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國家有水才富強 >> 

蔡銘昆教授談重建中華生態造水結構-低空空間技術“呼云喚雨”

時間:2006-12-12 來源: 作者:

我國江河源頭處于低空熱網絡的攻擊之下

   蔡教授指出,在人類歷史上,長期忽視了水源頭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即生態造水結構的造水量、儲水量要與流出量基本相等這一基本原理,并為此付出了代價。即:江河源頭的水來自海洋水蒸汽,通過降雨雪過程被吸收、儲存在山體和植被中,然后不斷流入江河。如果山體和植被“儲水庫”中的水被過度利用,處于高原和山區的“儲水庫”中的水量就會逐步減少,而當儲水庫中的水一旦枯竭,土地就會因喪失水分而沙化。在這種情況下,植被遭到破壞,加上源頭地區的低空熱通道烘烤,就會加速冰川、雪山的快速融化,湖泊和濕地萎縮,生物急劇衰退等;直至河流突然死亡。衛星圖象顯示,我國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黃河、長江、瀾滄江等江河源頭地區全部在低空熱網絡的熱攻擊之下。近年北方各河流步黃河的后塵,迅速萎縮,干旱和沙化進一步蔓延和加重。目前這種情況還在南移。中國的新生沙漠和荒漠化發展速度之快,使中國成為全球干旱和沙漠化發展得最快的國家之一。

   研究表明,當太陽能照射與海洋水蒸汽通道相聯接形成造水結構時,這一地區就像一部太陽能制冷機一樣越照越冷,從而形成冷島。冷島的形成,是通過儲藏在冷島地區植被根部的水蒸發而形成,太陽能通過蒸發冷凝產生了冷島的動力系統,一方面推動云的上升,另一方面抽引空中的水蒸汽到云的冷凝層上面形成新的云。我國北方上空有足夠的水蒸汽,但沒有地面的引力難以自動下來。近幾年來,特別是今年1~5月間,持續5個月里只降了很少的雨水。北方的降雨量一年比一年少,難道是海洋蒸汽飛不過來了嗎?情況并非如此。入夏以來,中央氣象臺曾連日報道北京空中水蒸汽含量較高,但就是只下雷陣雨。大量的烏云和水蒸汽從北京上空飛過,這說明天空不缺水蒸汽。由于北方受到低空熱攻擊,以及生態造水結構的植被層被大面積破壞,所以空中的水蒸汽就很難被引下來。而空中的水蒸汽越是引不下來,地面的氣溫就越高,空中的水蒸汽大量地吸收太陽能,向地面輻射熱能,水蒸汽不但不能成為冷源反而成為熱源,空中越積越多的水蒸汽,已成為最大的溫室氣體之一。

   因此,必須在地面大量恢復和重建造水結構,大量引下空中的水蒸汽成云降雨。生態造水結構形成的云可以防御沙漠化和干旱化的空中熱攻擊。造水過程中放出的冷氣可以平衡空中熱網絡和地面放出的熱氣,起到調節氣候、緩解和消除洪災、風災、干旱和沙漠化根源的作用。大力恢復和重建生態致冷造水結構和網絡,形成致冷網絡去平衡熱網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面臨的高溫、沙化、水危機三大問題。有人認為,全球變暖主要是自然界大氣環流冷熱循環的過程,過若干年(如十年、幾十年或上百年),自然界又會自動恢復氣候濕潤、多雨、水量充沛的環境,這是一種幻想,必須拋棄。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蔡銘昆教授談重建中華生態造水結構-低空空間技術“呼云喚雨”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