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若干主要問題的分析與討論
1.確切地計算和評價西部地區的水資源評價西部水資源特別是西北地區水資源,與東部地區有很大的差別。計算和評價方法不盡相同。其原因如下:(1)從水文循環來看,西北內陸區的流域水循環以垂向運動為主,年降水量等于年蒸發量。(2)從各內陸河流域內部看,西北的河流可以劃分成徑流形成區、徑流散失區。兩區的水文情況有巨大的差異。(3)從水源組成來看,冰雪補給占有相當的比例,與溫度或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由于以上三點,不能將東部地區水資源評價的經驗用于西北地區。所以,西北地區水資源的計算與評價必須切合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西北內陸干旱區的水資源評價方法。
此外,從水資源的利用評價情況來看,西北內陸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著十分復雜的轉化關系。據調查,由于這種轉化關系,水資源的利用率可以超過100%,即利用中可有多次重復。因此在水資源利用評價方面,也不能沿用東部地區的方法。
至于西南地區的水資源特點,因為有大面積的石灰巖分布,水資源的計算與評價也不同于東部地區的一般流域。西南地區降雨豐富,但是由于石灰巖的溶解作用,使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漏到地下,成為巖溶地下水并形成地下河。而地下河的網絡系統和地表水的水系往往不同,因此不能用常規的流域水文測驗方法與資料來計算局部地區乃至中小流域的水資源,而必須開展巖溶水文的研究,以確切地計算評價水資源。
2.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保護西北水資源首先是西北地區水資源的短缺。蘭州以西的甘、寧、內蒙古、青、新的絕大多數地區年降水量低于300mm。100余萬km2的沙漠與戈壁地區,年降雨量低至50mm以下。其次是空氣干燥、蒸發旺盛。按干燥指數(蒸發能力與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開始界定干旱,西北地區可大于50以上,水與生命具有等同的意義。第三,西北干旱與半干旱地區的河流多為內陸季節型河流。內陸河流域的封閉性使其水分循環呈降水等于蒸發的方式,即內陸流域中的降水量最終消耗于蒸發蒸騰,徑流在流域發生而且在流域內消耗。因此,在自然狀態下(無人類活動)降水及其產生的內陸徑流量均為天然生態系統利用,形成其獨特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農業灌溉與城市工業用水)必然會影響到原有的生態用水,而使生態、環境的水分條件發生變化,常常造成負面影響。顯然,西北內陸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需水之間存在著矛盾。在西北的開發中應充分考慮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相互間的協調發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