今。每日向高碑店湖供水20萬噸,以保證第一熱電廠冷卻水的補充之用,同時向水源六廠按需量供水,每日約2-3萬噸。
為了盡早把中水事業推向市場,在總結了近一段工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共同研究。
一、中水的用途
在城市生活中、生產用水中,約40%的水是與人們生活緊密接觸的,對水質要求嚴格。而多達60%的水使用在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環衛用水和綠化用水等方面,如將這部分用中水替代,在水質標準上是完全允許的,同時節約了大量的新鮮水源。目前工業冷卻用水與工廠的運轉聯系緊密,用水量相對穩定。而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相應的環衛、綠化、景觀等方面的市政雜用水也隨之增加,對于用水便捷性和供水形式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水潛力比較大。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推廣使用中水:
1、園林綠化用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綠化用水
據園林、綠化部門提供的綠化用水量測算依據為:每天每平方米用水0.002m3。
各公園實際調查用水量是根據多年公園水表計量的平均數估算出來的。實際上公園綠化用水量標準達不到園林部門規定的每天每平方米0.002
m3/d.m2的標準,在夏季用水高峰的一個月內用水量要高于這個值,在其他的時間里要小于這個值,尤其在冬天是不澆水的,所以平均實際用水量僅為0.00153 m3/
d.m2。由于目前公園均以湖水或地下水用作綠化,價格偏低。而中水水價難以降到湖水或地下水的水平,因此建議政府應有效限制河湖水、地下水用于綠化,并規定合適的中水價格,使中水用于綠化即經濟合理又是可行而必要的。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