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空覆蓋著大量的熱島氣團
衛星紅外熱圖象顯示,由自然熱島和城市熱島組成的無數乳白色巨大氣團和熱氣流,覆蓋在世界很多地區。在中國,由北向南綿延數千公里,這樣的熱氣團覆蓋著我國大部分地區、主要河流和水源地。它們是干旱、沙化和水危機的制造者。這是近年低空空間領域研究的重要成果。蔡教授如是說。
人類最直接的生存環境就是低空空間。它是由大氣環流、海洋大氣環流、致冷與致熱低空網絡和陸地組成。過去,人們認為2000米以下的低空空間領域由擴散性氣流和氣團組成,卻忽視了它作為保障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循環系統、物質和能量輸送及其動力系統的特殊功能。隨著現代科學的迅速發展,低空空間已成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熱島是太陽能和城市燃料放出熱能而形成的。在有太陽能聚焦效應的地方如吐魯番、塔里木等盆地,就是低空熱通道的“熱源頭”,也就是自然熱島。同時,衛星和航拍照片顯示,在人類大大小小的城市中發射出的熱氣團,都是像火箭一樣垂直升空,在熱通道中輸送,形成城市熱島。現代航空自動記錄測定儀以及遠程攝影發現其內部由具有亞結構的氣體、微顆粒和熱能量的輸送通道組成。這些通道與外界大氣相隔絕,它們是一組柔軟性的通道,外界氣流只能使其暫時彎曲變形,但不影響其內部氣體的輸送。
熱島全部由通道所組成。只要熱島存在,就會持續不斷地產生動力,它可以發射和推動巨型氣團和氣流在熱通道中運行。從地形圖上看,所有的熱通道都翻不過2000公尺高度以上的山,只在山谷中蜿蜒而行。但其規模和能量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力———從熱島“發射基地”發射出的巨型熱氣團可以在熱通道中航行到數千公里以外制造干旱、沙化和大火。北非的熱通道可以跨海峽在西班牙東南部制造沙漠,中國從西北延伸到廣西的熱通道可以跨海在海南島西南部制造干旱和沙漠。在中國,有12條大型自然熱島“發射基地”發射熱氣團,通過熱通道在天空中與城市熱島互相聯結在一起,形成巨大的低空熱網絡。
全球所有干旱區域或沙漠均呈長條狀分布在低空熱網絡下面,其位置和形狀從統計性角度看,均與熱網絡的位置和形狀基本一致。由于太陽能冷熱分流失衡所產生的氣候變暖作用遠遠超過溫室氣體所產生的作用。在空中存在熱網絡的中國、美國、印度、中東、非洲、巴爾干、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氣候變暖就十分明顯,但在西歐和北歐上空,基本沒有成形的熱網絡,氣候變暖就不明顯。因此,熱網絡的增強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研讀衛星圖象上的熱通道與分布情況,不僅可以看到當前全球和中國干旱區和沙漠的分布情況,還可以看到以前它們是如何演變的,以及下一步將往何處發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